朱家曲
(重慶市巫山縣騾坪初級中學 重慶 404700)
在引領學生學習生物知識時,我認為,我們要從學生的內在入手進行全面的引領,讓學生有參與自主學習的驅動力,讓學生有全身心感知生活的驅動力。對正處于青春期的學生而言,科學化的認知生命,解讀生命的意義,對他們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建設有極大的幫助。每一個學科都有自己的專業(yè)特色,作為學生成長的引路人,我們要展現出學科特色,引領學生實現全面發(fā)展,幫助學生從內在實現質變。我們面對的不是以“應試”為終點的學習者,而是以成長為“社會主義建設者”、擁有“核心素養(yǎng)”為終點的學習者。我們需要改變已有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為學生打造生本課堂,在這一過程中,要將德育教育作為基礎,進而讓學生“用心”學習、“用心”生活。
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新時代,作為新時代的生活成員,學生的見識正在迅速增長,他們可以為了“好奇心”而不斷地努力求知。在落實教育目標時,我們總是會擔心學生將“學具”當做“玩具”,學生會被分散注意力等。但出現這種問題的主因是學生沒有學習興趣?;诖耍艺J為,我們要讓學生感受到“科學”知識的魅力,讓學生感受到“科學可以創(chuàng)造奇跡”,他們必然會將“玩具”轉變?yōu)椤皩W具”,必然會用碎片化的時間完成專業(yè)學習。期間我們可以選擇適宜的課題來引領學生完成對科學知識的探究,進而讓學生對自主學習活動生成期待。隨著科技的迅猛發(fā)展,仿生技術的應用日益廣泛,這部分話題對學生有極大的吸引力,我們可以在授課之前讓學生自主搜集相關信息,制作個人作品,進而擁有更多的見識??梢韵胍?,在有了這些見識做基礎之后,學生會對科學、未來有怎樣的期待。例如,模仿烏龜的背甲制造了薄殼建筑,模仿螢火蟲的發(fā)光原理制造了熒光燈,模仿蝙蝠的回聲定位發(fā)明了雷達,科學家根據長頸鹿利用緊繃的皮膚可控制血管壓力的原理,制造出可以保持宇航員血壓的抗荷宇航服等,教師可以根據這些仿生技術的應用,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想象能夠實現什么技術。學生遠比我們想象中更喜歡科學知識,因為他們是“新新人類”,他們希望世界因為他們而改變。在有了學習期待之后,學生的內在也會發(fā)生改變。
學生的接受能力極強,但辨析能力不強,他們喜歡“追星”,并且可以為了“追星”而相應地做出改變。作為初中生物教育者,我建議,我們不妨將學生的這些特點轉變?yōu)榻逃顒拥那腥朦c,進而讓學生“追我們喜歡的明星”,從內而外地做出改變。在我們將學生定位成“叛逆”的孩子之前,我們首先應該對學生的現實學情進行分析,我們要反思自己有沒有對學生進行全面、科學引領。在初中生物教學實踐中,我們關注德育教育活動的滲透,目標指向就在于此。我們希望學生擁有充滿正能量的“榜樣”。如當年童第周懷著一顆報國之心回國工作、現在陳章良放棄了國外優(yōu)厚的待遇和良好的工作環(huán)境也毅然回國效力,“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誓言“外國人能做到的我們能做到,外國人不能做到的我們也能做到”……這樣的事跡、這樣的豪言壯語怎能不讓人心潮澎湃。
在將新技術融入學校教育空間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發(fā)現,教學資源變得極為豐富,學生的學習平臺正在不斷擴大,學生在這一過程中,不僅會學到專業(yè)的知識,還可以獲得豐富的見識。對于喜歡“游獵”的學生而言,一本書很難滿足他們的現實需求,他們進入信息化生活空間已成為一種必然。在落實德育教育目標時,新技術也可以發(fā)揮出極大的優(yōu)勢。例如,在生態(tài)系統組成的學習中,可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人在生態(tài)系統中的地位,讓學生討論人與其他生物,人與生態(tài)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這樣可以使學生形成熱愛大自然、熱愛生命、愛護生物的情感,特別是“世界環(huán)境日”“植樹節(jié)”“愛鳥周”“地球日”等,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和宣傳活動,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動。
學生是未來社會的建設者,是未來的公民,因此,當前社會、未來社會中的問題都需要由他們來改變。學生在這一方面的需求也是最為強烈的。作為學校教育者,我們要用新的人才觀來審視學生的問題,要讓學生擁有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能力,要改變學生的意識和認知。其中,環(huán)保意識是最基礎的專業(yè)意識。當然,意識的養(yǎng)成需要在潛移默化間生成。如在講“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時,我應用古詩詞導入,讓學生在美妙的詩句中想象大自然的美景,同時投影一些美的環(huán)境圖片,再用一些環(huán)境污染的圖片作反襯,引起學生思考,分析環(huán)境惡化的原因和危害,教育學生愛護環(huán)境,愛護一草一木、一鳥一獸的重要性,激發(fā)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有了意識的改變,學生的生活參與感必然會更強。
綜上所述,在初中生物教學實踐中,我們要讓學生感受科學的魅力,我們要讓學生進入現實生活,進而生成科學的認知。在落實德育教育目標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發(fā)現,生物學科有獨特的專業(yè)特色與專業(yè)優(yōu)勢。在期待學生實現全面的轉變時,我們可以借助優(yōu)化的初中生物教學實現這一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