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亞男
(甘肅省慶陽市環(huán)縣車道鎮(zhèn)中心小學 甘肅慶陽 745717)
無論是哪一科目,都應該對學生進行或多或少的核心素養(yǎng)教育,數學是一門貫穿學生整個學習生涯的學科,在教學小學數學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也是現(xiàn)如今小學數學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國家和教育機構一直沒有停止對小學數學教育的探索,我們都在尋找新課改背景下最合適的數學教育方法,致力于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打好數學基礎,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分析能力。事實證明,只有探索出能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能力的教學策略,才能構建出當今最合適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所以,小學數學教師應該不斷探索既能傳授知識又能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能力的教學模式。爭取在小學這一基礎階段,培養(yǎng)好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進而為學生整個數學學習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礎。
在以培養(yǎng)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為數學教學重要目標的基礎下,傳統(tǒng)的數學教學很難取得大的成效。所以,老師和學生不能再沿襲傳統(tǒng)的教育和學習模式,而要想做出改變,就少不了進行探索,小學生的主動性不強,這就更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在數學學習中主動提升自己的核心素養(yǎng),進而培養(yǎng)他們的知識運用能力。再者,教師要意識到學習數學的本質就是形成相應的核心素養(yǎng)。一方面,利用學習素養(yǎng),學生可以掌握解題的思維與技巧,遇到數學問題時可通過數學思維分析得出正確答案;另一方面,數學中的人文素養(yǎng),會讓學生意識到數學的學習是永無止境的,只有謹記學習數學可為以后幫助社會、幫助人民、為國家做貢獻,學生才能重視對自身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數學是一門抽象性很強的學科,很多知識僅靠教師的口頭講解學生是遠遠不能理解的,那么,教師可以針對某個知識點或題目創(chuàng)設出一個情境,可以讓學生參與進來,也可以用教具來輔助??傊?,任何具象的、能夠摸得著的東西都比抽象的理論知識要好理解得多。用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法,把知識轉變成真實的情境呈現(xiàn)出來,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題意,加深印象。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與生活聯(lián)系緊密,這就更有利于教師創(chuàng)設一些簡單的情境來幫助學生解決問題。例如,在學生剛接觸加減法應用題的時候,如班級一共有25本書,本周只有小明借了書,他借走了3本,第二天還了1本,請問班級現(xiàn)在還有多少本書?教師可以通過這個題,以班里的某個學生做比方,說xxx有25本書,然后xx借了他3本又還了1本,xxx現(xiàn)在還有幾本?用這樣的情境進行演繹,能讓學生更直觀地體會其中蘊含的加減法關系,這時學生就會準確算出25-3+1=23(本)。這樣一來,教師就會發(fā)現(xiàn)學生題目的理解更透徹,解決問題也變得輕松起來[1]。因此,創(chuàng)設情境的課堂教學方法,不但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問題的本質,還可以讓學生的學習變得輕松有趣,使學生在情境理解中發(fā)展數學思維,從而提升自己的核心素養(yǎng)。
現(xiàn)代教育融入了許多科技方面的元素,其中應用最廣泛的就是多媒體教學。而教育中最重要的莫過于學生有學習興趣,只有興趣足夠,才有深入探索的可能。微課既適應新時代的教學內容,又能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可謂是一種不可或缺的教學形式。它新穎的內容、豐富的畫面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果我們把課堂知識用微課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就可以讓學生好奇中汲取知識,這是教學中最理想也是最有效的情境。即使學生不能完全記住微課所呈現(xiàn)的內容,也比傳統(tǒng)教學取得的成效大得多。例如,學習“認識圓柱和圓錐及其表面積、體積”時,學生對這兩種立體圖形很陌生,加上他們空間想象力尚未發(fā)育成熟,要求表面積或體積比較困難,這時老師可以在網上找到圓柱和圓錐的視頻,最好是立體的,這樣就可以使學生直觀地從各個角度看到圖形,這樣在無形中就培養(yǎng)了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做起空間幾何題就會容易些。需要注意的是,小學生的集中注意力持續(xù)時間不長,所以視頻時間也不宜過長,10分鐘左右即可,這樣一來,可以在充分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
遇到較為抽象的知識時,除了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式,我們還可以讓學生動手實踐,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了解其中蘊含的奧秘。老師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提供方法;也可以老師自己動手,親自實驗,并進行講解和提出問題。相信通過這樣的實踐過程,可以加強小學生的理解和記憶,從而積極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因此,教師應將理論知識轉化成真實的動手過程,使問題簡單化、具象化的同時,把學生帶入到課堂學習中。例如,在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角的度量”一節(jié)中,老師要讓所有學生準備量角器、直尺等工具,然后通過微課的形式將測量角度和畫角的方法講出來,教師可以略作補充。然后,教師在黑板上畫出一個角,找學生上臺測量,然后再說出一個角度,找學生上臺畫出。當然,臺下的學生也要練習,教師可以走下講臺,觀察學生的動手方式。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畫一個90度的角,然后介紹這個角叫做直角,比它小的叫銳角,比它大的叫鈍角。課堂結束后,老師要給學生布置作業(yè),最好是動手操作的,如分別畫出直角、銳角、鈍角,并保留作圖痕跡。這樣,學生在課上有興趣動手,在課下也會動手練習,可以讓學生對這節(jié)課知識有深刻的印象,提高學習效率,也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
講到這里,我們應該大致明白,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主要體現(xiàn)在學生的數學意識上,即解決問題的意識。教師要做的就是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思維和能力,因此,教師的探索方向主要是從這兩方面出發(fā),只有讓學生掌握自己解決問題的技能,他們才能從本質上去看待數學問題,從而形成數學意識。而擁有了數學意識,解決問題的方法才不會單一,才能在不斷提高他們知識運用的能力的同時,持續(xù)地有效地培育他們的核心素養(yǎng)。總而言之,小學數學教師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與時俱進,通過與生活相結合,用教具做輔助,結合科技手段為學生探索出有效的學習模式,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是無所不在的[2],數學對我們的生活有重要的作用,從而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意識,進而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