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 穎 高玉雷
急危重癥病情評估工具是臨床評估患者病情、判斷安全風險的重要手段,可為護理人員預檢分診、臨床救治提供參考依據(jù)。通過查閱相關文獻發(fā)現(xiàn),目前多集中于對病情評估工具的適用性研究,缺乏應用效果的橫向比較,未能明確病情評估工具單獨使用、聯(lián)合使用的效果[1-3]。為此,本研究分析了急危重癥病情評估工具在預檢分診中的應用進展,并對其后續(xù)應用進行展望,現(xiàn)綜述如下。
MEWS選取收縮壓(mmHg,1 mmHg=0.133 kPa)、呼吸頻率(次/min)、心率(次/min)、體溫(℃)及意識狀態(tài)為評價項目,根據(jù)各指標表現(xiàn)賦值,其中收縮壓為0~3分,呼吸頻率為0~3分,心率為0~3分,體溫為0~2分,意識狀態(tài)為0~3分,上述5個評價項目總分即MEWS評分,共計14分。根據(jù)評分劃分病情危重程度,5分為臨界值,<5分為輕癥,≥5分為重癥或危重癥。王宏秋等[4-5]研究顯示,MEWS所涉評價指標簡單,便于床旁評估,有助于實現(xiàn)對潛在危重患者或急診患者病情的預測,便于明確就診患者的病情危重度。
ESI計算公式為“病情指數(shù)=普遍率×嚴重度”。ESI屬于5級預檢分診工具,將病情嚴重程度分為1~5級,包括4個決策點:決策點A:是否要采取緊急搶救措施?“是”則分診為1級;決策點B:是否需等待?具體分為:是否處于高危狀態(tài)、是否嚴重痛苦或疼痛、是否意識模糊或伴有定力障礙,“是”則分診為2級;決策點C:決策點A、B均為“是”的患者,根據(jù)年齡判斷生命體征的平穩(wěn)狀態(tài),“平穩(wěn)”則分診3級,“不平穩(wěn)”則分診2級;決策點D:是否需要使用多項醫(yī)療資源,“需要1項”則分診4級,“不需要”則分診5級[6]。
金辰等[7]研究顯示,失血性休克的相關因素有外傷、臟器破裂等。臨床SI正常值區(qū)間為0.5~0.7,如SI=1,輕度休克,血容量減少約為10%~30%;SI=1.5,中度休克,血容量減少30%~50%;SI=2,重度休克,血容量減少50%~70%。相關研究[8-9]顯示,SI在危重癥患者評估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尤其是在非失血性休克相關疾病評估中表現(xiàn)尤為突出,如收縮壓≤80 mmHg、心率>100次/min,則無論患者年齡大小,病死率均偏高。
APACHE Ⅱ包括急性生理學評分(APS)、年齡評分、慢性健康狀況評分3部分,其中,APS包含有體溫、心率、氧合作用、血清肌酐、白細胞計數(shù)等12項生理參數(shù),分值0~48分;年齡評分:根據(jù)年齡段賦值,年齡越大則對應分值越大,分值范圍0~6分,APACHE Ⅱ總分為0~71分。 APACHE Ⅱ適用于入住急診ICU患者的病情評估,根據(jù)APACHE Ⅱ評分及檢查結果確定護理措施,能顯著改善患者生存質量[10-12]。
范婷婷等[13]在急診分級分診中應用MEWS,通過對心率、收縮壓、呼吸、體溫及意識水平的評價,量化評估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分診準確率高達89.00%。賈本君等[14-15]在預檢分診中應用MEWS,根據(jù)評分進行分級,0~1分為4級,2分為3級,3~4分為2級,≥5分為1級,患者分診準確率顯著提高。其他研究[16-17]顯示,MEWS評分的預檢分診準確率高,能實現(xiàn)對傳統(tǒng)評估方法的有效補充,但其所涉指標均為客觀測量所得數(shù)據(jù),缺乏主觀感知評價。
馬婷等[18-19]研究借助MEWS評分開展院前救治,結合評價得分實施分級,以不同顏色腕帶標識各級患者,MEWS評分為0~1分,則佩戴綠色腕帶,分診至急診室等候就診,2~3分,則佩戴黃色腕帶,分診至留觀室、??撇》?≥4分,則佩戴紅色腕帶,分診至監(jiān)護室或搶救室,結果顯示,MEWS評分能顯著增強院前、院內救治的協(xié)調性。宋明明[20]基于MEWS評分構建院前急救預警平臺,確定潛在危重癥截點為3~4分,如評分達到閾值,則啟動預警報告,預判急救物品及措施,實現(xiàn)“提前”預檢分診,有助于實現(xiàn)院內外救治的無縫對接。
韓鳳玉等[21-24]在急診分診患者中應用ESI聯(lián)合MEWS,對照組僅采用ESI,觀察組采取ESI聯(lián)合MEWS分診,根據(jù)評估結果將患者分為Ⅰ~Ⅳ級、紅黃綠3區(qū),結果顯示,觀察組72 h非計劃轉入搶救室率(21%)小于對照組(43%),Ⅰ~Ⅳ級患者候診時間均低于對照組,Ⅲ級、Ⅳ級候診時間差大,為搶救贏得時間。馮曉昉等[25-27]在急診胸痛患者預檢分診中應用MEWS評分,對照組采用APACHE Ⅱ評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以MEWS評分,結果,MEWS評分應用后顯著縮短了候診時間,可實現(xiàn)快速預檢分診,有助于護理人員根據(jù)患者病情嚴重程度確定診治方案。
MEWS、ESI、SI、APACHE Ⅱ是臨床評估急危重癥患者病情的常用工具,在急危重癥患者預檢分診中單獨或聯(lián)合使用上述病情評估工具,明確各評價工具的優(yōu)劣勢。根據(jù)疾病特點明確專科指標權重,以多色腕帶標識患者病情,收集病情評估信息、病情評估指標持續(xù)性分析或預警提示,仍是今后研究的重點或熱點。
急危重癥病情評估常用工具有MEWS、ESI、SI、APACHE Ⅱ4種,其中MEWS評分應用范圍最廣泛, MEWS、ESI兩評估工具用法最簡單,且未涉及高精密儀器, APACHE Ⅱ的應用存在局限性,臨床推廣難度大。上述4種病情評估工具在臨床中的應用頻繁,能提高預檢分診效率,護理人員應根據(jù)治療需求、醫(yī)療資源,選擇合適的病情評估工具,以保證預檢分診質量及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