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晨卉
(西北大學 陜西西安 710069)
中學階段正是學生人生成長的基礎時期,也是學習文化知識的關鍵時期。教師應重視解決學生對于手機產(chǎn)生依賴的問題,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投入更多的注意力,提升學生的參與度,保證學生的課堂學習效能。
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手機作為一種通訊工具,也得到了不斷發(fā)展,中學生普遍也擁有了自己的手機。中學生普遍有著強烈的好奇心理,對于手機這一及時通訊工具也有著很高的使用率。雖然手機的出現(xiàn)為中學生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的便利性,但是事情都是有著兩面性的,有的學生沉浸在虛擬世界中,降低了和實際生活的接觸,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生活,不利于學生的綜合成長。為了充分解決學生對于手機高度依賴的問題,教師應采取合理的管控措施,保證學生能夠將注意力從手機上挪開,提高學生的學習效能。[1]
中學生的重要任務還是學習,教師應保證學生在課堂上能夠合理利用時間,發(fā)揮課堂時間的作用。教師作為課堂教學中的實際引導者,應重視嚴格管理學生,讓學生有效利用課堂上的學習時間多學習知識,避免學生在課堂上也出現(xiàn)玩手機的不良行為。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應注意和學生展開互動,建立一個雙向溝通的渠道,通過增加教師和學生的互動率,有利于學生更好地進入到課堂學習中來。學生在課堂上沒有學習興趣,還是因為教師的教學方式比較單一,不足以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因此,教師在實際的教學生活中應予以創(chuàng)新,選擇合適的課堂教學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積極進入到課堂學習中。對于學生來說,課堂上有了新穎性,更有利于學生放下手機,專心開展課堂學習。
中學生自身形成了對于手機的依賴問題,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學生自身缺乏自制力,無法正確把握時間。為了切實影響中學生,讓中學生認識到正確使用手機的方式,教師應從根源上抓起,讓學生意識到手機雖然有著很多的用處,但是沉迷手機會影響到正常的生活。教師只有從思想上讓學生形成正確的認識,才能避免學生形成對于手機的依賴。教師可以利用班級開展班會活動的時間,對于學生進行教育,讓學生意識到產(chǎn)生手機依賴對于自身實際學習生活的危害性,從思想上引導學生正確看待手機,發(fā)揮手機的正面作用。中學生自身也應加強自我管理,中學階段的學生已經(jīng)初步具備了一定的管控意識,教師應認清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覺管控自己使用手機的時間,幫助學生以正確的眼光看待手機。
在學?;顒又?,各種實踐活動也是其中的重要組成內(nèi)容。教師應注意在學校中開展多種實踐活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放下手機,回歸到實際學習生活中來。教師可以通過舉行各種各樣的實踐活動,讓學生自覺和手機進行分離,進入到實際的生活中來。比如,教師可以舉辦一些運動會、讀書會、演講比賽等活動,還可以組織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愛好成立相應的社團,讓學生放下手機,融入到集體活動中,提高學生之間的互動。教師通過開展多種課外活動,豐富學生的知識視野,讓學生有效利用自己的課余時間,不在手機上花費大把時間,而是多留心觀察實際生活。
中學生的思想還是處在不成熟的階段中,很容易被一些不良思想所誘導。教師應重視和學生進行溝通,利用合適的時間對于學生進行心理疏導,讓學生放下手機,感受實際生活。很多學生沉迷于手機,形成對于手機的依賴,本質上是在逃避實際生活。教師應注意給予學生相應的人文關懷,引導學生多在實際生活中與人溝通,傾訴自己心中的不滿,而不是將自己的不滿發(fā)在網(wǎng)絡上。教師應注意多觀察學生,當學生的思想出現(xiàn)波動的時候,及時給予學生正確的思想引導,幫助學生走出思想上的誤區(qū),讓他們不再在手機中尋找寄托,而是轉移到實際生活中來,重新找到真正的自我。[2-4]
綜上所述,在實際的教學生活中,為了使學生能夠放下手機,回歸到實際學習生活中,教師應重視從多個角度展開工作。教師可以通過合理的措施,正確引導學生進入到學習中,保證學生的學習效能,降低學生對于手機依賴度。教師應注意給予學生相應的關懷,多和學生交流,讓學生可以放下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