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力文
(海南師范大學,海南 ???571158)
1.1.1 實驗者對基礎理論知識掌握不扎實
由于部分同學本身對于解剖學不感興趣或?qū)W習目的不明確,導致上課沒有認真聽講,課下又不認真復習,所以在實驗課上不能很好地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導致實驗過程中手忙腳亂。
1.1.2 試驗取材不恰當
不恰當?shù)膶嶒炄〔陌?種情況,一種情況是選取了體型過小的對蝦,另一種情況是對蝦不新鮮,身體過軟。形態(tài)過小的蝦會導致無法準確辨別附肢,對于對蝦的解剖難度增加。
1.1.3 實驗工具選取不當
一般的生物解剖工具中包括解剖彎鑷和解剖鑷子,在解剖對蝦的實驗中,有人選取了解剖鑷子進行試驗,會出現(xiàn)工具使用不順手的情況。
附肢解剖不完整問題包括2個方面,一個是解剖出來的附肢不完整,另一個是有一些附肢不能準確找到。初學者對于對蝦的整體結構沒有一個完整的把握,易對附肢有遺漏。
第一步:將對蝦放置在蠟盤中。第二步:觀察對蝦外部形態(tài),一般重點觀察其頭胸部和腹部以及額劍、復眼等結構。第三步:解剖附肢。左手拿蝦,使其腹面向上,右手用鑷子從腹部一側最后一個附肢開始,攝住每個附肢的基部,由后向前依次將附肢取下,將取下的附肢,按照順序排在蠟盤內(nèi)或紙張上,若放置于蠟盤中,加少許水。第四步:觀察附肢。用放大鏡觀察每個附肢的構造。第五步:清理試驗臺。將解剖下來的附肢放置于廢物桶中,清洗蠟盤,實驗工具歸位。
(1)實驗材料的選擇。對于中國對蝦的解剖,我們要選擇體型較大而且附肢較明顯的對蝦進行解剖。拿到試驗用對蝦后,要用左手將蝦的身體順直,用右手輕輕地將胸部各個附肢分開,以便于后續(xù)的解剖工作順利進行。
(2)實驗工具的選擇。解剖對蝦時,對鑷子的選取很重要。最好選取解剖彎鑷。解剖彎鑷的鑷頭較鋒利,比較順手,可以更好地幫助我們完成解剖工作。
(3)解剖順序的選擇??梢詮奈膊块_始解剖,從下到上,先將腹部的6對附肢以及胸部的8對附肢取下來,再將對蝦的頭部向外掰開,辨別頭部的附肢。對于初學者來說,由下向上進行解剖,可以確保實驗的成功以及附肢的完整性。
模擬解剖是指在進入實驗室前在腦海里對對蝦的整體結構和解剖過程進行一個模擬,在腦海里進行一遍操作。這個環(huán)節(jié)可以讓同學們先對本次實驗流程有一個大概的認識,可以在實驗中減少錯誤和意外的發(fā)生,能夠?qū)嶒灨邮煜ぁS袟l件的學??梢蚤_發(fā)仿真模擬軟件,并通過App終端讓學生進行模擬操作或者利用VR技術,讓學生生動直觀地對實驗的操作過程和注意事項進行了解和掌握。
在拔取附肢時,為了防止破壞附肢結構,要用鑷子鑷住附肢基部向一側拔取,輕微用力,左右晃動,感覺到附肢與肌肉有一些分離的時候,再輕輕用力,即可將附肢剝離出來。一般我們分離下來的附肢上會帶有一些肌肉,是正常情況。
在解剖頭部附肢時,因為頭部空間有限,會出現(xiàn)第一小顎、第二小顎比較小而且難找的情況。可以用鑷子在頭部輕輕滑動,感覺到有硬的顎片后,按照從下到上的順序?qū)⑺麄儼蜗聛?,再對照圖片,即可分辨第一小顎、第二小顎。第一觸角即為對蝦眼睛前的顎片,輕輕鑷住其基部,微微晃動,再用力即可拔下。在操作過程中,要注意手部的力度,輕輕撕扯,不要破壞對蝦的眼睛結構。
剝離下來的附肢如果需要留樣,我們要在附肢剝離下來后,直接放在紙張上。此時的附肢上有對蝦的粘液,可以很好地粘在紙張上,不需要我們再用膠水。如果是放在蠟盤中,我們需要在蠟盤中放一些水以保證附肢的新鮮度,同時防止附肢粘附在蠟盤上。
只要熟悉中國對蝦的結構和解剖方法及技巧,就能順利完成實驗,直觀認識中國對蝦的基本結構,更好地掌握甲殼綱動物的結構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