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彧釗
教學目標:
1.創(chuàng)設“戲迷”的趣味情境,并通過學習了解京劇,感受京劇藝術之美。
2.借助語言文字,結合閱讀經歷、生活體驗等展開想象,體會藝術之美。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1.結合課前關于“京劇”的問卷調查,用餅狀統(tǒng)計圖出示其中兩題:你了解京劇嗎?你對京劇的印象?學生分享答題體會及從圖表中獲得的信息。
2.交流后出示資料,說說京劇愛好者的不同稱呼。
京劇愛好者分為不同層次:喜愛京劇的人叫作戲迷,戲迷中不僅能欣賞還能搖頭晃腦唱上幾段的叫票友,更高水平的票友,則是那些不但要能唱得中規(guī)中矩、有板有眼、有門有派,而且能穿上服裝在臺上按專業(yè)標準和要求演出整本大戲的人,自然就得算名票!
——崔偉《京劇史話》
3.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去揭開京劇的神秘面紗,從“菜鳥”走向
“戲迷”。
二、初讀課文
1.快速默讀,說說對京劇有哪些新的了解?
2.交流分享。
3.小結:文章寫到虛擬的馬鞭和不同形式的亮相,體現(xiàn)課題中的“趣”字。
三、讀“馬鞭”賞特點
1.默讀課文第1~3自然段,思考“馬鞭”表現(xiàn)了京劇藝術的什么特點。在文中找依據(jù)說明。
2.生默讀后交流。師引導結合文中句子來表述觀點。
3.小結:小小的馬鞭有很多作用,用鞋底可以表示“納鞋底”,用酒壺酒杯可以表示酒足飯飽,這都表現(xiàn)了京劇“虛擬”的藝術特點。
4.欣賞“虛擬”的藝術特點。
(1)默讀第1自然段。文中寫到虛擬的馬鞭有哪些妙處?
(2)教師根據(jù)學生回答在不同句子上相機標注后并出示:
同時這一根虛擬的馬鞭,給演員以無窮無盡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揚,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還在家門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
(3)自由讀句子,分享想象的內容。
預設:
從“馬鞭低垂”想到演員在表演時不開心,垂頭喪氣、無精打采的樣子。
從“跑半天還在家門口”想到演員在舞臺上拿著一根馬鞭盡情跑著,盡情展示各種動作。
從“馬鞭高揚”想到“春風得意馬蹄疾”的詩句,用一根小小的馬鞭可以表現(xiàn)出演員無比開心的樣子。
從這四個“可以”想到《哈利·波特》中的魔杖,它們似乎有很多相似之處。
(4)小結:想象不是空想,它來自于看過的影視作品、閱讀過的書籍或是自己的生活經歷,等等。
(5)結合想象的內容朗讀句子。
(6)瀏覽第2、3自然段,結合課文的描寫,想象說話。
同時這一根虛擬的馬鞭,給演員以無窮無盡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揚,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還在家門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這虛擬的針線可以______,也可以______;這虛擬的酒壺酒杯可以______,還可以______。
(7)分享交流。
(設計意圖:縱向看教材,學生在之前的學習中以分散或集中的形式多次進行想象實踐活動。本單元以此為基礎,繼續(xù)編排相關練習。通過鏈接文本四個“可以”這組句子,引導學生想象,習得表達技巧:聯(lián)系生活經驗,關聯(lián)閱讀經歷等來體會想象的無限樂趣。)
5.趣味拓展。
(1)小結:我們借助想象感受到京劇藝術的虛擬性,欣賞京劇表演的魅力。虛擬,在京劇表演中比比皆是。
(2)根據(jù)書名和封面挑選合適的閱讀書目。
出示“微信讀書”APP“書架”中內容:《京劇說匯》《京劇原來如此美麗》《畫說京劇》《京劇史話》《齊如山回憶錄:走出國門的京劇》《京劇票友史》《中國戲劇史》。學生挑選并闡述理由。
(3)教師推薦:《京劇原來如此美麗》這本書圖文結合、趣味盎然,特別適合“菜鳥”閱讀。書中有許多章節(jié)寫到虛擬的藝術特點。
在“微信讀書”中出示梅若蘅《京劇原來如此美麗》第七章“京劇的舞臺天地”中“無水行舟”的內容。學生瀏覽,再次感受虛擬藝術的表演魅力。
6.趣味欣賞:“戲迷看大劇”。
(1)播放視頻:著名京劇演員史依弘演出的經典劇目《貴妃醉酒》中“拈花輕嗅”的50秒經典畫面。要求:發(fā)揮想象,用心欣賞。
(2)趣味答題。
第一題:
經過欣賞,我猜想劇中的演員是在______。
學生猜測后瀏覽《京劇原來如此美麗》相關內容進行印證。
答題后第二次欣賞視頻。要求:欣賞演員怎樣通過動作、舞姿表演“貴妃醉酒”。
第二題:
我發(fā)現(xiàn)劇中演員的手勢和生活中有很大不一樣:______。
(3)根據(jù)學生猜測,拓展“蘭花指”相關資料。
齊如山在《梅蘭芳藝術一斑》中總結梅蘭芳的五十三種手勢,為每種手勢命有極雅致的專稱,如“泛波”“承露”“雨潤”等,這在前人手勢名稱中是未有之事,同時為每種手勢都拍攝相應照片。此五十三種手勢包括持物類二十五種,徒手類二十八種,表示情感的手勢最豐富,多達十一種之多,涵蓋了喜悅、贊美、驚訝、拒絕、懼怕、傷心、無可奈何等。
(4)出示其中表示情感的幾種手勢,學生邊欣賞,邊模仿、比畫。
四、學“亮相”說特點
1.學習要求:作為戲迷,欣賞能力很重要。我們讀文字,借不同方式的想象,欣賞并感受京劇中虛擬的魅力。京劇表演藝術還有什么特點呢?瀏覽“亮相”,把讀到的觀點寫在小標題邊,并用文中的句子說明。
2.學生認真思考,將提煉的“特點”板書到黑板上。
預設:一動不如一靜、無聲勝有聲、高妙、動靜結合、虛實結合……
3.結合板書分享:這都是大家欣賞到的京劇藝術特點,對于這些發(fā)現(xiàn),你最想聽誰的解說?
生交流、分享。教師從“提煉概括的能力”“借助依據(jù)表達觀點的能力”“借助想象欣賞京劇藝術的能力”這幾個角度相機點評。
4.拓展資料。
(1)出示資料后瀏覽。
師出示百度百科中“亮相”詞條的介紹。
(2)小結: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亮相”在京劇表演中是固定、典范的形式,被稱為“程式化”。京劇中還有很多程式化的表演形式,需要內行人才能看得懂。瀏覽材料,看看你又知道了哪些知識。
(3)學生快速瀏覽教師提供的臉譜、服飾的資料。
5.趣味答題:“誰是真戲迷”。
(1)第一題:連線題。
曹操 ? ? ?關羽 ? ? ?包拯
學生用手指表示臉譜相對應的人物角色,并結合資料說明理由。
(2)第二題:出示課文插圖。猜猜文中插圖角色的身份,并說說理由。
學生答題后出示“穆桂英掛帥”的資料。
(3)小結:京劇表演中有句行話叫“寧可穿破,不可穿錯”,它告訴我們服飾的重要性。
大家借助服飾猜出她是穆桂英,已基本具備“戲迷”的資格。
五、學后檢測
1.出示課前問卷中的題目:你
覺得京劇有趣嗎?請大家舉手表決。
預設:大部分學生或者全體學生認為“有趣”。
2.回顧課前答題情況。
出示課前答題統(tǒng)計的數(shù)據(jù)結果。比較后思考:對于京劇,為什么會有那么多同學從“沒有趣”到“有趣”,從“不喜歡”到“喜歡”?
(設計意圖:課前數(shù)據(jù)掌握真實學情,教后數(shù)據(jù)體現(xiàn)學習成效。數(shù)據(jù)的前后對比,更形象、真實地體現(xiàn)課堂學習的有效性。)
3.小結:通過想象,我們欣賞了京劇表演的趣味,還了解到趣味背后豐富的內涵和無窮的魅力。這都源于我們對京劇的了解。喜歡一樣事物,往往是從了解開始的。不要討厭,更不要批評你們不了解的事物。有機會,繼續(xù)走進京劇,或許你會成為一個真正的戲迷。
(作者單位:浙江寧波市北侖區(qū)小港實驗學校)
責任編輯 郝 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