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震山
(江蘇省宜興市和橋高級中學 江蘇宜興 214211)
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的一種新型教學方法,其在培養(yǎng)學生能力和素養(yǎng)方面效果較好。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時常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如流于形式,組內成員相互排斥、不愿合作等。出現(xiàn)這些問題的原因在于教師沒有結合物理學科特點和學生心理特點來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因此,教師必須優(yōu)化高中物理課堂上的小組合作學習。本文從三個方面探討優(yōu)化高中物理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策略。
小組合作學習以小組為基本實施單位。運行良好的小組能堅定地向著預定目標進發(fā),運行不暢的小組則無法完成基本的學習任務。許多高中物理教師在分組時并沒有考慮到學生之間的互補,而是根據(jù)原始的座位分布來分組,導致組建了一些運行不暢的小組。教師在組建學習小組時要根據(jù)教學實際,遵循互補原則。同組學生要在能力上互補。一個小組如果全都是能力強的學生,就會導致許多基礎性探究活動沒有人來做。而一個小組如果所有成員能力都較弱,就會無法完成探究和學習工作。這里提到的能力應該是一種綜合能力,而不只是學習上的能力。
比如,在教學“碰撞中的不變量”時,教師應讓學習小組成員扮演不同的角色。有些學生作為組織者,能夠組織學習活動,協(xié)調所有小組成員合作學習。本節(jié)探究活動可以采用多種實驗方法,組織者可以帶領其他同學設計實驗。有些學生作為實驗操作者,能熟練操作各種實驗器材,排除實驗中的突發(fā)故障。由于存在多種實驗方法,實驗器材的選擇、實驗的操作將可能出現(xiàn)較多問題。實驗操作者可以憑借他們較強的動手能力來處理這些問題。有些學生作為數(shù)據(jù)記錄者,不僅可以對測量工具快速、準確地讀數(shù),而且可以如實地記錄并分析數(shù)據(jù)。在本次探究活動中,作為記錄者的學生要能從不同碰撞實驗的數(shù)據(jù)中分析出不變量。高中物理學習小組成員要能力互補,并不是說他們的分工要絕對明確。因為學生是學習者,各方面能力都需要發(fā)展,側重發(fā)展某種能力只是為了保證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
在傳統(tǒng)的高中課堂教學中,學生之間存在競爭。這種競爭會讓學生出現(xiàn)嚴重的兩極分化,物理課堂變成少數(shù)學生表演的舞臺。在高中物理小組合作學習中,如果教師仍然鼓勵學生競爭,會導致組內學生不愿合作,讓小組形同虛設。高中物理合作學習鼓勵組間競爭。組間競爭有諸多好處。一是可以給后進學生更多的參與機會。為了獲取小組勝利,小組內的每一名成員都會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這就給了后進學生參與的機會。二是可以提高學習質量。組間競爭比拼的是集體智慧,帶來的經(jīng)驗非常多,質量也高。
比如,在教學“自由落體運動”時,教師讓學生分組探究自由落體運動的性質和規(guī)律。各個小組先設計實驗,然后,根據(jù)各自的設計開展實驗探究,最終,得出結論。教師讓各個小組依次到講臺上匯報他們的實驗過程和實驗結論。A小組的實驗方案是:讓小球從不同高度掉落,用秒表測量時間,并計算出重力加速度。在A小組匯報完探究方案和結論后,其他小組紛紛提出了意見。他們認為A小組的探究存在一定問題:第一,本次試驗意在探究自由落體運動的性質,而A小組直接將自由落體運動當成了勻加速直線運動;第二,A小組使用秒表來測量時間,必然會使誤差很大。在其他小組點評后,A小組認識到了他們在探究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又利用課外時間重新設計了實驗,糾正了前面的錯誤。顯然,組間競爭可以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更投入,也不會因為錯誤或失敗而感到挫敗。
有些高中物理教師對合作學習的概念理解不清晰,認為合作學習只是學生之間的合作討論。這種想法顯然和合作學習的大概念相去甚遠。小組合作學習實質上是一個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學生在其中可以承擔不同的任務和責任,為小組帶去獨特的經(jīng)驗。合作學習的方式是多樣的,包括討論、實驗、查閱資料等。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應該讓學生在小組中真正地體驗合作的過程,而不只是討論。
比如,在教學“交變電流”前,教師要求各個學習小組自主探究有關交變電流的知識。各個學習小組制定了探究方案。其中,B小組的探究方案是:分頭查閱資料—分享資料—實驗探究—展示成果。查閱資料、分享資料、實驗探究是在課外進行的,由小組長組織。展示成果在課堂上進行,由教師組織。這種教學模式和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存在一定區(qū)別,與翻轉課堂的教學形式比較類似。在這次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利用課外時間理清了交流電的概念、產生過程、應用等知識點。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又對一些模糊的概念進行了辨析,如交流電和直流電的區(qū)別等。顯然,教師引導下的協(xié)調、合作模式可以提升合作學習的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物理思想的形成。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新引入高中物理課堂的教學形式。教師必須辨明小組合作學習與傳統(tǒng)課堂中的分組討論的異同,放手讓學生探究,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學效率,發(fā)展學生的物理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