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波全
摘要:當夸社會中所積累起來的一切文化成果正是人之天性得以彰顯的結果,作為學校教育,其根本任務之一是傳遞文化。構建一種以高雅的精神風貌,祥和的,。理狀態(tài),嚴謹?shù)乃季S方式,高尚的價值追求等為基本特征的課堂文化。
關鍵詞:提升;課堂文化品位;策略
天性教育理論認為,我們的教育在對人予以教化的時候,有些東西是不能通過教而生成的,那就是人的天性,天性是大自然給予人的恩惠,它是自然意志、世界意志、宇宙意志在生命意志中的具體體現(xiàn)。天性作為生命進化最高形態(tài)所特有的一種稟賦是人生命的力量和心性發(fā)展之源,而當今社會中所積累起來的一切文化成果正是人之天性得以彰顯的結果,作為學校教育,其根本任務之一是傳遞文化。那些屬于天性的,不可教的東西恰恰是文化生長的根基,是人類生生不息的秘密,是人類賦予創(chuàng)造性的秘密,文化,歸根結底是天性的外化,天性的客觀化,是人的自然化以及自然的人化,因此文化教育與開啟人的天性有著必然的內在聯(lián)系。
在學校教育中,由于文化教育不僅能促進學生認識和發(fā)展自身的價值,能幫助他們求得心靈的自由發(fā)展,尋求內心的完美與和諧,而且能直接影響著學生良好的情感與態(tài)度的培養(yǎng)以及正確的價值觀的形成,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天性的開啟和天良的回歸,因此在學校教育的主陣地——課堂教學中,努力提升課堂的文化品位,便成為實施天性教育的一項首要任務。那么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實施文化教育,究竟如何來提升課堂文化的品位呢?
通過理論實踐探索,在對課堂文化的構成與特質進行了深入研究之后,我們構建起了一種以高雅的精神風貌,祥和的心理狀態(tài),嚴謹?shù)乃季S方式,高尚的價值追求等為基本特征的課堂文化。
一、高雅的精神風貌
高雅的精神風貌是提升課堂文化品位的根基,是構成高品位文化的源泉和動固。體現(xiàn)在課堂中,它是以生命性理念引導教學,以新的知識成果推進教學改革所構建的一種積極向上、拼搏進取、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風貌。中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指出:在語文學習中,學生通過閱讀鑒賞優(yōu)秀作品、品味語言藝術而體驗豐富情感、激發(fā)審美想象、感受思想魅力、領悟人生哲理,并逐漸學會運用口頭和書面語言表現(xiàn)美和創(chuàng)造美,形成自覺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養(yǎng)成高雅的審美情趣和高尚的審美品位。教師通過創(chuàng)造一個平等的課堂、開放的課堂、探究的課堂、溫暖的課堂和充滿激情的課堂,來展現(xiàn)其高雅的精神風貌。
在課堂中,展現(xiàn)高雅的精神風貌,教師不再以導師的身份自居和先知先覺者的身份出現(xiàn),是走向講臺,步人學生中間,做學生的朋友、學生學習的伙伴和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與合作者?!皩處煻?,上課是人與人的交往,而不單純是勞作;是生命活動和自我實現(xiàn)的方式,而不是無謂的犧牲和時光的耗費;是自我發(fā)現(xiàn)和探索真理的過程,而不是簡單的展示結論”。[1]在這樣的課堂里,教師不再是攜帶著課本和僵化的教案走向學生,而是攜帶著如何引導學生親近文本,走進文本的策略走向學生。教學不再是教師的獨白、教案上演劇,而是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體驗學習學習中對文本的步步叩問,其自我體驗和自我發(fā)現(xiàn)得以不斷的深化。學生積極的思考,主動的提問,大膽的質疑,熱烈的探討,激烈的爭論和踴躍的表達,學生獲得的不僅是知識,提高的不只是能力,更多的是獲得發(fā)現(xiàn)的喜悅、頓悟的驚喜、思考的快樂、自我的認可和前進的動力。學生得到的是老師的忱的贊賞、真誠的尊重、情感的歸宿和思維的樂園。在這樣的充滿靈性的課堂里,學生的思維被激活,想象被放飛,潛能被發(fā)掘,激情被點燃,師生的思維在碰撞,情感在融合,心靈在貼近,師生真情涌動,靈性煥發(fā),激情四射。
二、祥和的心理狀態(tài)
祥和的“心理狀態(tài)”是優(yōu)化學生主體結構的基礎?;趯ι饬x的反思與關照,從開發(fā)生命潛能,煥發(fā)生命活力這一層面,重新定義課堂教學的藝術和意義。當教師在教學中以一種祥和的心理狀態(tài)面對學生、走進教室時,他就賦予了教學以生活意義和生命價值,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生括的場所,成為他們快樂的、喜愛的、有創(chuàng)意的世界,從而結合其心智潛能,煥發(fā)生命活力。發(fā)[2]其外顯特征體現(xiàn)為:教學情境的自然和諧、學生心態(tài)的祥和與自由開放,學生天性的充分張揚。
構建課堂文化,教師所展現(xiàn)的是平宴中見精深,祥和中見深情的教學風格和高雅的人文情懷。教學中,教師總是以精神飽滿,情緒高昂的姿態(tài)健步走上講臺,舉止從容、端莊大方、精神飽滿、雍容自然;講課時教師的態(tài)度親切而不隨意,嚴肅而不緊張,學生始終處在一個寬松、舒適、愉悅的環(huán)境中學習。教師的精湛教學藝術為每個學生提供獲得更多自主建設建構知識的場所與機會,讓學生們的身心沉浸于一種師生共同創(chuàng)造的課堂文化中,進行有意義的互動,激勵每個學生參與解決問題和完成學習任務,教師所使用的語言總是從學生的心理特征出發(fā),簡練、明晰、準確、生動、新鮮而富有情趣?!霸趲熒膶υ捴?,老師把自己和學生都看作平等的一方,自己的想法與學生的想法放在一個天平上權衡,自己的道理與學生的道理用同一種眼光去審視,自己的邏輯與學生的邏輯也用同一個標準去判斷。這樣一來,教育也就變得理性了,教師可以淡定從容,學生也可氣和心平,這樣教育的效益大大增加,其持續(xù)性,持久力也非同尋?!盵3],善于把深刻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喚起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熱情。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感受課堂的美感魅力,教師使用的語言都是賦予美感和節(jié)奏感的,能根據(jù)教材的內容和課堂中的學生的情緒,巧妙地予以控制和調節(jié),運用語音聲調的高低快慢、輕重緩急、抑揚頓挫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加深他們的印象,激活他們的思維,幫助他們理解和記憶。
課堂中,為了喚起每個學生對生活的獨特體驗并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教師充分發(fā)揮了師生和生生對話的藝術,讓學生們經(jīng)過合作、探究,自由地將自己對問題的理解進行交流、評議和賞析,整個教學過程都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平等對話的平臺。生生互動的情景充分發(fā)揮著課堂文化的熏陶感染作用,民主和諧的氛圍為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天性提供了舞臺,使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選擇性和創(chuàng)造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通過師生、生生的平等對話,師生智慧的碰撞、心靈的交融,使學生的情性得以彰顯,從而實現(xiàn)了課堂教學本義的還原和促進學生天性的發(fā)展與張揚。
三、嚴謹?shù)乃季S方式
高品位的課堂文化是滋養(yǎng)學生天性的養(yǎng)料,而這些養(yǎng)料都蘊含于思維方式之中,為了開啟學生的天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精神,教師從教學理念的確立,教學目標的制定,到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構建了一套富于思維嚴謹、思路清晰、結構完整的教學體系,蘊含了一種追求完美,崇尚智慧,力求創(chuàng)新,邏輯嚴謹?shù)乃季S方式。
課堂中展現(xiàn)嚴謹?shù)乃季S方式,教師以精湛教學藝術蘊含睿智和靈性,能給學生以思維的啟迪、心智的喚醒和美的享受。他們總是設法運用各種方法引導學生充分活動,讓學生在閱讀中靜思,在交流中提升,讓學習成為樂趣,讓思考成為習慣;“學生不僅能夠靠思維深入到事物、現(xiàn)象、相互依存性的實質中去,而且能在思考的過程中從記憶的儲備里挖掘材料,把以前己知的東西跟新的東西進行對比和比較”。[4]它通過文化對學生的心智的熏陶和心性的錘煉點燃起生命的亮點、優(yōu)化其生命的形態(tài),促進學生理智生活,道德生活與審美生活經(jīng)驗的積累,從而形成一種內涵豐富、特色鮮明、品味高雅的課堂藝術文化;課堂中,為了解決好知識與能力的問題,教會學生思維,教師在傳授新知識時,注重以技能訓練為途徑,向學生傳授那些智力含金量最高的策略性知識和有效性學習方法;以“學而時習之”為途徑,引導學生運用合作、體驗與探索的方式去自主獲取知識和完整的知識的建構,讓學生不斷將所學的知識聯(lián)系實際,用于實踐,解決實際問題,在思維創(chuàng)新與方法創(chuàng)新的過程中獲取智慧的養(yǎng)料,在智慧的碰撞中使學生的知性與理性得以提高與增長。
四、高尚的價值追求
作為立足于文化教育的課堂,其核心任務之一是激活并培養(yǎng)主體的生命意識。生命意識是^作為一種生命存在的自我意識,其內涵是對人高尚的德性的發(fā)掘、把握、培育和塑造。唯有喚醒學生的生命意識,學生們才會懂得珍惜生命,了解自己生命的價值,懂得如何最大限度的發(fā)掘這種價值,并充分利用它創(chuàng)造新的價值,從而發(fā)現(xiàn)生命真正的美。同時,唯有這種美才能導向善,促使學生以善為核心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體系的形成,使高貴的德性得以彰顯。
課堂中,教師是通過用生命創(chuàng)造教學藝術之美來煥發(fā)學生的生命的活力,從而體現(xiàn)一種高尚的價值追求。教學中將是充滿激情,全身心的投入,用自己豐富、真摯的情感去打動學生的心靈,以情動人,讓整個課堂洋溢著一種和諧、融洽、振奮、飽滿的情緒氛圍;他們讓學生在一種活躍、愉快的精神狀態(tài)下探索問題、形成頓悟、展開想象、發(fā)展思維;教學不僅是一種啟迪智慧的教育,而且是一種審美教育,一種生命教育和情感教育。教師通過對最直接的生命活動一一審美活動的激發(fā)、培養(yǎng)與引導,直達每個學生生命的本源,以美啟真,以美揚善,使之生命朝著健康、美好、高尚的方向驅動;教師在傳授知識、訓練思維、提高學生素養(yǎng)的同時,十分注重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培養(yǎng),即注重對學生美好健康的情感、正確積極的態(tài)度和正確的價值觀的培養(yǎng)。[5]通過這種課堂文化的建構,能讓學生在情感上對真、善、美有一種終極的向往,在態(tài)度上對真、善、美一種不倦的追求;能讓他們懂得“善”是唯一的價值標準,一切真和美的事物唯有“善”的才是有價值的,從而讓他們學會以善求真,以善塑美,追求真善美的統(tǒng)一;通過這種課堂文化的建構,學生的悟性的獲得、靈感的出現(xiàn)、情感的升華、個性的張揚等都在自然形態(tài)中生成,知識技能迅速得以內化,其生命可以獲得一種^性美的陶冶與凈化。
總之,通過理論與實踐的探索,作為先進文化的傳播者和創(chuàng)造者的教師用自己的生命、心血和智慧,構建了一種以高雅的精神風貌、祥和的心理狀態(tài)、嚴謹?shù)乃季S方式、高尚的價值追求等為基本特征的課堂文化。
參考文獻:
[1]肖川,《教育的理想與信念》[M].岳麓書社2002.6。
[2]率希貴,《面向個體的教育》[M]教育科學出版社2014.10
[3]劉曉東,論教育與天性[J]南京師范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4) 69-75。
[4]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1984.6
[5]棘巨明,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文化的重建[J]湖南教育(教育綜合).2008( 11)3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