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鑫 崔 晗
(沈陽化工大學外國語學院 遼寧·沈陽 110142)
聽、說、讀、寫一直是英語教學中需要重點教授的技能,在各項考試測評中,讀、寫能力被重點評估,而這五項能力中,口語能力綜合了其他幾項能力,它是一種綜合的認知技能,因為它本身需要一種各種知識內(nèi)化的一個過程,需要經(jīng)過大腦整合、梳理再通過語言去表達出來。語言能力的考核,在各項考試中所占比例很小,因此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者會忽略言能力的表達,口語能力弱,導致在語言應用過程中,發(fā)音不準確,或很難流暢的表達自己要表達的內(nèi)容。但隨著社會發(fā)展對人才的需求,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全面,我們不僅要在書面上能夠應用所學語言,同時在交流過程中也要流暢自如。所以,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習者英語口語方面的鍛煉,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水平。教師要深入地將輸入、輸出和互動理論應用到教學過程中?;诖耍P者將從輸入、輸出和互動模式下探究適合大學英語口語的教學方法。
20 世紀80 年代,克拉申提出輸入假說這一理論,該理論成為了二語習得研究中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死暾J為,在學習者習得語言的過程中,“可理解的語言輸入”是語言習得的關(guān)鍵點。即語言的輸入要略高于學習者現(xiàn)有的語言水平,在這種情況下,學習者能夠把注意力集中在語言的理解而不是語言的形式,這就是這一理論中的i+1 公式??死暾J為,理想狀態(tài)下的語言輸入主要有四個特點:(1)可理解性,指對學習者要輸入可理解的語言;(2)有趣又有關(guān)聯(lián),指在語言輸入過程中,輸入的語言既要有趣又要有關(guān)聯(lián),這樣學習者可在習得過程中輕松愉快的學習;(3)非語法程序安排,指的是語言教學過程中,不一定非要按照語法程序進行教學;(4)足夠的量,指語言習得要有足夠的可理解性的輸入,即i+1。
Swain 提出了著名的輸出假說,這一假說是對克拉申輸入假說的補充。她認為,語言的學習如果只依靠可理解性的輸入,那么學習者并不能準確、流利地使用所學語言,要想掌握語言并靈活運用,可理解性的輸出才是關(guān)鍵。單純依靠輸入不能夠習得語言,語言的習得需要大量的輸出練習。這一假說有三個主要內(nèi)容:(1)注意/觸發(fā)功能;(2)檢驗假設功能;(3)元語言反思功能。
Long(1981)結(jié)合輸入、輸出假說,提出了互動假說。他認為與所學語言的本族者進行對話交流是二語習得的關(guān)鍵之處。Long(1996)提出的互動假說主要為三個部分:獲得可理解性輸入的機會、二語形式的反饋以及產(chǎn)生調(diào)整后的輸出機會。
這些理論的研究指出了在二語教學過程中,英語學習者要有大量的可理解的語言輸入,同時教師還應該增加在課堂教學中與學習者的互動,在互動的過程中,增加學生對所學語言的輸出練習,在口語方面增加輸出的互動練習,提高學習者的口語表達能力。獨立的語言輸入或者語言輸出并不能起到最佳的語言學習效果,只有把輸入、輸出與互動良好的結(jié)合起來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隨著社會發(fā)展,國家對英語方面人才的發(fā)展也越來越全面,在運用能力上,聽、說、讀、寫這幾項技能要全面發(fā)展。因此,大學英語口語教學也要成為教師們的關(guān)注點,筆者根據(jù)調(diào)查研究,將大學英語口語方面的問題進行了總結(jié):
在日常的口語教學課堂中,學習者在說目標語言時經(jīng)常會感到焦慮,不知如何開口去運用,在運用語言時經(jīng)常會緊張、卡頓,不能流暢的說出口,甚至出現(xiàn)“中式英語”現(xiàn)象,這說明學生還不能將所學的語言進行靈活的使用。學生在課堂中習慣被動的輸入知識,輸出語言的機會不多,利用所學的語言互動少,就會造成知識存在于腦中卻不知如何用語言正確表達出來的現(xiàn)象。在課堂學習之后,有的學習者并不會對所學內(nèi)容進行輸出或互動等的口語練習,那么學習的語言知識則會被很快遺忘。
在實際教學課堂中,教師為了完成授課目標,往往會忽略了對學習者口語方面的練習,利用實際生活中使用的語料的口語練習少,大多是對學習者的語言知識的輸入。利用真實語境下的語料練習口語,能夠?qū)W習者的口語能力有很大的幫助。文秋芳(2013)提出“就教學過程而言,輸出比輸入對外語學習的內(nèi)驅(qū)力更大,輸出驅(qū)動不僅可以促進接受性語言知識運用,而且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新語言知識的欲望?!辈⒉皇撬械妮斎攵寄軌虮粚W習者很好的吸收,若不加以輸出練習,則很容易被遺忘,因此,只有經(jīng)過輸出練習的語言知識,才能夠被更好地被學習者內(nèi)化吸收。
為了讓學習者更好地習得語言,練好口語,教師應該提供恰當?shù)妮斎氩牧稀=處熢诮虒W過程中要注意輸入材料的選擇,要以大量可理解性的輸入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向?qū)W生提供大量的真實有效的語料,利用語料真實的進行輸出或互動練習,鍛煉口語,提供真實的口語語境,讓學生形成自己的口語體驗,實現(xiàn)真正的語言輸入和口語輸出。注意學生之間在學習上的個體差異,設計課程環(huán)節(jié)時根據(jù)整體水平來設計。教師應當注意各種題材與體裁的選擇,在訓練學習者英語口語時,注意培養(yǎng)學習者的口語理解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增強學習者對英語的語感,提高學習和的思維能力和文化交流的能力。除此之外,在教材的基礎上,增加一些真實的語言材料,把不同體裁的廣告、新聞、電影、演講等有機結(jié)合,也可借用COCA 語料庫讓學習者學習不同語境下的詞匯、句子等如何使用。與此同時,現(xiàn)代教育技術(shù)的發(fā)展也為教師提供了眾多的語言輸入方式,混合式學習,多模態(tài)等教學方式都可以為學習者獲得大量可理解性的語言輸入帶來了便利。
在鍛煉英語口語思維的時候,背誦和演講是強化語言輸入、輸出的良好方法,教師可選擇邏輯性強的文章或貼近生活的題材讓學習者進行背誦、演講。學習者在背誦、演講的過程中,可掌握一些語塊、語法,潛移默化地記在腦海中,并逐漸運用到口語交流中。
教師在給學習者進行語言輸入、輸出時,也要兼顧學習者的語言互動。語言的學習不是單純的輸入到輸出的過程,最終落實到語言的使用上,落實到交際雙方的交流使用中。學習者參與口語交流互動可提高自身對語言輸入與輸出時的注意,提升思考能力,觸發(fā)大腦中的注意機制,調(diào)動所擁有的語料儲備,形成系統(tǒng)的語言知識,從而提升學習者的口語表達能力。對此,教師可設計一些鍛煉口語的互動活動,如英語辯論賽、情景對話等。大多學習者學完語言后不敢開口使用語言,怕發(fā)音不標準、怕說錯,在這些互動活動中,學習者會突破自我,并且口語能力可達到很大程度的鍛煉。
綜上所述,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語言的輸入和輸出與互動,對大學英語的教學質(zhì)量有著重要作用。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把輸入與輸出有機地結(jié)合在一起,兼顧學習者的語言互動,利用現(xiàn)代化教學技術(shù)設計合理的高質(zhì)量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與此同時,教師在教學時要注意以教師為主導,學習者為主體,不能一味的以自身授課為主,在保證授課目標的同時注意學習者的口語鍛煉。輸入、互動、輸出在二語習得領域的研究是英語教學中的一個重要課題,在英語口語教學方面也是需要教育者們進行深入探討的話題,需要研究者們進行更深入的探討,找到提高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的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