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辰
(蘇州高等職業(yè)技術(shù)學校 江蘇蘇州 215000)
小王(化名)同學,從入學以來一直是一個聽話懂事的好學生,在班級中和能同學們友好相處,各科成績優(yōu)良,受到師生的一致好評??墒沁@學期,多名任課教師向我反映,小王同學上課時經(jīng)常開小差、打瞌睡。不僅是早自習遲到,有時甚至第一節(jié)課已經(jīng)開始上課了,他才來上學。對這樣不端正的態(tài)度,我在未完全了解事件全貌的情況下,對小王進行了嚴厲的批評教育。
后來,我在與班級同學的溝通交流中了解到,小王同學因為家庭原因,自己在家里附近找了一份兼職,想要補貼家用。由于兼職下班時間較晚,導致他沒有充足時間休息。這樣的狀態(tài)嚴重影響了他的生活作息、身體健康,學習上也造成了一定影響。我在了解該情況后,對小王同學進行了多次家訪,了解了該生的家庭情況、父母的工作情況、父母了解孩子的情況……并具體分析小王同學的心理狀況,快速制定解決方案,并實施。
該案例具體表現(xiàn)了職校生在心智達到一定成熟時,會產(chǎn)生自己應該處于學生的角色,還是應該幫助家里分擔生活壓力的矛盾心理狀態(tài)。此時,教師應該妥善處理、疏導學生,并做好家校聯(lián)系工作。
該案列也反映了我們在工作過程中,偶爾會有“速聽快判”的溝通慣性。因此,我們要克服這樣的慣性真正做到用心聆聽學生、善于換位思考、全面了解關(guān)鍵事件。
1.教師應該考慮如何處理學生的矛盾心理,怎樣與學生溝通,并且解決學生的焦慮心理。[1]
2.臨近畢業(yè),教師應該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端正學習態(tài)度,正確認知自己在這個階段應該做好的義務與責任。
3.教師應該正確與學生進行溝通,為他們疏導心理問題,一起討論未來,為學生指出今后的發(fā)展之路。
4.教師應該正確與學生家長進行溝通,了解學生行為的根本原因,并強化家長的教育理念與方法,做到家校聯(lián)系密切。[2]
有一天,早自習已經(jīng)開始了,但仍然沒有見到小王同學的身影。早自習下課,他進了教室。我問他:你早自習請假了嗎?為什么會遲到?遲到的原因是什么呢?他不出聲,也在逃避我的眼神。其實,這已經(jīng)不是他第一次遲到了,多次以后,更是變本加厲,不緊不慢地走進班級,完全沒有時間觀念。看著小王同學越發(fā)懶散、隨意,我嚴厲批評了他,也進行了認真談話。以下是談話大致內(nèi)容:
我為自己的定性思想,沒有事先了解小王同學的犯錯原因,就批評他,而道歉。接下來,詢問小王同學現(xiàn)在的兼職情況等。并且與他交談兼職的原因及心理的想法。小王說:“自己很喜歡現(xiàn)在的專業(yè),想自己學習一些有關(guān)于這個專業(yè)的軟件、手繪等。因為,自己家境不好,不好意思再問父母要錢了,自己去兼職了之后,還能給家里貼補一些家用,沒想到一邊學習,一邊工作,比想象累太多,就出現(xiàn)了這樣的狀況,自己也覺得非常矛盾。”
我在確定了問題的根本原因后,提出了一些建議讓小王同學思考,并讓他確立自己的人生目標。我詢問小王同學兼職是否與現(xiàn)在所學的專業(yè)有關(guān)。他說:“兼職的是一個普通的服務員工作?!蔽艺f:“那你這么喜歡現(xiàn)在學的專業(yè),為什么不嘗試找一些有關(guān)于這個專業(yè)的兼職呢?不僅學習到了更多喜歡的知識,也能夠鍛煉自己,更滿足你想要補貼家用的前提啊?!毙⊥跬瑢W聽了恍然大悟。我接著說:“現(xiàn)在你有了目標,就要為目標奮斗,做服務員對于你積累經(jīng)驗沒有多大的幫助呀。要找到適合自己發(fā)展的路,作為學生,更重要的是把學習完成。如果因為這樣的原因,導致自己沒有精力應對最重要的事情怎么辦呢?”談話之后 小王同學下定決心辭掉了之前的兼職,而更加努力學習。在接下來的假期中,小王同學去一家公司實習,得到了很多前輩的建議,累積了很多專業(yè)知識。
我在與小王同學溝通后,去他家里進行了家訪。他父母是很和藹的家長,從一言一行中都看的出對孩子的愛。因為,孩子也很愛他們。所以,產(chǎn)生了矛盾心理。我把小王同學在校的情況給家長說了,并且提醒家長不要責怪孩子,孩子有這樣的心態(tài),說明他很懂事,但要在平時教育孩子的基礎(chǔ)中,讓孩子明白樹立正確人生目標的重要性,并且?guī)椭麡淞⒄_的人生目標,找兼職并沒有什么不好,最重要的是學習,希望家長可以監(jiān)督孩子,不要讓他的心理壓力太大,保持平常心參與到學習生活中。
通過這個案例,我發(fā)現(xiàn)在平時的教學中,溝通尤為重要。與同學的溝通,使師生之間沒有隔閡,能夠更好地發(fā)現(xiàn)問題的根源,更好地解決問題;與家長的溝通,可以建立堅固的橋梁,讓學生在人生這條路上越走越好。
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會慢慢變得成熟,會開始想要報答父母之恩。但因為人生、社會經(jīng)驗的不足,導致他們無法找到正確的道路,有時甚至偏離了目標。這時,我們要具體分析,及時與學生、家長溝通,讓學生回歸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