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陽
(安徽省蕪湖市第二十七中學東方龍城校區(qū),安徽 蕪湖 241000)
互聯(lián)網時代的到來,在教育事業(yè)上體現出的不僅是新穎的教學方式方法,還有網絡詞匯,這些影響著學生對語文的認識。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繼續(xù)以教案文本為主,適當使用新媒體方式進行授課,把新型通信技術和傳統(tǒng)語文教學進行深度融合,營造出“互聯(lián)網+”背景下的全新語文教學氛圍。
課文學習是語文教學之本,但在傳統(tǒng)的課文教學中,經常是以單篇的形式進行講述,無法給予學生整體式的啟發(fā),從而導致無法對課文領悟透徹。比如七年級上冊的教材第一單元中的四組課文《春》《濟南的冬天》《雨的四季》和《古代詩歌四首》,屬于不同的文學體裁,如果可以將課文歸類學習,教學效果將事半功倍。初中是承上啟下的教學時期,應該讓學生在學習時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繼而減輕之后的學習壓力?!盎ヂ?lián)網+”時代的到來,為我們的日常教學方式提供了多種可能。首先,微信公眾號的推出可以極大地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公眾號中有很多教學資源,并且分為多個板塊,如文言文、散文、實用文、古詩詞等等,每一個板塊對應相應的教學活動,并且要設立一些教學任務。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或薄弱環(huán)節(jié)在公眾號上進行選擇,根據系統(tǒng)提示學習內容并完成學習任務,還能分享到朋友圈發(fā)布動態(tài)供老師驗收成果。除了微信公眾號的教學方式,還可利用“互聯(lián)網+”的公開性和共享性,將老師平時的課堂進行錄屏或攝像記錄,集中發(fā)布到百度網盤上,并且標注好該視頻講課類別,班級內的每個同學都可以在網盤中找到對應課程并復習,這樣一來解決了線下問問題耽誤時間的現象,省時省力,方便同學學習和復習。
作文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難點,許多同學不想面對“作文”這一話題,其實是教學方式出了問題。正值“互聯(lián)網+”時代到來,要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首先,數據分析極其便捷是互聯(lián)網時代的一大特征,由此,可以將學生在寫作方面的喜好、習慣等通過問卷的形式發(fā)布到網絡上,讓學生填寫,從而進一步了解學生寫作的基本情況,比如擅長的文體、喜歡運用的結構等,繼而進行針對性的教學和練習。其次,資源數據庫極其豐富是互聯(lián)網時代的另一大特點,同樣,學生寫作文時也需要優(yōu)秀的素材以支撐全文,因此,兩者可以相互結合。教師可以根據互聯(lián)網上的特定實時寫作平臺跟蹤學生的寫作情況。這有利于理解學生寫作時的思維習慣,矯正其錯誤思想。與此同時,學生在互聯(lián)網上協(xié)作完成后,教師能夠在平臺上及時批改,并根據資源信息廣的特性,將更好的素材附在學生作文旁邊,便于學生理解和學習,學生還可與老師進行互動提問,有利于擴大其作文資源庫,提高學生寫作水平。
語文是一項需要日積月累的學科,課外閱讀就是一個關鍵途徑?!盎ヂ?lián)網+”時代促進了移動終端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了許多日常方便同學閱讀的途徑。如今,各類閱讀APP層出不窮,教師可以在其中選定一款適合初中生閱讀的作為日常交流和閱讀平臺。每天在平臺上公布課外閱讀篇目和任務,供學生進行自主選擇,任務可以是讀書筆記或讀書感悟等,并要求學生將所感發(fā)到平臺上,老師進行閱覽,評出優(yōu)秀讀后感并在平臺上公布。此做法一來能夠確保學生達到日常課外閱讀量,保證日常積累量,二來根據開放平臺的特性,激發(fā)其閱讀的興趣,讓學生了解課外閱讀的重要性。此外,教師在選取課外文章時可以層層遞進,比如一開始從簡單的單篇開始,以著名作家朱自清為例,可以先引領同學閱讀《背影》《荷塘月色》等,然后撰寫閱讀筆記。繼而逐漸加深難度,如《歐游雜記》《雪地上的腳印》等,讓學生多加體會文章中的真情實感。最后,可以上升到一個高度,比如讓學生根據對朱自清先生作品的閱讀,寫一篇“朱自清散文研究”。這樣利用互聯(lián)網平臺資源,層層遞進式的課外教學方式能夠幫助同學積累課外素材,更正學習方式,并起到日常督促的作用。
學生自始至終是學習的主體,但面對學習興趣不高的學生,可以利用“互聯(lián)網+”時代的優(yōu)勢提升學生學習的主人翁意識。當學生一個人去做不喜歡做的事情時,只會對這件事情更加厭惡,而有了同學或家長的陪伴,可能會扭轉該學生的看法?!盎ヂ?lián)網+”時代是公開性的共享時代,對于教學來說,能夠整合每個班級,讓學生開展互動學習。針對語文中重難點的學習,對學習興趣不高的同學一個人可能很難投入到學習中,而此時,通過網絡平臺,將班級內分成多個小組,讓學生不僅在線下,在線上也能暢所欲言,發(fā)表自己的學習觀點,有利于同學間的交流和協(xié)作,幫助興趣不高的學生從被動到主動接受知識。針對內向的同學,還可以邀請家長加入網絡學習小組,增強學生學習的歸屬感,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在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中,常常以考試分數作為單一評價標準,如今也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和熱議。其實,應該公正全面地評價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但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沒有辦法和手段來評定一個學生各個方面的成績和水平,而“互聯(lián)網+”時代的到來,即可解決這一問題。在日常學習和交流過程中,學生的討論和習作情況能夠清晰錄入到互聯(lián)網平臺上,并且通過其動態(tài)分析,能夠在教師處有一個清晰的展現,再與最終的考試成績相結合,即可科學準確地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全面綜合的評價。由此,互聯(lián)網同時也促進了評教一體的進步和發(fā)展,對學生也能夠進一步公平地評價。
綜上所述,“互聯(lián)網+”時代的到來無疑給學生帶來了更好的學習環(huán)境和學習氛圍。通過互聯(lián)網的開放性和共享性以及強大的數據分析能力,使得學生在課文學習、課外閱讀等方面有了創(chuàng)新的途徑。語文教師根據上述方式,利用好這一輔助性教學工具,能夠逐漸提高中學生的語文水平,豐富學生日常學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