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圓
冬天來了,也許你會抱著湯婆、烤著炭火以度過這個寒冷的冬日,但也有人懷里抱上了貓,摸摸貓的肚子和小爪子,不經(jīng)意之間幸福感油然而生。在河南湯陰縣城東白營村便發(fā)現(xiàn)一塊公元前2160年的貓骨,故有人推測,國人飼養(yǎng)家貓,最早可追溯至少四千年。
從貓科動物出現(xiàn)開始,就帶上了“善捕鼠”“護糧有功”的光環(huán),人對貓都是正向的態(tài)度,早已把貓當做了人類的“好友”。西漢《禮記·郊特牲》中寫到:“古之君子,使之比報之,迎貓,為其食田鼠也”。在古代大蠟禮中,也是奉貓為神,就是為了表彰貓食田鼠、去苗之害。
唐宋時養(yǎng)貓風氣興盛,在這一時期,貓和貍的叫法是共存的,另外還有一個叫法是“貍奴”,說的是古時家貓看到貍貓之后就會被嚇到腿軟、走不動路,所以被賦予了這個名字,也是頗為有趣。因為貓和虎同屬貓科動物,因為長相相似,所以經(jīng)常相提并論,貓也被人稱為“虎舅”、“小老虎”,俗話說:照貓畫虎,也源此而來。宋朝畫貓家何尊師便認為貓和虎相似,“獨耳大眼黃不同,世俗又稱貓為虎師”。
若說愛貓者,當論陸游。從他一首《贈貓》詩中就可以看出來,詩中寫道“裹鹽迎得小貍奴,盡護山房萬卷書。慚愧家貧策勛薄,寒無氈坐食無魚”。表現(xiàn)自己非常慚愧,沒有經(jīng)濟能力給愛貓吃上小魚干。他還寫,“風卷江湖雨暗村,四山聲作海濤翻。溪柴火軟蠻氈暖,我與貍奴不出門”。刮風下雨的夜晚,貓成了陸游的宅家必備。武則天也是一個吸貓達人,她曾派人到各地去收集貓,豢養(yǎng)宮中,又訓練貓和鸚鵡相處,結(jié)果“貓饑,博鸚鵡食之”。
宋代還有專門的“相貓術”,北宋會稽陸佃的《坤雅》就寫了“選貓訣竅”:“貓有黃、黑、白、駁數(shù)色,貍身而虎面,柔毛而利齒,以尾長腰短,目如金眼,及上胯多棱者為良?!?/p>
這一時期貓的形象逐漸入畫,在許多仕女圖中我們發(fā)現(xiàn),都有貓的身影,此外還滋生了一批有名的畫貓家,比如刁光胤、何尊師、盧弁等人。畫家臨摹各種各樣的貓,最甚者,畫的貓像能嚇走老鼠,也被流傳為一輪美談。
到了明代,不管是平民布衣,還是貴人天子,都愛貓成癖。連皇宮里的貓都多到要專門設置貓房管理,貓癡有如文征明,專程為貓寫了一首《乞貓》:“珍重從君乞小貍,女郎先已辦氍毹。自緣夜榻思高枕,端要山齋護舊書。遣聘自將鹽裹箬,策勛莫道食無魚?;帩M地春堪戲,正是蠶眠二月余?!睋Q言之便是正值天寒不如好好睡一覺,我把毯子準備好了,貓快來吧!
古人之于貓,可謂愛之極,哪怕到了現(xiàn)代,我們也無法逃脫淪為“貓奴”的宿命。畢竟碰到可愛又乖巧的貓,誰人不愛呢?何況,貓作為一種恒溫動物,體溫比人稍高,尤其在夜晚。所以寒冬來臨,不如在家抱緊貓主子,不失為一種妥當?shù)娜∨k法。
編輯/徐? ?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