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凌
光谷十?。ㄎ錆h小學光谷分校)結合校名,深入挖掘“谷”“拾”的字源和內涵,構建起符合教育規(guī)律、具有校本特點、獨特格調的“谷拾文化”,“話語體系”則是“谷拾文化”的外顯表達,包括核心理念、一訓三風、空間命名、師生名號、活動主題等。
一、“谷拾文化”話語體系的核心表達
學?!肮仁爸摇甭毠莸膲Ρ谏嫌幸痪湓挘骸皟和逃?,是一場辛苦的付出,更是一次精神的成長?!薄靶量喔冻觥钡莱隽藶槿藥熼L用心用情、誨人不倦的性質;“精神成長”則指出教師擁有“終身童年”,具有再次成長的可能。
“谷拾文化”基于這樣的認識,結合光谷區(qū)域實際,充分發(fā)掘“谷”“拾”的字源和內涵:作為名詞,“谷”有“兩山夾道、糧食總稱、俸祿”意;作為形容詞,則有“善良”意;作為動詞,則有“滋養(yǎng)、活著”意?!笆啊笔恰笆钡拇髮懀侨祟愖罟爬系姆栔?,有充滿期望的“滿足、完美”意,也有“拾取”“拾級而上”的行動意。據(jù)此,學校提煉出 “谷拾文化”話語體系中的“一訓三風”:校訓——上德若谷、拾級而上;校風——愛滿穹谷、拾光添彩;教風——匯聚成谷、拾珍惠人;學風——勤耕種谷、拾穗善成。
“一訓三風”用形象的具有畫面感的詞匯,傳遞出學校的教育價值和辦學愿景——與時偕行、護衛(wèi)童真,辦尊重生命時序的教育?!芭c時偕行”是谷拾文化的核心表達,有三層含義:一是尊重兒童成長節(jié)律;二是重視教師生命成長;三是推進可持續(xù)創(chuàng)新發(fā)展。“谷拾文化”倡導的“與時偕行、護衛(wèi)童真”,就是給兒童提供安全和諧的教育環(huán)境,倡導健康的學習方式和生活方式,為兒童終生發(fā)展奠定基礎,為教師職業(yè)的獲得感而努力。
二、“谷拾文化”話語體系的時序特色
圍繞“與時偕行、護衛(wèi)童真”,學校把“生命時序”作為最重要的教育因素和教育資源,進行了深入研究和開發(fā)。
德育時序管理中,學校將小學生的成長分為“谷生、谷長、谷成”三個階段,各階段從“文明有禮、學業(yè)有成、身心有益、審美有趣、勞動有為、生活有節(jié)、安全有責”七個方面制訂學生發(fā)展綜合評價標準。六個年級組統(tǒng)一于“谷拾家族”,分別命名為“拾立家族、拾悅家族、拾正家族、拾雅家族、拾至家族、拾睿家族”,“立、悅、正、雅、至、睿”合并而成“立悅、正雅、至睿”,正與學?!俺砷L自信、文明自覺、心智自由”的育人目標不謀而合。
學校按照“時序”特點將課程設置、作息時間、課堂流程、作業(yè)管理等整合成“學程、學周、學日”,充分尊重兒童心智發(fā)展的生命時序,滿足其成長需求,設計符合兒童成長的課程,形成全年“時節(jié)生活節(jié)氣年歷”,學生跟著節(jié)氣過日子,如驚蟄種樹、清明踏青、谷雨讀書、芒種展藝、秋分游藝、立冬消寒等,通過設置“節(jié)氣與美食”“節(jié)氣與趣玩”“節(jié)氣與農耕”“節(jié)氣與文藝”“節(jié)氣與科技”五大系列的不同主題,構建起“一年級初步感知——二至五年級分學段開設——六年級主題展示”的三段式活動框架。把中華民族推崇的尊時守位、知常達變、與時俱進、腳踏實地等思想全方位融入學校文化,為兒童認識世界提供有益啟迪,也為管理者治理學校、教師做事做人提供有益借鑒。
三、“谷拾文化”話語體系的空間美學
空間命名和上墻標語是話語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圍繞“谷拾”核心要素打造學校文化空間美學,設計提升校園生活品質的語言標簽。
學校的樓層命名和空間命名有“谷拾之心”“谷拾之薈”“谷拾之創(chuàng)”“谷拾之韻”“谷拾之躍”“谷拾之源”“谷拾之家”等,它們分別對應“拾薈、拾創(chuàng)、拾躍、拾韻、拾源”五大課程,并對應“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的育人目標。比如,“谷拾之心”是一個地下學習空間,以閱讀為主要元素,“心”寓意堅持閱讀是兒童成長的中心素養(yǎng);“谷拾之源”是頂樓的時節(jié)空間,是一個開展智慧農耕課程的基地,“源”寓意該課程是探索生命成長的課程,引導學生在順應節(jié)氣的農耕文化中學習中國古人智慧。“谷拾之源”空間的小景觀都是以《詩經》《離騷》等經典詩詞里的典故和名句命名的,如“凌霄云木”“開軒場圃”等。勞作之余,拭汗小憩,同時欣賞名詩佳句,了解傳統(tǒng)文化,這就是學校極力打造的充滿詩情畫意的谷拾校園生活。為了展示空間美學,學校在每層樓道上都張貼了師生的寄語或感言,如“讓每一顆種子都能發(fā)芽并茁壯成長”“葉在谷拾的陽光下舒展”“葉是我的臺階,花是我的希望”“花開之后,結果還會遠嗎”等。這樣的語句既充滿童真,又引領著師生成長,拾級而上,讓每一個“谷拾人”不斷發(fā)現(xiàn)自己、成就自己。
谷拾教育空間凸顯了學校文化內涵,發(fā)揮了環(huán)境育人和隱性課程的價值和魅力。
四、“谷拾文化”話語體系的人際氛圍
為做好學校人力資源建設的頂層設計,學校將話語體系融入整合人力資源、運用管理機制中,發(fā)揮其思想價值引領作用。
光谷十小是一所年輕的學校,自建校日始,學校網絡平臺即開始分享教育故事,現(xiàn)在已有1000余篇。從這些故事中可以看出,每一個“谷拾人”已經將自己的經歷、個性和特長融合在學校精神和教育理想中。而且,學校努力營造“因愛而學、因人而美”的人際氛圍,倡導“至微至顯、善作善成,成人達己、成事達人”的干事文化,祈愿學生、家長和教師因為共同的教育愿景和諧相處,美美與共。“因愛而學、因人而美”“成人達己、成事達人”已經成為每一個“谷拾人”耳熟能詳?shù)男@語言。
疫情之下,學校更加重視校園話語體系的價值引領作用,校領導以主題講話和公眾號發(fā)文的方式傳遞給全校師生兩句話——“越是艱難,越要堅持學習”“越有陰霾,越要追尋光明”。這兩句話既是對學生的激勵,也是教師對自己的鞭策;學校公眾號開辟的“谷拾陽光”專欄,從健康生存、智趣生活、尊重生態(tài)、感恩生命四個方面,傳遞出“越有陰霾,越要追尋光明”的正能量;并在光谷青年之家舉辦了“戰(zhàn)疫·拾光”學生音畫作品展,通過學生的抗疫畫作和童言童語表達“戰(zhàn)疫”必勝的信心。
在“谷拾文化”的引領下,教師越來越愿意表達自我,在話語體系中不斷增加自己的“心語”。每學年末,學校都要編輯一本“谷拾生活時節(jié)年歷”,比如年歷中“校園分享”欄的教師感言:
孩子是在自己的生活中學習的,教師要讓他們在成長中學會和善、堅定和尊重,就必須保障他們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生活,而我們就是環(huán)境的創(chuàng)造人。
——包瑤
課堂上,抓住契機,創(chuàng)造機會讓孩子們說話,認真聽他們說,很有意思,也很快樂。 ——羅莉
這些發(fā)自教師內心的語言表達了“谷拾人”的教育信條和職業(yè)追求。
話語體系是理念的核心表達,也是行為的個性展現(xiàn)。構建話語體系,讓師生日日浸染,同歌同詠,就立住了“校魂”,如此,一所有話語體系的學校,就有了自己獨特的校園文化,“谷拾文化”也因此成為光谷十小鮮明的教育標簽。
(作者單位:武漢市光谷第十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