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雙洋
(廣東韶關實驗中學 廣東韶關 512000)
本課題組組織了四位老師對兩個班的學生運用了情境式教學法來教學高中文言文,然后通過橫向比較法及問卷調(diào)查法了解了情境教學法對提高學生文言文成績及興趣方面的意義和價值,獲得了有益的第一手資料。大致說來,在高中文言文教學中引進情境教學法有以下幾點意義和價值:
情境教學,往往是讓學生先感受而后用語言表達,或邊感受邊促使內(nèi)部語言的積極活動。感受時,掌管形象思維的大腦右半球興奮;表達時,掌管抽象思維的大腦左半球興奮。這樣,大腦兩半球交替興奮或同時興奮,協(xié)同工作,大大挖掘了大腦的潛在能量,學生可以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這樣,情感和認知相互作用,就可以獲得比傳統(tǒng)教學明顯良好的教學效果。課題組組織幾位老師運用情境式教學法對學生進行了篇文言文教學,并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diào)查。有一位學生寫道:“我很喜歡情境式教學法,其充分運用大數(shù)據(jù)和多媒體技術,更加直觀,更加具有煽動性和感染性。我特別喜歡課堂小品,比如某老師講的蘇軾的《后赤壁賦》中的小品《月夜飲酒》,幾個同學把蘇軾的灑脫豪放、真誠坦率,蘇妻的賢惠能干,朋友的知趣知性表演得活靈活現(xiàn),太神了。還有課本劇《陳情表》,通過君臣辯論將皇帝的多疑、固執(zhí)、威嚴、咄咄逼人與李密的謹慎、決絕、智慧、誠惶誠恐演繹出來,能讓大家感同身受。特別是《寶玉挨打》中的課本劇《王夫人三哭》,一次比一次精彩,每哭一次都會讓我們對王夫人的工于心計、心思縝密有更深的理解?!睂W生在表演課本劇時,要熟悉課文,感受課文,并進行再創(chuàng)造,這樣才能將課本中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演繹得活靈活現(xiàn),他本身就沉浸在一種創(chuàng)造的喜悅與激情中。而其他同學在觀賞課本劇的時候,可以身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感性思維和理性思維交替作用,使學生學起來輕松愉悅,有滋有味。學生學習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而是主動的創(chuàng)造與索取、感受,當然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甚至教師也覺得文言文教學也不再“面目可憎”,許多想教給學生的比較難以言傳的東西,學生一下子就感受到了,覺得學生的妙語如珠也會讓自己腦洞大開。整個課堂教學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有序張開,使學生如同在欣賞一曲高潮迭起、激情澎湃的交響樂,當然不再覺得文言文枯燥乏味了。
課題組在執(zhí)教了五篇文言文后,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diào)查。一位學生寫道:“我原來是不喜歡上文言文課的,總覺得它晦澀難懂,高深莫測。自從上了幾位老師情境式教學的文言文課以后,我忽然覺得文言文不那么‘面目可憎’了。有個老師上《方山子傳》,還真的拿了個帽頂方正巍峨高聳的方山帽,把我們笑得要死,一下子就理解方山子戴這種帽的原因,對他的特立獨行也有了比較深刻的理解。還有個老師更絕,他給我們上張九齡的《荔枝賦并序》,買來一大箱荔枝,讓我們一邊吃一邊理解荔枝的“蒂藥房而攢萃,皮龍鱗以駢比,膚玉音而含晶,色江萍以吐日”,我們一下子對荔枝的高風亮節(jié)理解得很透徹,而且記憶深刻。不僅不覺得文言文難學,反而由衷地覺得古人的智慧與博大精深。至于有什么建議,我覺得老師們應該更多運用多媒體,將文言文教學的古板、僵硬、枯燥變得靈、柔軟、生機盎然?!蹦憧?,很多知識,說一萬遍不如實地演示一遍。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寫道:“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開始的。”這種論述反映了教學過程中學生認識規(guī)律的一個重要方面:直觀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有助于學生感性知識的形成。情境教學法就是通過各種方法使學生身臨其境或如臨其境,通過給學生展示鮮明具體的形象(包括直接和間接形象),使學生從形象的感知達到理性的頓悟,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情緒和學習興趣,使學習活動成為學生主動的、自覺的活動。問卷調(diào)查顯示,用情境式教學法的班級,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比用傳統(tǒng)教學法的興趣高了79%??梢?,情境式教學法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效果顯著。
教師在靈活運用課本劇法、辯論賽法、實物演示法、朗誦法、播放視頻、山寨原文法等情境教學方法執(zhí)教文言文時,經(jīng)常能感受到課本中人物的情感在不停地叩擊學生的心靈,使學生興奮,激情燃燒,有想表達的沖動。這是因為這種方法充分運用了思維科學的相似原理,有意識與無意識心理相互作用的原理,以及智力與非智力因素統(tǒng)一的原理等,對學生的情操進行深層次的挖掘、陶冶、升華。在問卷中,有位學生表示:我很喜歡情境式教學法中的朗誦法,我覺得朗誦能夠通過朗誦者抑揚頓挫、富有表現(xiàn)力的聲音將文本內(nèi)在的情感,人物的個性,作者的潛臺詞,細節(jié)的幽微處絲絲入扣地表現(xiàn)出來,收到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效果。比如,某老師教《春夜宴諸從弟桃李園序》,請學生帶感情誦讀,引導學生注意駢文的特點,感受本文的對稱美、結構美、錯落美與靈動美。讓學生找出這樣讀的原因,引導學生自主分析該文的感情基調(diào):是消極的還是積極的。在把握感情基調(diào)的基礎上,對李白在本文展現(xiàn)出的情感態(tài)度作分析探究。我覺得就挺好,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學生在朗誦中不求甚解,然后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這比老師和盤脫出效果要好的多。再如,有位老師講授《后赤壁賦》,講到這一句“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水涌”時點了三位同學當場示范“長嘯”,看誰能嘯出經(jīng)過“烏臺詩案”死里逃生的蘇軾當時那孤獨、悲愴、絕望的心態(tài)。一時間班上嘯聲四起,風起云涌。學生反復琢磨,相互切磋,讓蘇軾偉大的靈魂不斷撥動他們的心弦,他們的情感也自然引起共鳴,從而達到思想的升華。每一篇文言文中的人物,都有一束思想的火花。教師的任務,就是將它喚醒,復活,點燃,去照亮學生的蒙昧,陶冶他們的心靈。情境教學法可以很好地幫助一線教師完成這個任務。
一堂文言文課,能讓學生動起來已屬不易,如果能讓他們笑起來,樂起來,那簡直就是奇跡了。所以,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加入一些有趣的教學模式,改變傳統(tǒng)文言文教學方法,變換教學手段,為文言文課堂注入新的生命力。一個教師,只要靈活運用情境式教學法的各種方法,就一定可以不斷地從奇跡走向奇跡。在問卷調(diào)查中,我們發(fā)現(xiàn),參加實驗的很多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居高不下,其實主要的原因在于教師巧妙地在課堂中創(chuàng)設了有趣的和生動的情境。有一位學生說:“我原來覺得語文課可聽可不聽,聽了不一定漲分,不聽好像也沒什么關系,特別是文言文,大多數(shù)老師總是照本宣科,還不如我自己看自己積累。自從聽了幾個老師運用情境式教學法講的文言文課后,我居然聽得如癡如醉,能夠深深被情境吸引,能夠融入到課堂環(huán)境中,積極參與和思考。特別是李老師講的《寶玉挨打》居然運用辯論法。他選了8個學生分成甲乙組,甲組代表封建家長的代表賈政,觀點是寶玉該打,乙方代表是反封建代表賈寶玉,觀點是寶玉不該挨打。論據(jù)都是從課本上找。好家伙,雙方唇槍舌劍,爭得不亦樂乎。我們在旁邊看著也有趣,從而加對寶玉挨打的原因理解得更加透徹。能夠提高自己篩選信息提高我們信息篩選和處理的能力,也能讓我們在辯論中獲得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的提升,要是每節(jié)課都能這么開心就好了?!边€有一位學生說:“我覺得情境式教學法最大的好處就是更加直觀,能激發(fā)我們的學習興趣,提高我們的動手能力和思辨能力,比如,有個老師要我們學完課文《春夜宴諸從弟桃李園序》后,他出了一個上聯(lián)——天地浮生秉燭為歡勸君更盡一杯酒,要我們當場對出下聯(lián)。我們一下子來了興趣,大家字斟句酌,各抒己見,最后公推某位學生對出的下聯(lián)——桃李芳園坐花醉月與爾同銷萬古愁——最工整最有文學趣味。他還把課文做了個“山寨版”的,讓我們自己比較鑒賞,看那個更好。我就覺得挺有創(chuàng)意的。一下子就把文言文課堂變活了,有了靈動性,深受學生喜愛,我希望老師們能夠想出更多的點子來,融入更多的現(xiàn)代元素,讓我們通過學習文言文了解更多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币惶谜n文言文課上得好不好,學生的反饋才是王道。如果學生對教師授課的模式普遍存在好感,那么這堂課的質(zhì)量也差不到那里去。筆者認為,運用情境式教學法教學文言文,會使課堂更加靈活、有趣、更有張力,從而打動更多的學生,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引起其更加強烈的情感共鳴,豐富學生體驗,讓學生可以真正走進情境,感受文本的內(nèi)涵,理解文本,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值得大力推廣。
當然,運用情境式教學法執(zhí)教文言文的意義和價值遠不止這些,對它的意義和價值的探索也不會停止,筆者希望能在以后的工作實踐中能進一步體驗,總結和完善,也希望有更多同仁能參與到我們的教學實驗中,創(chuàng)造更多更好的教學方法,將教學改革進一步推向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