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雪蓮
(廣東省云浮市羅定市羅鏡鎮(zhèn)新榕片中心小學 廣東云浮 527232)
微課是由我國近來飛速發(fā)展的信息技術所衍生出的一種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的新型教學方式。[1]微課具有將抽象理論知識具象化,增添教學趣味性,減輕教師教學壓力的積極作用,是目前小學教育中運用范圍最廣泛的教學方式之一。[2]
在《全日制義務教育小學語文課程新標準》中明確指出:“小學語文教育應當摒棄一些傳統(tǒng)教育理念中落后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手法,積極順應時代的發(fā)展潮流,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方式,注重小學生聽、說、讀、寫的綜合學習發(fā)展,才能全面提升小學生的語文學習素養(yǎng),和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效率”。由此可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微課開展讀寫結合教學的重要意義。
尤其是在目前的小學語文教育中,教師總是將語文閱讀和語文寫作視作兩個獨立的教學板塊,導致小學生無法將在閱讀學習中積累的詞匯知識靈活運用到寫作學習中去。小學語文更應當開展讀寫結合教學,豐富學生的詞匯知識儲備和閱讀學習層面,進而促進小學生語文寫作能力的有效提升,綜合提高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為小學生的未來語文學習發(fā)展而奠定一個良好基礎。
首先,小學語文教師受傳統(tǒng)教育理念的影響較深,一時難以轉變教學觀念。對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缺乏正確的認識和足夠的教學經驗。這給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的開展帶來了阻礙,也是導致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教學效率一直不高的主要原因。
其次,課堂的教學時間和教學空間畢竟有限,小學生在課堂所閱讀的文章也局限于課本中。學生進行語文閱讀的范圍太小、種類太少,導致在寫作學習中能夠運用的寫作素材也十分單一,對小學生語文寫作能力的提升起不到太大作用。
最后,小學語文教師一直沒能摒棄“師尊生卑”的錯誤觀念,在教學中也沒有凸顯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學生在讀寫結合教學中沒能擁有學習的主動權,降低了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從而導致學習效率的下降。
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這個道理放到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中也同樣適用。小學語文教師應當通過對微課的有效運用,激發(fā)小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從而保障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
例如:在學習《草蟲的村落》這一課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運用微課教學方式,將課文中“草蟲村落里的大街小巷”“花色斑斕的小圓蟲”“背著小黑甲蟲的蜥蜴”等等,都從文字轉化為具象化的圖片或者動畫,充分激發(fā)小學生在課堂中進行閱讀學習的興趣,同時更利于教師讀寫結合教學的開展和教學效率的有效提升。
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可以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更主動地向教師提問,更積極地進行學習。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讀寫教學的過程中,可以結合微課教學方式,通過多樣化的教學途徑和更豐富的教學素材,增添課堂的教學趣味性,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從而達到提升小學語文讀寫結合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例如:在學習《北京的春節(jié)》這一課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結合微課教學方式,先為學生展示一些北京春節(jié)中出現的春聯(lián)、紅燈籠、鞭炮等等,激發(fā)學生進行閱讀學習的興趣。再為學生展示一些端午節(jié)中的龍舟、粽子等物品,讓學生仿寫課文進行一篇“xx的端午節(jié)”的語文寫作練習。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也是提升學生學習效率的一種有效方式。
小學語文教師不能在教學中對微課進行沒有原則的“濫用”,讓學生對微課教學方式產生依賴性的話,反而會造成比較嚴重的后果。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當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善用微課教學方式,提升課堂教學的教學質量,保障小學生在讀寫結合教學中對知識的學習、吸收與運用,綜合提升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例如:在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這一課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運用微課教學方式,將這個故事具象化地呈現在學生眼前,同時請學生在微課教學的幫助下,對這篇文章的結尾進行續(xù)寫或者改寫,充分鍛煉小學生在寫作中的寫作能力和對故事構思能力,綜合提升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綜上所述,基于微課的小學語文讀寫結合的教學開展,既是順應新課改教學要求的必然選擇,也是推動小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綜合發(fā)展提升的最佳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