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成生
(侯馬市林業(yè)局,山西 侯馬 043000)
米槐屬于落葉喬木,是一種專門用于生產槐米的槐樹,樹高在3.0m~4.0m之間,樹冠緊湊,樹干通直,樹皮粗糙,生長勢旺盛?;泵资腔睒涞母稍锘ɡ偌盎?,即槐樹開花后,采收花朵除去花序的枝、梗及雜質,在干燥陰涼處晾干可得?;泵子猛緲O為廣泛,可用作食品色素和紡織品染料,也可作為藥用或食用,具有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抗病毒、抗炎癥及抑制醛糖還原酶等多種效用。山西是槐米的重要生產地區(qū),尤其是臨汾、運城、晉城等市范圍內的中低山、丘陵和平川區(qū)域,其自然氣候條件非常適宜米槐生長,上述區(qū)域也是米槐的大面積栽培區(qū)域。侯馬市位于山西省中南部,是米槐適宜生長的區(qū)域之一。筆者總結了侯馬市米槐的繁育、栽培、管理等建園技術,現(xiàn)介紹如下,旨在為米槐推廣栽培提供技術參考。
雙季槐品種 優(yōu)點是每年可接2次槐米,產量高且品質優(yōu)良,幼苗嫁接后當年可生產槐米,定植后3年產量約每公頃900kg,5年產量2 500kg,且沒有大小年現(xiàn)象。具有抗干旱、抗貧瘠、抗晚霜等優(yōu)良特性,可耐一定的鹽堿。此外,該品種對紅蜘蛛、介殼蟲、再植病、落葉病等具有很強的抵抗力,尤其是對根腐病抗性極強。
米槐1號品種 耐干旱、貧瘠,并耐一定鹽堿。每年結1次槐米,當年栽植后便可結槐米,產量高且穩(wěn)定。米穗大且緊湊,穗短呈紡錘形,顏色為黃綠色,色澤純正,品質優(yōu)良,顆粒飽滿;槐米千粒重約2.10g。米槐1號在侯馬市定植3年,產量約為每公頃600kg,5年可達每公頃1 800kg,且沒有大小年現(xiàn)象。
米槐2號品種 具有耐干旱、貧瘠、鹽堿土壤等優(yōu)良特性。每年結1次槐米,無隔年或大小年現(xiàn)象,當年栽植后部分植株可結槐米,3年后可達95%以上,豐產穩(wěn)產性強,顆粒飽滿;千粒重約1.80g。定植后3年產量每公頃750kg,5年產量每公頃2 000kg。
選擇背風向陽、土壤肥力充足、灌溉排水便利的地塊作為苗圃地。米槐對于土壤要求不嚴,在土層深厚的地區(qū)均可栽培,在石灰地和輕度鹽堿地上也可正常生長,但在土壤濕潤、土層深厚、肥力充足的砂質壤土上生長狀況最佳。苗圃地選好后,均勻撒入腐熟農家肥,深耕細作,將肥料翻入耕作層,耕深不小于50cm,深耕后整細耙平,并做畦。畦寬70cm,長度根據(jù)地塊具體情況來決定。
種子采集,每年10月下旬至翌年2月,選擇樹齡30a~50a生,長勢旺盛、無病蟲害侵染的母樹進行采種。把采集到的種子用溫水浸泡,去掉莢果果皮,曬干,置于干燥陰涼處貯藏。3月上旬將貯藏的種子取出,用80℃熱水浸泡5.0h,撈出控干水分,與濕沙按照體積1∶2的比例均勻混合,置于室內攤平,厚度約20cm,上方撒一層濕沙覆蓋,最后覆蓋一層塑料薄膜,保溫保濕,促使種子快速萌發(fā)。每天至少要翻動1次種子,保證上下層種子濕度一致,發(fā)芽整齊。待種子有40%以上裂開口時即可播種。
播種采用大田壟播方式,按照50cm~60cm距離做壟,播種時在壟上開一道深6.0cm~7.0cm的溝,播種后施入基肥,覆土5.0cm,壓實。幼苗出齊后,分2次~3次間苗,按株距10cm~15cm定苗。定苗后定期進行松土除草,雨季要做好排澇工作。苗木秋季落葉后,將幼苗挖出,按照高度和直徑的不同進行分級,然后進行假植越冬,以待翌年早春移栽。
選擇生長旺盛、無病蟲害的優(yōu)良米槐品種,在休眠期采集1年生枝條作為接穗。每個接穗長度控制在50cm左右,采集的穗條按直徑分級,相同徑級的穗條每50根為一捆,并懸掛標簽,注明品種、產地、徑級及采集時間。然后,在陰涼室內或地窖用濕沙或濕木屑將接穗深埋,或者將穗條用塑料薄膜包裹,貯藏于5℃地窖內。嫁接時,若是枝接,要提前對穗條進行剪截,每個接穗長約10cm,至少要保留2個飽滿芽,剪好后進行蠟封。
嫁接時間在3月下旬-4月上旬,砧木芽萌動后開始進行,方法可采用芽接或枝接(劈接)。芽接時,嫁接7.0d后在接芽上方1.0cm處剪除接芽上部砧木,并及時抹去砧木萌芽;15d后檢查嫁接是否成活,接芽新鮮有光澤,葉柄一觸即掉為成活,未成活的要及時補接;接芽萌發(fā)后及時解除綁條綁膜。
嫁接之后,要定期對園地進行松土、除草、灌溉和施肥。5月、6月各追施1次速效氮肥,每次用量為每公頃150kg,施肥應與澆水相結合;7月每隔10d噴灑1次0.30%磷酸二氫鉀和0.30%尿素混合液,8月控制施肥、澆水量,保證苗木充分木質化。
栽植密度根據(jù)地塊肥力、地形、灌溉條件等決定,一般每公頃660株~1 650株。當建園地點為土層深厚、土壤肥沃的平地或緩坡地時,苗木可適當稀植,密度每公頃660株~820株,即株行距3.0m×5.0m或3.0m×4.0m;當建園地點為土壤較為貧瘠、灌溉條件不佳的荒坡地時,栽植密度控制在每公頃990株~1 245株之間,即株行距2.0m×5.0m或2.0m×4.0m;當建園地點為灌溉便利、土壤肥力充足的平地時,可采用密植建園方式,栽植密度每公頃1 650株,株行距2.0m×3.0m;米槐與農作物間作時,栽植密度每公頃240株~480株,株距2.0m,行距10m~20m;栽植地為較整齊的平地時,栽植行向按照南北方向配置;地形復雜、坡向坡度變化大的地塊,栽植行向仍按南北方向配置,保證樹木在生長發(fā)育過程中有充足的光照空間。
建園地為平地或緩坡地時,采用穴狀整地方式,整地規(guī)格0.60m見方;建園地坡度較大時,可先將栽植地整理為梯田,然后采用水平溝方式進行整地,水平溝寬度和深度均為60cm,也可采用魚鱗坑方式進行整地,整地規(guī)格長1.0m×寬0.50m×深0.50m。整地時應將表層土和深層土分開堆放,表層土回填,深層土用來做埂。整地后每穴施入腐熟農家肥20kg或復合肥1.0kg,與表土混合回填。
苗木栽植時間,春季或秋季均可。干旱地區(qū)秋季墑情好時,可在樹木落葉后借墑栽植;春季選在苗木即將發(fā)芽前栽植,栽后立即澆水,地表無積水后立即整穴,并覆蓋塑料薄膜。苗木栽植前要對根系進行適當修剪,然后用ABT生根粉溶液浸根或者蘸泥漿。栽植坑大小為主根長度的2倍。苗木栽植后2.0a~3.0a進行定干,高度70cm左右。
建園地為3.0a~10a生槐樹林分,可以通過高接改造建立米槐園。建園地選好后,將處理后的接穗運輸?shù)浇▓@地以待嫁接。嫁接前要對嫁接樹體進行處理,對于高接槐樹胸徑在10cm以下的植株,在干高1.0m處鋸掉樹冠,采用單頭嫁接;當槐樹樹齡較大、已經形成較為粗壯的主干時,主枝以上樹冠和主枝距離主干15cm以上枝條,全部鋸除,其余枝條至基部全部剪除,采用多頭嫁接(4個~6個)。嫁接時間為植株春季芽萌動(離皮)時開始進行,侯馬市一般在每年3月下旬-4月上旬進行。
嫁接后要及時除去砧木萌芽,沒有成活的植株保留1個萌條,夏季進行補接。嫁接成活后,新梢生長到30cm~40cm時摘心,促進植株枝條加粗生長。新梢生長至30cm以上時,檢查接口,若接口愈合良好可去掉綁繩,在砧木上綁縛支柱,將新枝固定好,以防風折;若接口尚未愈合,每10d檢查1次,直至接口愈合后去掉綁繩,固定新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