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乾
(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貴定縣樹人實驗中學 貴州黔南 551300)
學生的審美能力就是指學生評估事物之美的能力[1]。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教科書中包含的關于美學的內容,通過練習,讓學生的審美水準得到有效提升,以達到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目的。就美術這門藝術課程而言,其很多知識都與審美有關。因此,美術教師要特別關注美術課堂的有效設計。
隨著現代學校教育水平的不斷進步和發(fā)展,學校對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精神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從初中美術的教學效果來看,它在提高學生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等方面起著促進作用。審美能力也是精神層面的基本素質之一。因此,教師要重視學生審美水平的提高。
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采取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并幫助他們掌握美術作品創(chuàng)作的核心。當前,美術教育把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作為一大重點。藝術教學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掌握各項基本技能,并領會其中的核心。
初中美術教育工作者可以在教學過程中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2]。在初中,學生通常不重視美術學習。因為它不是核心學科。盡管如此,美術課程也包含了學生需要領會的重要知識。因此,通過培養(yǎng)審美能力,學生可以更好地學習重點知識,提高審美水平。
美術教學對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部分教師并沒有把它擺在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學生自己對審美的認識也不深刻。為了改變這種現狀,教師應選擇適當的、有趣的教學方法來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審美,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fā)展。
要想提高審美,學生就要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學習。初中美術課本中包含許多插圖。學生在自己看課本時只會瀏覽其中的圖片,而不會深入了解圖片所要表達的重點內容。這樣,美術教師在教育學生的時候,學生就很難提起興趣。學生總是可以在生活中學到許多知識,也不會喪失興趣。因此,教師要開展生活課堂教學,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會美術知識,提高審美水平。
例如,在講解“了解紋樣”這一課時,筆者先在多媒體上展示了許多紋樣圖案。這些紋樣都源自生活,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之后,筆者讓學生分小組合作,搭配、繪制先前準備好的紋樣。在這個過程中,筆者也會參與進去,在學生遇到不了解的問題時給予指導,幫助學生提高對作品的欣賞能力,也幫助學生學會欣賞生活中的美。
興趣對學生的進步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初中,學生已經掌握了藝術創(chuàng)作的基本能力。因此,在美術課堂上,教師應依托趣味課堂繼續(xù)教授創(chuàng)作技能,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并使學生對美術教學產生興趣。興趣會影響一個人的品味。為了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教師必須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如可以讓他們評價名家創(chuàng)作的藝術品,引導學生學會基本的鑒賞方法和評價方法。
例如,在講解“情感抒發(fā)與理念表達”這一課時,筆者課前在大屏幕上展示了梵高的作品《星月夜》,通過這幅作品強烈的色彩對比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之后的教學中,筆者通過幾個問題,如“作品是在表現什么?”“作品依托的背景是什么?”等,引導學生學會欣賞藝術名畫的方法,同時,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表現出了很高的積極性,課堂氣氛很活躍,教學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教師提高學生審美水平的方法有很多,對學生想象力的激發(fā)尤其重要。初中學生的思維轉換得很快,常有很多新奇的想法。想象力是學生的一大特點。但在現實中,教師往往不重視這個特點,總是讓學生采取臨摹、照搬照畫的方式。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只會變得越來越刻板,不能從自己的思維角度出發(fā)進行分析、創(chuàng)作,阻礙了想象力的發(fā)揮。教師只有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想象力創(chuàng)作,再根據書上的理論知識給予指導,才能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創(chuàng)作與名家畫作的區(qū)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例如,在講解“弘揚真善美”這節(jié)課時,筆者先在多媒體上展示了名家作品《紡織女》,并以提問的方式讓學生描述這幅畫的主要特點和構圖方式。學生自己欣賞名家作品,體會名家作品的內涵,從中懂得了許多知識。緊接著,筆者講解作者通過這幅畫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最后,筆者讓學生根據本節(jié)課所學內容,自己創(chuàng)作一幅弘揚真善美的作品,并邀請幾個學生上臺展示,大家共欣賞、同學習。
總之,教師在為初中學生講解美術知識時,一定要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為重點。教師只有自己意識到審美的重要作用,才能把它科學地、適當地應用于課堂教育中。教師應利用生活課堂、趣味課堂及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等方法讓學生在學習美術時提高審美,掌握重點知識,獲得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