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曉偉
在教學中,學生綜合素質包括六大方面:文化素養(yǎng),吃苦耐勞,遵規(guī)守紀,團隊精神,良好的學習能力,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這六大方面于學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對學生以后的就業(yè)和處理問題的能力有關鍵性的影響[3]。但在中職德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還存在許多問題和弊端,這些問題的存在說明教師在實踐教學中還存在很大程度的提升空間,因此,在接下來的文章中,我將根據中職德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如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展開深入探討,希望大家予以斧正。
中職教學不同于普通的高中教學。在中職教學階段,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一項技能,使學生進入社會后能很快地適應社會發(fā)展。然而,學生并沒有意識到綜合素質在他們學習和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有很多學生認為只要有一個畢業(yè)證就行,在這種心理狀態(tài)的引導之下,學生缺乏對學習的內在動力,出現(xiàn)遲到早退曠課、上課睡覺、不愿意實習,甚至打架斗毆的現(xiàn)象。
中職階段的學生思維還處于發(fā)展成熟的階段。在這一階段,學生往往由于自身內分泌的特點,容易在情緒方面波動較大。學生這一心理特點的存在不利于我們幫助學生培養(yǎng)和發(fā)展他們的綜合素質。
在班級活動和教學中,學生是一個群體。群體生活最顯而易見的特點是容易被所處的周圍環(huán)境和其他同學所影響。此外,由于學生辨別是非對錯能力還有待提高。因此,在進行實踐教學時,教師要注重對學習環(huán)境氛圍的營造,讓學生在環(huán)境的熏陶下提升綜合素質。
豐富的教學方法猶如教學中的助推器,對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有非常積極的影響[1]。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和實踐總結發(fā)現(xiàn),中職德育教學的內容往往比較枯燥無味,學生在學習中容易失去興趣?;谶@個調查研究,教師在中職德育教學過程中要豐富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多變的教學形式中強化德育理念,從而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為其以后的學習和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2]。
比如,我們可以聘請專業(yè)的教師為學生開展講座。此外,教師還可以進行相關主題演講,讓學生搜集相關主題資料,搜集完過后,教師可以以比賽的形式讓學生進行辯論,這樣的形式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勝負心,讓學生在積極的比賽中強化自身德育理念,促進對他們團隊精神、人際溝通能力的培養(yǎng),幫助學生提升綜合素質。
華生曾經說過,環(huán)境因素改變的越大,則人的品格改變的越大。由此可見,良好的環(huán)境氛圍在對學生人格和品德的發(fā)展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接下來的教學工作中,教師要重視課堂環(huán)境氛圍,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進一步提升。
例如,在“堅持從客觀實際出發(fā),腳踏實地地走好人生路”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和學生共同動手制作板報,利用生活中常見的物品,根據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進行實踐,讓學生在實踐中懂得一切從客觀實際出發(fā),腳踏實地的重要性,以此達到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能力和遵規(guī)守紀的目的。
在新課改的教育理念引導之下,以生為本是貫穿教學實踐各個階段的重要指導思想,在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中。學生的自主性和主體地位得到了重視。因此,在實踐教學中,我們要有意識地提高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3]。
比如,在進行“弘揚法治精神,當好國家公民”這節(jié)課教學內容設計時,教師可以以翻轉課堂的形式,讓學生作為課堂的主人進行知識內容的講解,接著,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人數均等的小組,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搜集本堂課教學的內容,以他們搜集的內容為主,為其他學生呈現(xiàn)出良好的教學效果,在翻轉課堂過程中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吃苦耐勞的精神。
綜上所述,在中職德育教學中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已經成為了教師關注的焦點。對于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的實踐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教師要用正確的心態(tài),用足夠的耐心和恒心去面對和克服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以豐富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營造相應的氛圍,提高學生主體地位,以此更好地開展對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學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