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 菲
中國是一個有著幾千年歷史的國家,中國歷史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學生在面對歷史學習時顯得過于“嬌小”,教師的教學方法也不先進,導致學生在面對“龐然大物”的歷史時顯得有些畏懼,學習止步不前。對此,教師應合理利用現(xiàn)代化技術吸引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滿足學生對歷史的學習渴望,從實際出發(fā),改變教學方式,提高歷史教學效率。
歷史本就是現(xiàn)實中真實發(fā)生且存在的事情,可在日常教學中卻與生活嚴重脫離。在教學上,教師往往只負責劃重點,讓學生背誦,迎接考試,很少帶學生深入思考,以史為鑒指導生活,導致學生在歷史分析上變得不知所措。杜威曾指出:學校最大的浪費是學生在學校接受一種脫離生活的教育。目前的歷史教學沒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信心,反而讓知識與生活脫離,學生感覺不到所學知識的用處,甚至覺得歷史是一科無用的科學,導致對歷史學習更不上心。
歷史知識比較久遠,且比較具體,影視資源的加入能讓學生在歷史學習中更直觀地看到知識、掌握知識。影視是讓學生通過看和聽來學習,利用圖像和聲音讓學生直觀感受到歷史知識。這種方式比起只看書本來汲取知識的方式更能提高學生的興趣,能讓歷史教學變得更加輕松。很多學生覺得歷史離自己很遠,歷史課上教師總是要求背誦,所以變得不愛上歷史課。但一些戰(zhàn)爭片或歷史劇都很受學生的喜愛。不同的教學方式能讓學生在學習上展示不同的學習能力,影視資源可促進學生對歷史的理解。
一個很有趣的現(xiàn)象,教師在歷史課上講課時,總有學生不認真聽講在臺下竊竊私語。但在觀看電影時,學生總是出奇地安靜,且參與度極高。例如,在學習“鴉片戰(zhàn)爭”時,教師講的再津津有味也不如一個影視資源播放后學生學得快。對此,在講這節(jié)知識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鴉片戰(zhàn)爭》《林則徐》這兩部電影的片段,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做到自主學習[1]。
通過歷史教學中影視資源所帶來的優(yōu)勢不難看出,在歷史教學中影視資源所帶來的便利和好處。但是在選取影視時要注意不是所有的歷史劇都能被拿來學習、觀看,需要教師精挑細選,經(jīng)過合理的組織和設計才能運用。在原則上,播放時間需要得到控制,一節(jié)課總共才45分鐘,除了教師課前安排和課后作業(yè)安排上需要的時間,也不剩多少時間,所以影視播放的時間盡量控制在十分鐘左右。時間過長會讓學生只專注于電影沒有心思學習,會喧賓奪主的效果。除了播放時間,教師還要注意選材,很多古裝劇都是虛構(gòu)的情節(jié),跟歷史是不搭邊的,在課上要避免采用。在選擇上需格外注意,以免讓一些不實際的影視進入學生腦海,混亂歷史記憶[2]。
在上課前教師應利用課前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興趣。不要直接“開門見山”地進行歷史知識講解,這樣的效果不理想,學生也沒有興趣去學習。例如,學習“中國工農(nóng)紅軍長征”時,教師可以先給學生播放《尋路》電視劇的長征片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完成課前導入。
雖然很多影視作品對歷史有一定的改編,但還是有一些歷史內(nèi)涵和歷史本質(zhì)存在的。教師難以通過書本提起學生的注意力深挖歷史內(nèi)涵,但在影視上可以進行深挖。例如,學習“辛亥革命”這一內(nèi)容,教師就可以用《十月圍城》這部電影,這部電影種有很多驚心動魄的畫面,能讓學生從中體會到它具備的歷史內(nèi)涵[3]。
人教版歷史書八年級上冊中,寫了從戰(zhàn)爭到和平的過程和進度。學生在學習時,容易出現(xiàn)混亂。對此,教師可以利用影視短片展示中國近些年的變化,觀看中國開國大典,讓學生身臨其境去感受中國一步一步走到現(xiàn)在的不易。歷史變化的背后離不開各大偉人,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記住這些偉人豐厚的功績。
在歷史教學中利用歷史影視資源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還能活躍課堂氛圍,全面提高學生歷史綜合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