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繼成
(吉林省德惠市全民健身服務 吉林德惠 130300)
自全民健身運動開展以來,人們對于運動的關注程度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人逐漸投入到了健身鍛煉的行列中,廣場舞、社區(qū)競賽等人民群眾自發(fā)組織的健身活動在豐富了文化生活的同時,也使人們的身體素質得到鍛煉。社區(qū)中與之配套的運動健身設施也隨之增加,為人們的運動提供了充足的空間與場所。但是,由于缺乏運動的安全意識,因運動受傷的情況時有發(fā)生,所以提高人們在運動過程中的安全防護意識,培養(yǎng)人們的科學鍛煉意識是當前的重要任務。
體育運動作為一種具有較強對抗性和競爭性的群體活動,參與者需要調(diào)動身體各部分機能來進行活動,從而達到鍛煉的目的。在這過程中,運動者難免會發(fā)生意外,對人體造成一定的損傷。許多人由于長期缺乏運動,在突然投入到高強度的活動中時會出現(xiàn)不適應或者受傷的情況。因此,強化人們的運動安全意識,能夠激發(fā)起人們在運動時的防護意識,從而為更好地開展各種活動,提高人群眾的身體素質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
強化人們的安全運動意識,首先是讓人們熟悉運動的步驟,在掌握運動的基本技能后再進行進一步的運動和鍛煉。很多人在進行運動時,沒有進過系統(tǒng)的正規(guī)的訓練,很容易在運動時由于動作不規(guī)范或者發(fā)力部位不正確造成運動損傷。例如,在長跑運動中,很多人都會認為“不就是跑步嗎,還能有啥技巧不成?”的確,“跑”這個動作,人類在掌握走路的技能之后就能通過模仿獲得。但是,很多人在只是懂“跑”這個動作,對于長跑運動的技巧和卻沒有相關的了解,比如跑步時的呼吸方法、跑步時的步幅和擺臂幅度和方向等,這些都是運動者需要在進行長跑前掌握的。只有這樣,人們才能在運動過程中使身體得到鍛煉,使人們的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得到提升,實現(xiàn)全民健身的目的。
運動帶有一定的不確定性,科學的鍛煉要注重勞逸結合。為了在最大程度上降低運動過程中身體受到各種傷害的幾率,人們在進行一些難度較大的運動時,應當做好相應的防護措施和準備活動,使身體的各個部位得到充分的舒展和預熱,以提前對接下來的運動進行適應;運動過后也要及時對身體進行放松,讓身心過渡到平緩的狀態(tài),緩解運動帶來的疲勞。在運動過程中,人們也要對自身的身體狀況進行關注,避免運動量超過身體負荷,給身體帶來傷害。[1]
為了降低運動中及運動前后身體受到傷害的幾率,人們要重視起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必要性,在整個運動過程中要做好相關的準備和放松活動,比如運動前的熱身運動和運動后的拉伸放松活動等。在運動過程中,人們也要注意自身狀態(tài)的調(diào)整,注意運動的強度。近幾年,學生在體測中出現(xiàn)問題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這在提醒我們當前許多學生甚至社會人群的健康狀態(tài)不甚樂觀的同時,也警示我們在運動過程中要正視準備活動和勞逸結合的重要性。我們需要掌握科學的運動方法,避免突然給身體施加過分的壓力造成身心的傷害。
運動在增強人們體質的同時,也無法避免地會對人體造成各種形式的傷害,比如急性的扭傷和擦傷等,以及慢性的對于肌肉和器官等方面的損傷等。為了應對運動中出現(xiàn)的各種意外傷害,我們就必須掌握相關的急救措施,在最大程度上防止損傷的擴展。我們在增強人們的健身意識的同時,加強有關救護措施的普及與傳播,能夠讓人們更加從容地面對運動中的各種傷害,為使運動健身的積極作用得到充分的發(fā)揮與體現(xiàn)創(chuàng)造條件。
在運動過程中受到傷害是在所難免的,這之后的傷害處理措施是每個人都必須掌握的一項技能。全民健身運動的發(fā)展和普及讓人們接觸各種運動的機會增加,人們受到運動傷害的幾率也隨之增加。為了能夠縮小傷害的范圍,人們應該正確掌握相關急救知識,比如急性的運動傷害肌肉拉傷、韌帶扭傷或者骨折脫臼等。在專業(yè)的醫(yī)護人員未到場前進行救護時,我們就需要進行臨時的緊急處理,因此,掌握正確的急救措施是降低傷害程度的必要手段之一。[2]
隨著全民健身活動的不斷普及與深入,人們對于運動的熱情也不斷高漲。為了減少運動帶來的傷害,我們應當加強運動知識的科普,增強人們的運動安全意識,對運動保持高度的警惕;注重運動防護,降低傷害出現(xiàn)的幾率;掌握相關的急救措施,能夠妥善處理運動中出現(xiàn)的傷害,使全民健身活動充分發(fā)揮其提高國民身體素質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