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玉彬
《弘歷觀畫圖》中的抱琴童子
《弘歷觀畫圖》中的青壺和紅壺實物照片清·郎世寧等《弘歷觀畫圖》(局部)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朝乾隆皇帝弘歷有很多愛好,有些是眾所周知的,比如題字(現存許多珍貴古字畫上都有他的字跡),比如寫詩(一說其詩作多達四萬首),不過,他有一項愛好知道的人可不多,那就是“角色扮演”。有何憑據?有圖為證。請看右側,那是《弘歷觀畫圖》。瞧,他正扮演一名文士,蹺著腿,悠閑地坐在桌旁看畫。他看的那幅畫很有意思:其一,那幅畫真的在現實中存在,是清朝畫家丁觀鵬畫的,名為《乾隆皇帝洗象圖》(見右下角圖);其二,“洗象圖”中的主角也是他,在該圖中,他扮演的是普賢菩薩。
請你想象一下現實中的乾隆看《弘歷觀畫圖》是什么體驗:身為皇帝的他,看自己在畫中扮演一名文士,而在畫中扮演文士的他,正在看畫中畫里的他在扮演看眾人洗象的菩薩。哦,請讀者別嫌我說得繞口,實際上,把他的多重角色說出來,我也快被繞暈了。不過,冷靜下來,想必你也會覺得這種觀感很有趣。在我看來,《弘歷觀畫圖》表達著乾隆的不同層次的心理或愿望?,F實中,他是皇帝,但他想做優(yōu)雅的、閑適的文士,看看畫、彈彈琴、焚焚香、插插花,而他內心最深處,是想做超越塵世、獲得大自在的菩薩。乾隆是不是真想出世?這不好說。但是至少,對于角色扮演,他是認真的。游戲,就是需要認真才好玩,一旦出戲就不好玩了。
此畫中,除了那幅畫中畫是真的在現實中存在,還有別的道具也是寫實的。比如,畫中桌上的器物中,有一個造型是一只公羊馱著一個牧人。那是一種擱東西的器具,名叫“墨玉牧羝器架”,現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再如畫面左下角童子抱的琴,琴額上刻的三個字清晰可見,那是篆體“鼓太(hé)”。此琴的實物雖已不存,但因其細節(jié)描繪精確,有學者推知它是清宮舊藏“丹山瑞噦(huì)”琴。
乾隆玩角色扮演游戲,《弘歷觀畫圖》還不是最絕的。我認為,最絕的要數《平安春信圖》。此圖中畫了兩個人物,一個青年,一個少年。有些人以為,那個少年是弘歷,而年長者是弘歷的父親雍正皇帝胤。胤的確也愛玩角色扮演,不過,實際上,此畫中的青年與少年,都是弘歷。這是一個富有想象力的創(chuàng)意:少年弘歷手撫青竹,青年弘歷正在將一枝梅花交給少年弘歷。在傳統(tǒng)文化中,梅與竹都是品行高潔的象征。
乾隆72歲時給《平安春信圖》題詩:“寫真世寧擅,繢(h uì)我少年時。入室皤(pó)然者,不知此是誰?”大意是,擅長寫真的郎世寧畫過我少年時的模樣,如今我已是白發(fā)老人,再看這畫,不敢相信畫中人是我了。這平實的詩句,讀來令人感慨萬千。扮演多種角色,是想在有限人生里擴展生命的體驗,然而,時間畢竟無可阻擋地流逝,終有一天,無可奈何花落去。正值青春的人啊,莫要徘徊,人生如戲,唯有認真,才可使每一寸光陰具有無悔的意義。
圖上乾隆題詩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郎世寧 《平安春信圖》軸(局部)
漢·墨玉牧羝器架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清·丁觀鵬 《乾隆皇帝洗象圖》軸(局部)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