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婉,趙海潞(桂林醫(yī)學院廣西糖尿病系統(tǒng)醫(yī)學重點實驗室, 廣西 桂林 541004)
目前,高血壓與低血壓(包括降壓治療反應)、高血糖與低血糖(包括降血糖治療反應)、高血脂與低血脂、高鉀血癥與低鉀血癥、多汗與閉汗、多尿與少尿(癃閉)、腹瀉與便秘、嗜睡與失眠、退變與再生、新生腫瘤與衰老萎縮、肥胖與消瘦[1]、甲亢與甲減、自身免疫與免疫缺陷[2]、出血與缺血、出血性腦中風與缺血性腦中風[3]等異常情況,是危害人類健康的常見問題。同一患者如果出現上述情況,往往需要雙向調節(jié)的治療[4]。
雙向調節(jié)作用是指同一種中藥或方劑對患者相反的兩種指標、癥狀、體征都具有治療效果,這是現代中醫(yī)學提出的理論。近年來關于中藥雙向調節(jié)的研究十分豐富[5-12]。一般認為,雙向調節(jié)的指導思想即“陰陽反他,治在權衡相奪”。正常情況下人體是保持著動態(tài)平衡的,也就是“陰平陽秘”的狀態(tài),而當人體陰陽失衡,就會產生疾病,雙向調節(jié)是中藥對人體陰陽雙向性糾正的作用。許多中藥和方劑都具有雙向調節(jié)作用。本文簡述對于中藥雙向調節(jié)的一些思考,以就正于同道。
五谷為養(yǎng),五谷既是農家收獲的成果,也是因地的種子,五谷熟食,陰陽較為平和,入脾胃,氣味一般屬香淡,淡中雖微有酸(稻)、苦(麥)、甘(稷)、辛(粟)、咸(豆)之分,香中亦有微腥、焦、香、臊、臭之別,皆以養(yǎng)正為主。五果為助,堅果、水果也有五行屬性,如李柰酸、杏苦、棗甘、桃辛、栗咸、花生瓜子開心果富含油脂。五菜為充,蔬菜佐飯,適口充腸。相比之下,毒藥攻邪,藥物的氣味、性能各具陰陽之性?!皻狻睘殛?,“味”為陰;“功能”為陽,“性體”為陰。毒藥因其陰陽偏性而攻邪愈病,所謂“藥物未有不偏勝者也”。中醫(yī)擅長以藥性之偏來糾正人體陰陽之偏。然陰中有陽,陽中有陰,更有一藥之中含有多種氣味性能,中藥實難以一般陰陽分類法截然劃分。因而許多藥物本身就具有雙向調節(jié)作用,這與藥物性味歸經的多樣性是一致的。例如,玉竹既能滋陰又能增長陽氣,三七既能活血又能止血,麻黃能發(fā)汗,麻黃根卻又能止汗。當單味藥進入復方,則是通過炮制、調整劑量或是配伍不同藥物,來制約或是增強其某種偏性,以發(fā)揮雙向調節(jié)的作用。如蒲黃生用活血,炒用則止血,桂枝配麻黃發(fā)汗,桂枝配芍藥則斂陰止汗。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藥材在小劑量時呈現興奮(少火生氣), 而大劑量時則反出現抑制(壯火食氣), 例如黃芪小劑量時可以升血壓,大劑量時能夠降低血壓[13-14]。
方劑是中醫(yī)用藥的主要形式。中藥復方的針對性或者說偏性更強,對陰陽失衡狀態(tài)的人作用明顯, 而對“陰平陽秘”正常狀態(tài)的人體常常有“毒”(毒性即偏性,即愈病之性能),所謂“有病病受之,無病人受之”。同時一些中藥復方能適應臨床病理變化的兩極差異,治療復雜病證而呈現雙向調節(jié)的功能。例如:桂枝湯既可以治療多汗,又可以治療無汗[15-16];金貴腎氣丸既可以治療癃閉,又可以治療小便失禁。這種在中醫(yī)學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等理論指導下的藥物組合形式,其藥理重點不在于各單味藥孤立狀態(tài)下的物理化學屬性, 而在于組方配伍后作用于機體所呈現的調節(jié)作用??梢哉f恰當的配伍充分利用了藥物的偏性, 從而產生雙向調節(jié)作用?!饵S帝內經》言“陽病治陰,陰病治陽”“因其衰而彰之”“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
張景岳先生在“新方八陣”的“補陣”中提出:①“善補陽者,必于陰中求陽,則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善補陰者,必于陽中求陰,則陰得陽升而泉源不竭?!雹凇皻馓撜撸搜a其上,人參、黃芪之屬是也;精虛者,宜補其下,熟地、枸杞之屬是也;陽虛者,宜補而兼緩,桂、附、干姜之屬是也;陰虛者,宜補而兼清,門冬、芍藥、生地之屬是也,此陰陽之治辨也。其有氣因精而虛者,自當補精以化氣;精因氣而虛者,自當補氣以生精。又有陽失陰而離者,不補陰何以救散亡之氣;水失火而敗者,不補火何以蘇垂寂之陰。此又陰陽相濟之妙用也?!雹邸耙跃珰夥株庩枺瑒t陰陽不可離;以寒熱分陰陽,則陰陽不可混。此陰陽邪正之離合也?!彪p向調節(jié)的用藥配伍規(guī)律,體現了在疾病錯綜復雜的病機關系中恢復陰陽平衡的治療思路。
疾病的病機往往很復雜,遣方用藥時要考慮多方面的條件與因素。很多時候,病機相同,只是因個體體質的差異或疾病反應不同,所表現出來的癥狀有差別甚至趨向完全相反,反映在方藥上則有雙向或多向調節(jié)的功能。如臨床上應用較多的金匱腎氣丸,從其對癥狀的調節(jié)來看,既可以治療癃閉,又可以治療小便失禁,實際上同樣都是發(fā)揮了其補腎陽的作用。再如黃芪既能止汗,又能發(fā)汗,從現象來看是作用的雙向性, 實質上均為其補氣升陽作用, 故對表虛自汗或是氣虛清陽不得升發(fā)而無汗都有調節(jié)作用??梢哉f藥物的雙向調節(jié)作用是以人體的機能狀態(tài)為基礎,于各方因緣際會之下產生的,不能夠離開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原則而孤立存在。
反觀近年來關于中藥雙向調節(jié)的研究,多放在現代藥理研究方面[5-12,17]。首先,中醫(yī)診病用藥不能被癥狀帶著走,執(zhí)著于研究藥物的雙向調節(jié)作用本來就有舍本逐末之嫌?!暗a偏救弊者,皆臣道也”(吳鞠通《醫(yī)醫(yī)病書·五谷論》)?!爸轮泻停斓匚谎?,萬物育焉”(子思《中庸》)。再者,藥物只有在中醫(yī)理論指導下用來治病才能稱之為中藥。用現代西方藥理研究方法在方劑配伍中探討單味藥、單體的功效,是否還屬于中醫(yī)藥呢?值得從業(yè)者慎思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