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江陰市第一中學 夏賢棟
歷史枯燥乏味,往往需要大量的時間進行記憶。而如果學生沒有耐心或者很好的記憶力,往往無法準確地記住需要掌握的知識點。并且,剛剛步入高中的學生,部分對于學習的積極性并不高,因此,教師要運用歷史故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聽故事的同時,掌握相應的歷史知識。引導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結合課本的知識點,進行背誦,往往能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般歷史教師挑選的歷史小故事往往都是和歷史課文聯(lián)系密切的,通過聽歷史故事,學生還可以了解許多課外知識,開闊眼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尤其高中生學習主動性不強,因此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要加強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歷史小故事都是由一個個真實的故事組成,含有曲折的情節(jié)、復雜的人物,學起來充滿趣味性。當學生對這些歷史小故事感興趣的時候,自己就會主動去看相對應的歷史知識,從而豐富自身歷史知識的儲備。在歷史課中,高中歷史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興趣。歷史教師要最大限度地提高歷史教學的知識性與趣味性,讓學生更好地牢記重點知識,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我們教書育人的目的是要學生成為有思想的人,看到歷史能從中有自己的感悟,能牢記歷史,汲取對自己有用的知識,同時也從一些失敗的例子中增長經(jīng)驗,思考歷史,牢記教訓。而不是簡單地記住書上面的內容和答案,死記硬背應付考試。所以,應該讓同學們多多接觸歷史,歷史課本篇幅有限,一些歷史沒有記在課本上并不代表它沒有用,而是需要歷史教師為學生普及相應的知識。所以,歷史教師在教學中應當盡可能讓學生多多接觸相應的文獻,并根據(jù)學生自身的情況,讓學生對一些歷史進行分析。
在選擇歷史故事的過程中,歷史教師要以正史為主,挑選貼合課文的小故事,保證能夠吸引學生興趣的同時,也要保證歷史小故事的準確性,有據(jù)可考而不是空穴來風。在當代各種歷史劇穿越劇的影響下,一部分對電視中所拍歷史不了解的學生,難免會對歷史中的一些人和事產(chǎn)生誤解,歷史教師這時候應該及時撥亂反正,糾正學生對歷史的誤解。如果有貼合歷史的電視劇或者電影片段,也可以適當截取部分,播放給學生看,讓學生學習到相應的知識。除此之外,還可以選擇一些名人筆記中的歷史故事,激發(fā)學生對歷史人物的好奇心。也可以選擇一些歷史上比較有名的歷史小說,如《紅樓夢》《三國演義》等等,撇開其中虛構的部分,設計一些歷史小問題,如《紅樓夢》描寫的是哪個朝代?同時期發(fā)生了哪些大事?曹雪芹寫《紅樓夢》時他身處什么局面?造成這個局面的原因和當代社會有什么聯(lián)系等等……這樣問題的設置,能夠積極地帶動課堂氣氛,使學生對于當時的歷史產(chǎn)生濃厚的探索興趣,這個時候再翻到課本上有關于清朝的部分,讓學生積極探索。
在歷史小故事的選擇過程中,應有區(qū)別地運用史料。因為不同年齡不同年級的學生,由于接觸到的知識不同、思維能力不同,加上現(xiàn)在一些電視劇電影拍攝古裝劇的時候對歷史也有一定曲解,所以學生對一些歷史的接受能力也不同,因此歷史教師要因材施教,選取歷史小故事的時候注意循序漸進,先找一些大眾多能夠接受、通俗易懂的歷史小故事。待學生基本理解和接受此類歷史小故事之后,可以給學生看一些經(jīng)常被曲解的歷史史料,借此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教會學生明辨是非,不為一些曲解了歷史的電視、電影、小說所蒙蔽。
利用歷史小故事再現(xiàn)歷史。學生在歷史教師的指導下,也容易產(chǎn)生學習興趣。歷史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演一些歷史小劇本,通過劇本的形式,讓學生體會到歷史中的一些情景,加深印象。這種形式對于歷史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都會有很好的點撥作用。
一節(jié)課往往是45 分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每隔15 分鐘講一個與當時課堂有關的歷史小故事,活躍氣氛的同時,也把學生的積極性帶動了起來。因為歷史知識一般比較抽象且枯燥,如果45分鐘一成不變地只講教材上面的知識點,時間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會降低。因此,在講課中,歷史教師要講解歷史故事,消除正史帶來的枯燥,帶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
歷史在某一方面也是和其他學科息息相關的,如語文課上一些閱讀理解題、文言文、作文等等。歷史教師也可以和語文教師商量,提供一些歷史小故事作為作文素材或者閱讀理解,如抗美援朝時期,中國出兵的原因,先讓學生觀看一些相應的歷史文獻,讓學生在直觀上感受史料,再要求學生分析概括史料,得出出兵的原因:援助鄰邦友國的需要和保家衛(wèi)國的需要。這種分析和認知也為認識抗美援朝勝利的意義埋下了伏筆。根據(jù)這些史料文獻,寫一篇觀后感,或者將這些史料作為閱讀理解的資料,能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提高他們的閱讀水平。
歷史是我們對于曾經(jīng)的總結和記載。一些年代久遠的文獻會隨著歷史歲月消失,比如戰(zhàn)爭和存放書籍的地方失火、發(fā)霉生蟲等等,這些因素都會導致歷史文獻的缺失。在民間也有一部分野史的存在,而民間口口相傳的一些歷史會因為描述不全或者聽者有自己的另一番理解,導致和剛開始傳播的歷史相差甚遠,歷史上也有一些人為了牟利從而編寫子虛烏有的史料,如歷史上的陳世美是清朝的一個官員,并不是宋朝的。陳世美的原型其實是一個好官而非負心漢,只因為拒絕了一些人的無理要求,便被人編寫成曲劇,在劇中成了貪圖富貴拋棄妻子的負心漢,清朝的官員被宋朝的包拯繩之以法,何其荒謬。所以歷史教師應該有一定的辨別力,慎重地選擇史料,沒有真憑實據(jù)的歷史不要傳播給學生。
另外,在歷史教學中,無限制地講歷史小故事,時間久了,也會造成學生的聽覺疲勞,這時候如果再把課程帶回枯燥的正史當中去,也會使學生產(chǎn)生抵觸心理,無法進行下一個課程。歷史小故事的不合理運用,反而會增加教學的難度,所以教師在面對大量的史料的時候,應該注意哪些可以用,哪些不可以用。圍繞現(xiàn)有的課文上的歷史,選取那些最典型、最準確、最好是能夠圍繞要講的課文重點內容的歷史小故事,這一點就需要歷史教師多下功夫了。不過這對于歷史教師也有很大的收益,能提高自身的知識儲備,另一方面也能塑造一個博學多識的教師形象。
綜上所述,在高中歷史課程中增加歷史小故事可以有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其自主學習能力,不會被一些電視劇和野史所帶偏。同時,學校和教師在教學課程中也應當注意合理地設計課程內容,使歷史小故事既不會過多,破壞了教材的主體地位,也不會太少,達不到相應的效果。而在歷史小故事的選擇上,也需要教師多費功夫,尋找適合現(xiàn)階段學生的歷史小故事,并保證其真實性,而且要符合高中學生的心理年齡,不能太過于突兀和冷門,要被學生認可接受。通過歷史小故事,能大大增加學生對于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從而培養(yǎng)學生對歷史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