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燕濤
(廣東省廣州市派潭中學 廣東廣州 511385)
信息技術與教育的相融合,使多媒體也成為一種普遍的教學方式,多媒體中的圖片、視頻、flash、PPT等功能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了更多呈現(xiàn)方式,尤其是高中物理中一些比較難以理解的公式、概念等,通過多媒體便可以將其更加直觀化與具體化,使學生主動進行學習,便于學生的理解與掌握,有利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1]。
例如,在“加速度”的教學中,學生往往會對加速度的概念感到不解,為此,教師便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以此加深學生對加速度概念的認識與理解。首先,教師可通過多媒體為學生播放關于小型轎車與旅客列車起步之后的運動過程,并讓學生觀察兩種不同車型在起步之后速度的變化,使學生能夠初步對速度建立起認識,并以此為基礎引進加速度的概念;其次,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飛機起飛、火箭發(fā)射的相關視頻,使學生對速度的變化快慢、速度的變化大小等含義進行理解,并通過圖片的方式為學生批注物體運動的快慢與運動速度變化的快慢是兩種不同的概念;最后,利用多媒體,采用速度圖示法為學生講解關于速度方向與加速度方向之間的關系,并將運動物體的速度變化以多媒體圖像的方式進行展示,以便學生更加直觀、具體地對速度的變化規(guī)律進行認識,進而加深學生對加速度概念的理解。
哲學家托爾斯泰曾經(jīng)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欲望?!睂W則需疑,只有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產(chǎn)生疑問,學生才可以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問題探究教學情境的構建,需要教師為學生設計問題或布置學習任務,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使學生主動開動腦筋進行思考,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與思考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加速度”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圍繞教學目標,通過探究式教學的方式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使學生在問題的驅動下主動學習知識,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探究1:讓學生觀察兩種物體運動速度的變化視頻。提出問題:速度變化如何?誰的速度變化大?誰的速度變化快?讓學生圍繞問題完成自主預習部分,以此強化學生的課堂主體意識,使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使學生掌握加速度的概念。
探究2:速度大,加速度也一定大嗎?速度變化量大,加速度也一定大嗎?加速度為零時,速度也一定為零嗎?并且,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引導者的作用,使學生在比較加速度大小的過程中認識到加速度概念對加速運動物體與減速運動物體都適用。
問題探究教學情境的構建,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又能讓學生根據(jù)問題提高自身歸納總結能力,進而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
以學生的實際生活為切入點,開展生活化教學情境,既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使教學內(nèi)容具體化,有利于調(diào)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進而構建起生活與物理知識的聯(lián)系,便于對學生知識的綜合運用[2]。
例如,在“加速度”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生活中的實例為學生解釋何為加速度,如捕食者必須要有很強的爆發(fā)力才可以捕到獵物;一般汽車需要30秒才可以達到最大速度,而賽車則需要10秒甚至更短來達到最大速度;笨重的運輸機需要小巧的戰(zhàn)斗機保駕護航,主要是因為戰(zhàn)斗機的機動性好等。使學生明白啟動快、機動性能好、爆發(fā)力強的物體,其加速度也會比較大,以此對加速度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與認識。
總而言之,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關于情境教學的創(chuàng)設,既可以實現(xiàn)對教育空間的拓展,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同時,有利于高中物理教學質量的提升。此外,情境教學的形式具有多樣性,有助于高中物理教學的多元化,可以使學生的大腦處于興奮狀態(tài),便于學生注意力的集中,使學生可以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