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奎林
(重慶市忠縣花橋鎮(zhèn)初級中學校 重慶 404300)
課程的演變,與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的運用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開創(chuàng)出全新的教學空間,讓學生的學習范圍和領域更為寬廣,真正指導學生進行知識的詮釋和解析,從而為學生學習效率和質量的提高做好鋪墊。課程教學的發(fā)展,需要微課教學的支撐,主要是通過不同的形式,把知識轉化為生動具體的內容,讓學生更愿意去接受,開心、愉悅地參與課程學習,從而不斷提升教學有效性。初中物理教師要敢于進行課程變革,靈活引入微課教學,盡可能地進行知識的再創(chuàng)造,不斷放大學生的學習視野,創(chuàng)設開放性的課堂氛圍,鼓足學生探究新知的勇氣,積極地進行知識學習,推動課堂教學的持續(xù)、全面進步。下面,本文以初中物理課堂為例,就運用微課的具體策略和方法進行如下闡述:
課堂導入與微課的融合,能真正再現(xiàn)課程的特性,讓學生近距離地接近所學知識,內心的感觸也會越來越深刻,能夠成功打開學生學習的大門。初中物理教師要通過微課設置課堂導入,以精彩靚麗的形式,引起學生對物理知識的關注,把握住教學改革的最佳契機,開發(fā)學生的物理思維,讓學生學習物理的方向更為清晰,探尋出適合學生的學習方法,確保導入效果的不斷提升,從而讓微課教學的運用更好地為學生的物理學習服務。
例如,教學“重力”時,教師通常采用的是故事導入方式,講的是牛頓發(fā)現(xiàn)萬有引力的故事。故事特別簡單,學生小時候聽過,無法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因此,教師可利用微課這種教學形式,從電影中節(jié)選相關片段,以動畫的形式展現(xiàn)牛頓“天馬行空”的科學設想和思考,從而解決傳統(tǒng)導入方式情節(jié)重復、想象空白等問題,以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又如,教學“認識壓強”這節(jié)課時,教師往往采用的是現(xiàn)場演示實驗導入法。實驗準備耗時耗力,需要搬一堆的材料;因為在地面上演示,所以很多學生看不到;演示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一次,筆者在電視上看到“輕功踩雞蛋”這個節(jié)目,這是一個很好的導入新課的素材。于是,筆者提前在實驗室錄制了踩雞蛋的視頻,將踩雞蛋的主角換成了自己。在導入新課時,筆者播放了這個視頻,因為表演者是自己,所以更具有真實性和說服力[1]。
實驗是物理學科最重要的內容之一,為了更生動地展示實驗步驟,讓學生進行簡單的分析,需要借助微課的表現(xiàn)形式,對物理實驗過程進行細致而全面的展示,模擬實驗場景,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實驗現(xiàn)象,總結出實驗的結論,從而保證學生實驗理解能力的提升。初中物理教師應架起實驗與微課聯(lián)系的橋梁,多角度呈現(xiàn)實驗的演變過程,更高效地輔助學生學習物理知識。
例如,在進行“阿基米德”原理實驗前,需要準備的有:彈簧測力計、金屬塊、量筒和水。然后按照實驗步驟,第一步,先把金屬塊掛在彈簧測力計下端,記下測力計的示數(shù)F1;第二步,在量筒中倒入適量的水,記下液面示數(shù)為V1;第三步,將金屬塊浸沒在水中,記下測力計的示數(shù)F2和此時的液面示數(shù)V2;第四步,根據(jù)測力計的兩次示數(shù)差計算出物體所受的浮力(F浮=F1-F2);第五步,計算出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V2-V1),通過F1-F2計算出物體排開液體的重力。最后,我通過比較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浮力大小與物體排開液體重力之間的關系,對物理實驗現(xiàn)象進行闡述。通過引導得出結論,即物體所受浮力等于物體排開液體所受重力浮力。通過微課演示物理實驗、學生跟著做實驗的方式,使學生深度了解了實驗結論[2]。
課程內容的豐富與教學改革和創(chuàng)新更為貼近。通過微課教學,激活教材內容,以學生喜歡的方式,把不同的知識擺在學生的面前,能在學生腦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保證學生的積極學習,引領學生主動探索,逐漸解決阻礙學生發(fā)展的各種問題,促使學生的探究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不斷上升,順利找尋到學習的技巧和方法,領悟出知識的內涵,最大化地開展教學創(chuàng)新和變革,以達到學生自身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為此,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重視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還要對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投入足夠的精力。學生只有具備了自主探究能力,才能提升自身的物理綜合素養(yǎng),并能在物理學習的道路上走得踏實,走得更遠。為了有效達到這一教學目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錄制微視頻,供學生課后下載和學習,以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
總而言之,微課教學的獨特優(yōu)勢是目前其他教學手段無法超越和比擬的。初中物理教師要根據(jù)以上教學策略,自主開展微課教學,為學生提供更為高效的學習平臺,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積極進行教學創(chuàng)新,延續(xù)知識,加強物理知識與生活的聯(lián)系,及時進行教學反饋,總結學生物理學習中的得與失,探索出一條適合微課教學開展的道路,讓學生觀看到更全面的物理知識,自主接受,揭示出物理知識的本質,從而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