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娟
(天津市靜海區(qū)第八中學 天津 301600)
初中階段的英語讀寫結合教學要求教師注重核心素養(yǎng)中對學生文化基礎、自主能力發(fā)展的培養(yǎng),而讀寫能力即是文化基礎。在避免學生讀和寫只擅長一方面的同時,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體驗,推動學生自主學習的欲望,使學生在實際的學習中能夠積極主動地探索讀寫結合,獲得較為健全的英語學習和表達能力。
在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過程中,大部分教師對訓練讀寫技能的時間分配都不盡相同。有一部分教師僅注重“寫”,忽略了對學生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但沒有日積月累的閱讀,怎么會有相應的輸出,為自己的英語寫作提供足夠的知識儲備,又如何能夠使閱讀真正為寫作服務?自然也有一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分注重“讀”,而忽略了對“寫”的訓練,學生沒有時間為自己的作文構思,導致寫作過程中能想到的僅是一些缺乏營養(yǎng)、缺乏亮點的干癟句子或話題[1]。
英語的學習過程其實就是知識的吸收與釋放的過程,其中知識的吸收體現在“讀”上面。通過對大量規(guī)范的英語文章的理解與吸收,學生才能逐漸將所讀材料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儲備。知識的釋放則體現在“寫”上,也就是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只有這二者相互融合,才可以真正幫助學生學好英語這門課程。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有效性,作為學生引路人的教師就需要堅持從核心素養(yǎng)方面培養(yǎng)的思想方針,打好學生的文化基礎,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將=實現學生學習效率最大化。
不是所有學生生來就很會學習,會學習的人也是經過不斷地培養(yǎng)與堅持,在引導者與自己的共同努力下成就的,因此,教師要因材施教,多探索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模式來提高英語課堂的實效性,深入探索核心素養(yǎng)下初中英語讀寫結合的教學策略。
“讀寫”技能是初中英語的重要學習內容,甚至說讀寫能力的訓練對學生英語能力的提升非常有效。學生的個人情況各異,也就給教師的教學帶來了極大的挑戰(zhàn)。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將來不為沒有學好英語而煩惱,教師需要緊緊抓住課前知識的導入,重點關注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激發(fā)學生對英語科目的學習興趣。通過這樣的課前引導,為后面的讀寫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比如,學習初二上學期第十一模塊的課文“The weather”時就可以從外國人與中國人朋友見面打招呼上入手。英國人見面常討論的問題是天氣,而中國人見面問的多是吃飯的問題,這么有趣的現象一旦引出,必然會激起學生的興趣[2]。
教師在選材過程中應該選取學生熟悉的話題,讓學生聯想到更多細節(jié)。講解時配合所學教材中的句型及語法結構,與學生一起分析所講解文章中的不同情形、不同表達方式,引導學生理解文章寫作方式和題材選取。同時為學生制定學習目標,在學習過程中了解學生所關注的角度,再從教師的角度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結構。在知識目標達成之后,教師應該緊扣課上所學內容,選取較為簡單的題目,讓學生口述一篇結構相似、思路清晰的文章。例如,學習初中二年級上學期第九模塊課文“Animals in danger”時,講完課本知識后,教師可以問學生對瀕危動物的了解,作為中學生,自己能做些什么,之后再布置課后作業(yè),寫下自己應該如何做來拯救瀕危物種[3]。
在初中英語學習階段,學習過程不宜直接深入主題,也不能直接“二檔起步”,核心素養(yǎng)下的教學得讓學生先學會走,接下來才能盡情地奔跑。教師可在課前十分鐘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讓學生自主預習本章所學的內容,這樣的教學方式,既可以讓學生感知本課要講的內容,也能減輕教師的教學壓力。比如,學習初中二年級下學期第五模塊課文“Problems”時,教師可在前一節(jié)課的結尾五分鐘,讓學生思考自己在家是如何與自己的父母進行溝通的,出現了哪些問題,并布置作業(yè)讓學生提前熟悉單詞、短語。正式學習時就上節(jié)課后所提出的問題對學生的情況進行一個的簡單采訪,之后再講解課文的過程中遇到的一些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如“What are the problems with your parents in daily life?”這和初中階段處于叛逆期的學生每天必然經歷的問題息息相關,之后再提問學生遇到這類問題底是怎么解決的,在無形中推動學生主動思考,使其快速融入課堂話題,讓學生對所學知識理解得更加透徹。
總而言之,教師應該創(chuàng)新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以核心素養(yǎng)為中心展開讀寫結合,理解學生所存在的困難,與學生一起攻堅克難,提高學生的讀寫技能,提升英語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