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宇斌 石巖
造血原料缺乏所致的貧血是目前最常見的貧血,缺鐵或者鐵利用障礙主要影響血紅蛋白的合成,引起缺鐵性貧血,簡稱缺鐵貧;葉酸和維生素B12是DNA合成過程中十分重要的兩種輔酶,缺乏會引起巨幼細胞性貧血,簡稱巨幼貧。
缺鐵性貧血
缺鐵性貧血是由于體內(nèi)貯存鐵消耗殆盡引起的。當人體從外界攝取鐵不足的時候,人體會動員自身備用的貯存鐵;當貯存的鐵消耗盡后才會出現(xiàn)缺鐵性貧血。
缺鐵貧的原因從攝入不足和丟失過多兩方面來考慮。攝入不足最常見的原因是食物中含鐵不足或偏食,或胃腸疾?。ㄈ缥s性胃炎)導致的鐵吸收不良;丟失過多在男性多是由于胃腸道出血(如食管靜脈曲張、潰瘍性結(jié)腸炎),在女性則是月經(jīng)量過多或妊娠失血。
缺鐵貧的治療缺鐵貧的治療需要在治療原發(fā)病的基礎(chǔ)上進行,單純補鐵只能使血象暫時恢復。補鐵方式通常為口服琥珀酸亞鐵或富馬酸亞鐵,于進餐時或餐后服用,可以減輕口服鐵劑對胃腸的刺激。治療時需要注意的是,在血紅蛋白恢復正常以后還要繼續(xù)服用鐵劑3個月。因為之前服用的鐵已經(jīng)被用于制造血紅蛋白了,只有繼續(xù)服用鐵劑才能把貯存鐵補充起來。當口服鐵劑不耐受或吸收不良時,可以考慮鐵劑(右旋糖酐鐵)的肌肉注射。
缺鐵貧的預防主要是通過膳食均衡搭配。肉類食物中的血紅素鐵(二價鐵)易于吸收,蔬菜水果中鐵(三價鐵)多不易吸收。因此膳食中添加一定量的肉食是必要的。
巨幼細胞性貧血
葉酸和維生素B12的缺乏會導致DNA合成障礙,紅細胞核發(fā)育不良,較為“幼稚”;而這種紅細胞的體積又比較大,血常規(guī)中平均紅細胞體積(MCV)>lOOfL,常達到120fL以上,而正常人的MCV為80~ lOOfL(根據(jù)不同儀器的測定,這個范圍會有些許的偏差)。通俗一點講,巨幼貧好比“巨嬰”,看著個頭大(體積大),但是“內(nèi)心”(細胞核)幼稚。
巨幼貧的病因葉酸缺乏的病因主要有攝入不足或吸收不良,需求增加,以及其他物質(zhì)的影響。
1.攝入不足或吸收不良:蔬菜攝入不足、食物的過度烹煮或腌制均可使葉酸丟失;影響小腸(特別是空腸段)的疾病都可能影響葉酸的吸收。
2需求增加:妊娠期婦女,生長發(fā)育的兒童及青少年,以及慢性反復溶血、甲狀腺功能亢進、腫瘤等患者,對葉酸的需求量都會增加,“入不敷出”時就會發(fā)生葉酸缺乏。
3其他物質(zhì)的影響:酒精會干擾葉酸的代謝,酗酒者常會有葉酸缺乏;甲氨蝶呤、氨苯蝶啶等藥物會影響四氫葉酸的生成。
4先天性缺乏四氫葉酸還原酶的患者會出現(xiàn)葉酸缺乏:維生素B12缺乏則主要與慢性胃腸道疾病相關(guān),可由惡性貧血或萎縮性胃炎內(nèi)因子缺乏所致,胃的全切或大部分切除后、慢性胃腸道的感染或慢性肝病都會引起維生素B12的缺乏。
巨幼貧的治療要在治療原有基礎(chǔ)疾病(比如慢性胃腸疾病、甲亢)和糾正飲食習慣(偏食、過度烹飪)的基礎(chǔ)上進行治療。
葉酸缺乏者需要口服葉酸,胃腸道不能吸收者可肌肉注射四氫葉酸鈣,直到血紅蛋白恢復正常,一般不需要持續(xù)治療。維生素B12缺乏則需要肌肉注射維生素B12治療,直至血紅蛋白正常;胃全切或惡性貧血者則需終生維持治療。
值得注意的是,嚴重的巨幼貧在補充葉酸和維生素B12時要警惕低血鉀癥的發(fā)生,這是因為在糾正貧血的過程中,血液中的鉀離子會進入新生的紅細胞中;而嚴重的低血鉀癥可能導致心律失常乃至心臟驟停。因此,對有心臟病等基礎(chǔ)疾病的老年患者或者食欲不振者,一定要重視鉀鹽的補充。在治療時要嚴格按照醫(yī)囑,因為補鉀過多導致的高鉀血癥同樣會導致心臟驟停,即“過猶不及”。
巨幼貧的預防(1)保證飲食均衡,每餐新鮮蔬菜是必要的;(2)食物不可過度烹煮或腌制;(3)妊娠期婦女或兒童青少年要注意多從蔬菜中補充葉酸和維生素B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