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寶
(聊城第五中學附屬小學 山東聊城 252000)
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人理想信念、愛國情感、服務宗旨及艱苦奮斗精神的高度凝練,蘊含著豐富而全面的教育內涵[1]。道德信仰、公平正義、奉獻精神、實事求是、艱苦奮斗、愛國敬業(yè)等,都是紅色文化的外在表現(xiàn)[2]。因此,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紅色文化有其重要的應用價值。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世界影響力也在持續(xù)提升。與此同時,網(wǎng)絡信息的傳播更加便捷,導致我國意識形態(tài)領域面臨巨大的威脅。西方資本主義通過電影、電視、游戲、娛樂等文化載體,向全球肆意輸出文化,對我國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思維意識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尤其是在自由主義、拜金主義等錯誤思想的沖擊下,很多年輕人的理想信念有所動搖。這就需要學校將紅色文化融入教育,讓學生從小端正思想態(tài)度,達到加強意識形態(tài)建設,凈化社會不良思潮的作用。
紅色文化不僅凝聚著革命年代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內核,而且存在大量紅色故事與人物典型。這些內容既符合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的教學要求,又有正確的政治引導與思想指引作用。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充分將其融入教學內容,或構建情境,或塑造角色,或展示案例,提升課堂教學的豐富性與實效性。將共產黨人的思想觀念與人文精神展現(xiàn)給小學生,能達到深化教育思想的作用。
教師不僅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紅色文化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而且可以通過紅色文化的宣傳與學習,達到思想教育的目的。這就為現(xiàn)代教育提供了新的教學路徑與方法。比如,講紅色故事、帶領學生參觀革命圣地就能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創(chuàng)設情境是運用紅色文化教學的最直接途徑[3]。教師可以利用情境重現(xiàn)紅色文化的真實面貌,既可以讓學生見證歷史,看到國家的偉大,認識到當前生活的來之不易,又能激發(fā)他們的情感,引導他們積極投入課程學習,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在“中國有了共產黨”一課的教學過程中,筆者就為學生播放了電影《建黨偉業(yè)》的片段。學生看到革命先烈為了信仰拼搏努力,就能認識到黨員的崇高境界,意識到紅色精神的偉大,進而在思想深處埋下敬黨、愛國的種子。這讓本課的教學有了多重意義。
實踐活動是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教師運用紅色文化的有效方法。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依據(jù)課程內容組織紅色交流會、紅色故事大會、紅色繪畫展等,讓學生在自己的興趣愛好中接受紅色文化的熏陶與影響。
在教學“不甘屈辱 奮勇抗爭”一課時,筆者組織學生開展了故事大會,以本課標題為主題,讓學生講出自己心中的故事。于是,學生紛紛講述了劉胡蘭、黃繼光等革命英雄的故事。這樣的形式也能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紅色文化本身來源于實踐,但其價值在于影響學生的認知、情感、意志,進而成為學生行為習慣的依據(jù)。因此,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運用紅色文化,讓學生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認知態(tài)度及價值觀念,能在潛移默化中讓紅色精神深入學生內心。
下面以“美麗文字 民族瑰寶”一課為例。本課主要講述漢字文化的發(fā)源與重要意義。書法作為我國文字獨有的藝術形式,是教學中不得不提的內容。筆者就以毛澤東同志題寫的書法作品“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為案例,讓學生在欣賞書法本身的同時,了解偉大領袖的戰(zhàn)略思想,透過蒼勁有力的書法,感受到其中蘊藏的豪邁氣概,從側面見證了紅色文化的價值。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意識形態(tài)在逐漸多元化。我們必須從小學開始引導學生確立正確的政治觀念與價值取向。因此,在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運用紅色文化已成為每一個教師需要學習和掌握的方法。以紅色文化為載體,能讓學生從小樹立正確的政治信仰與價值觀,對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及國家精神文明建設具有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