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清第二中學 林文芳
閱讀是語言輸入的主要途徑,以閱讀為寫作儲備能量,以寫作表達自身的所思所看,讓學生為了更好地寫作而主動閱讀,便是“以讀促寫,以寫促讀”的核心。但是,我們發(fā)現(xiàn)在現(xiàn)階段的初中英語教學中,很多教師并未認識到“讀”與“寫”之間存在的關系,人為地將“讀”與“寫”分割,從而使英語教學在“讀”“寫”的單打獨斗中陷入困境。為了改善初中英語教學現(xiàn)狀,本文進行了以下幾點分析,以期發(fā)揮“以讀促寫,以寫促讀”的教學作用,助力初中英語教學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
在以往的初中英語教學中存在教師“一頭熱”的現(xiàn)象,教師在臺上滔滔不絕地講,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傳授,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對教師講述的知識“左耳聽,右耳冒”,很少主動思考問題,學習態(tài)度消極。而“以讀促寫,以寫促讀”教學模式,從初中生的學習興趣點與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出發(fā),鼓勵學生在閱讀中主動思考,積極吸收并探索文本閱讀中的知識點,并給學生提供了寫作表達的機會與展示的平臺。學生為了不甘人后而主動閱讀吸收知識,樹立積極的學習情感態(tài)度,讓學生在“以讀促寫,以寫促讀”中實現(xiàn)良性的循環(huán)發(fā)展。
“寫作難”是困擾初中生英語學習的一大難題,很多學生在英語寫作中經(jīng)常會感到無從下手,面對教師給出的寫作主題無話可說,逐漸失去了學習自信心,對英語寫作充滿恐懼,甚至還沒看寫作要求、題目,就產(chǎn)生“我不行”的消極畏懼心理。在“以讀促寫,以寫促讀”教學模式下,初中生的英語寫作不再是憑空想象,而是建立在某一語境的情況下,學生的英語寫作源于自身強烈的語言表達渴望,所寫內容是個性化體驗的表達,是源于閱讀之上的感悟,通過這種方式帶領初中生擺脫“寫作難”的困境,在“有話可說”“說我所想”中樹立寫作的自信心,進而強化英語寫作能力。
受到應試教育體制的影響,大部分教師將英語教學目標定義為提高學生的英語考試成績,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更加重視學習技巧的培養(yǎng),而忽視了英語學科的本質。學生在英語閱讀學習中的語言運用機會匱乏,缺少課外閱讀拓展的意識,從而使初中生的英語學習陷入了“所學”無“所用”,所學知識僅僅局限于有限的課本內容。而在“以讀促寫,以寫促讀”教學模式中,教師更注重對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以“學以致用”為最終教學目標,不僅讓學生能從閱讀中吸收知識,更能學會如何運用知識,主動閱讀課外素材,實現(xiàn)原有基礎上的拓展與延伸,進而升華英語學習效果,促進初中生英語學習綜合質量的提升。
文本閱讀考驗的是學生對文字的理解能力與情感的感知能力,并且以文字的理解與情感的感知為寫作的基礎,激活學生的寫作意識。對此,教師應認識到“以讀促寫”的重要性,優(yōu)化閱讀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開展寫作活動,激發(fā)初中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以仁愛版九年級英語《Opinions on Television》為例,首先教師可以采用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的方式,如“My favorite leisure activity is watching TV. Can you guess what kind of program I like best?”以生活情境創(chuàng)設的方式讓學生從生活實際出發(fā),聯(lián)想到不同的電視節(jié)目種類,教師繼續(xù)說:“I pre?fer TV plays to other TV programs. Do you know why?”那么,學生在腦海中就會想到在長時間的工作和學習之余,觀看電視可以使人放松、獲取信息等。教師繼續(xù)引導:“Can I spend lots of time watching TV even though it is fantastic?”學生聯(lián)系實際,想到了長時間看電視的種種危害。這樣在讀前樹立寫作意識,有助于提高學生在英語閱讀中的深刻感知,增加學生的詞匯和語句積累量,為寫作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礎。
其次,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法,通過信息化教學技術的運用,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降低初中生的閱讀學習難度,并在多媒體課件的感知刺激下產(chǎn)生表達的渴望。以仁愛七年級英語下冊《The sea?sons and the weather》的閱讀教學為例,教師根據(jù)課文中所講述不同季節(jié)的天氣、景色搜集圖片或視頻資料,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展示,讓學生不僅閱讀了文字,更在閱讀的基礎上聯(lián)想到春夏秋冬的天氣變化特點、美麗景色及對人的影響,以直觀的視頻資料刺激學生的感知能力,然后教師提出問題“What do you read in the text?How do you feel?”以問題為驅動激發(fā)初中生的寫作動機,讓學生在特定的語境中表達所思所想,積極參與閱讀與寫作學習活動。
思維導圖的核心是對思維過程的導向與記錄,在“以讀促寫,以寫促讀”的教學中利用思維導圖有助于引領初中生將閱讀中所吸收的知識進行系統(tǒng)的梳理,實現(xiàn)主動獲取、探索有意義的建構。通過思維導圖繪制的方式鍛煉發(fā)散思維能力,寫出與眾不同的文章,使初中生的英語寫作走出“千篇一律”的格局,寫出自我個性,同時也讓學生的英語寫作思路更加清晰。以保護環(huán)境這個話題為例,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閱讀前確定思維導圖的核心詞“protect the environment”,然后略讀篩選出文中關鍵詞:“water reduction”“ocean protection”“air protection”“waste reduction”等,在五顏六色的思維導圖繪制中,發(fā)現(xiàn)初中生的英語閱讀興趣得到了明顯提升。在閱讀過程中,教師鼓勵學生總結歸納閱讀內容,進一步完善思維導圖,繪制出二級、三級分支,清晰地梳理出文中知識點。在讀后反思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提問:“Do you think it is a complete article? Why?”引導學生帶著批判性思維重新審視文章,一部分學生發(fā)現(xiàn)在文末加上總結,能使文章更完整。由此可見,思維導圖為初中生的話題寫作作鋪墊,搭建了更完整的寫作框架。
“以讀促寫”教學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激發(fā)初中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初中生的英語寫作能力,但是,教師在“以讀促寫”的素材選取主要集中于課本閱讀內容,學生的英語知識積累量有限,寫作話題過于局限。為了彌補“以讀促寫”教學模式的不足,教師應注重“以寫促讀”教學方法的落實,讓學生為了完成寫作任務而主動吸收知識,從課外資料的閱讀中增加語言輸入量,感受英語閱讀與寫作的樂趣,實現(xiàn)英語閱讀與寫作能力發(fā)展的良性循環(huán)。如教師給學生提出開放性話題“winter”,很多學生看到這個題目時都會想到冬季的寒冷和美麗雪景,但這些內容過于普遍甚至毫無新意,即使學生能夠通過詞匯的修飾,增加語言的美感也難以做到寫作內容的豐富,無法感觸到作者的心靈。此時教師可以推薦《The long winter》這篇英語原版書籍,這部書講述了一個與世隔絕的小鎮(zhèn)中有一家人,面臨著漫長而寒冷的冬季,幾乎無法生存,此時一個男孩冒著生命危險走出小鎮(zhèn),到外界帶回食物與煤炭,讓全村人渡過了生死難關。通過本書的閱讀展開聯(lián)想,或描寫男孩在外界獲取食物與煤炭中遇到的困難,或想象自小男孩打開小鎮(zhèn)與外界通路之后小鎮(zhèn)冬季發(fā)生的變化,又或寫出讀后感,以此生成閱讀動機,提高寫作能力。
總之,“以讀促寫,以寫促讀”教學模式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符合課程改革的需求,有助于英語學科本質的落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初中生的語用能力。因此初中英語教師應積極探尋“以讀促寫,以寫促讀”教學模式的實踐方法,以此促進英語教學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