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連州市北湖醫(yī)院內科副主任醫(yī)師 陳金偉
冬春咳嗽、痰多、喘息常見,原因有風寒感冒、風熱感冒、痰濕感冒等,相當于現代醫(yī)學中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初患感冒或感冒初愈)、慢性支氣管炎、阻塞性肺氣腫、支氣管擴張、肺結核并發(fā)感染等。治療咳嗽、痰多、喘息除了可使用中藥煎劑,還可選用具有“簡、便、廉、驗”作用的中成藥。筆者根據臨床所見,搜集并整理了5款用于治療上述疾患的中成藥,供有需要的患者朋友參考。
本藥由川貝母、枇杷葉、南沙參、化橘紅、茯苓、桔梗、法半夏、五味子、瓜蔞仁、款冬花、遠志、苦杏仁、生姜、甘草、杏仁水和薄荷腦組成,具有潤肺化痰、止咳平喘、護喉利咽、清熱養(yǎng)陰的功效,主治傷風咳喘。臨床上,本藥用于傷風感冒(癥見遇寒即咳、痰多痰稠、氣喘不適、咽喉干癢、聲音沙啞等),現代醫(yī)學中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慢支氣管炎急性發(fā)作、阻塞性肺氣腫、支氣管哮喘,及中老年人、小兒傷風見上述證候者。
用法:口服。成人每次1湯匙(約15毫升),每天3次;14~18歲少兒每次1/2湯匙(約7.5毫升);3~7歲每次1/3湯匙(約3.75毫升)。3天為1療程,一般用2~3個療程。
注意事項:服藥期間忌辛辣、油膩等刺激性食物,同時避免雞蛋、乳類、魚蝦和煙、酒等。變態(tài)反應體質(素有食物過敏、接觸性皮炎、皮膚瘙癢、丘疹等)者慎用;小兒須在成人監(jiān)護下服用。
此外,還可酌情選用止嗽咳喘寧糖漿(2型糖尿病慎用)等。
本藥由姜半夏、陳皮、茯苓、甘草、生姜(榨汁泛水丸用)組成,具有燥濕化痰、理氣和中、止咳的功效,主治痰濕內停。臨床上,本藥用于痰濕感冒(癥見咳嗽痰多、頭身困重、胸脘痞悶、惡心嘔吐、呃逆不止、舌苔白膩、脈滑等)咳嗽等,現代醫(yī)學中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遷延性肝炎、2型糖尿?。ǘ嘁娭欣夏耆耍⒙晕秆?、美尼爾氏病、癲癇等見上述證候者。
用法:口服。成人丸劑每次9~15克,每天2次,溫開水送服;合劑每次10~15毫升,每天3次,服前搖勻。療程3~5天,一般用3個療程。
注意事項:陰虛火旺(癥見潮熱盜汗、舌紅、少津或少苔、脈細數等)者慎用;風熱感冒(癥見發(fā)熱重、畏寒輕、咽痛、咳嗽痰黃等)者禁用。服藥期間避免肥膩、過甜過咸等生痰食物、煎炒刺激性食物。
此外,還可酌情選用橘紅痰咳顆粒、橘紅丸、理中丸等。
本藥由麻黃、苦杏仁(炒)、石膏、甘草、黃芩、葶藶子、桑白皮(蜜炙)、馬兜鈴(蜜炙)、麥冬、天冬、北沙參、五味子(醋蒸)、白芍、知母、百合、紫菀、款冬花、瓜蔞仁、桔梗、前胡、紫蘇葉(炒)、橘紅、法半夏、陳皮、遠志(制)、鮮姜和大棗組成,具有宣肺平喘、潤燥止咳、化痰除痞的功效,主治肺熱咳喘。臨床上,本藥用于陰虛感冒(癥見低熱咳喘、氣急鼻扇、燥咳痰黏、咽干鼻燥、肺癆咯血、顴紅盜汗、胸膈滿悶、舌紅少津等),現代醫(yī)學中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氣管炎、大葉性肺炎、咽喉炎、肺結核、支氣管擴張等見上述證候者。
用法:口服。每次3~6克,每天2~3次;7~14歲劑量減半;3~7歲用1/3劑量。
注意事項:痰濕壅肺(癥見痰多色白、胸憋、頭身困重等)、寒痰停飲(癥見痰咳不出、痰聲碌碌、氣急等)者慎用;風寒感冒(癥見畏寒重、發(fā)熱輕等)者忌用。用藥期間避免寒涼、生冷食物。
此外,還可酌情選用六味地黃丸、補肺丸等。
本藥由麻黃、紫蘇葉、地龍、枇杷葉(蜜炙)、紫蘇葉(炒)、蟬蛻、前胡、牛蒡子(炒)、五味子和天花粉組成,具有疏風宣肺、止咳利咽的功效,主治風邪犯肺、肺氣失宣。臨床上,本藥用于風邪感冒(癥見咳嗽咽癢,癢即咳嗽,或嗆咳陣發(fā)性發(fā)作、氣急,或遇冷空氣、花粉、屋塵、異味等突發(fā)和加重,或夜臥晨起咳劇、呈反復發(fā)作、干咳無痰或少痰、舌苔薄白等),現代醫(yī)學中的感冒后咳嗽不止、咳嗽變異性哮喘(多有變態(tài)反應體質)見上述證候者。
用法:口服。成人每次3粒,每天2次。7天為1療程,一般用藥2~3個療程。
不良反應:偶見惡心嘔吐、胃脘不適、咽干和便秘。
注意事項:兒童變異性哮喘、高血壓、心臟病者和運動員慎用,孕婦禁用。用藥期間不宜劇烈運動,避免辛辣、煙酒、咖啡等刺激性強的食物,以及蜂蜜、魚腥、蛋類、乳類等易過敏食物,避免接觸動、植物。
此外,還可選用補肺活血膠囊等、濕毒清等。
本藥由金銀花(綠原酸)、黃芩(黃芩苷)組成,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中藥藥理學研究證實,本藥有抗菌、抗病毒、消炎和消腫的作用,主治熱毒諸證。臨床上,本藥用于風熱感冒(癥見發(fā)熱、咽喉腫痛、扁桃體有膿、咳嗽時咽喉痛、痰黃、鼻癰、丹毒和痄腮)等,現代醫(yī)學中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咽喉炎、扁桃體炎、鼻竇炎、流行性腮腺炎、乙型腦炎,及病毒性、細菌性、炎癥性眼病、小兒腹瀉等見上述證候者。
用法:口服。成人片劑(或膠囊)每次2~4片,每天3~4次;含片每次1~2片,每天10~20片;口服液每次10~20毫升,每天3次;顆粒劑每次1~2包,每天3次。
注意事項:用藥期間忌辛辣、煎炒、燒烤和含姜、胡椒食物,禁煙、酒和熬夜。風寒感冒(癥見同上)、寒涼體質(癥見平素喜熱飲、畏寒涼、穿衣較常人稍多等)者慎用。
此外,還可酌情選用清肺抑火丸、復方百部止咳顆粒(糖漿制劑,糖尿病者慎用)等。
除了上述藥物,用于冬春各種感冒所致止咳、祛痰、平喘的中成藥還有許多,如蛇膽川貝片、竹瀝達痰丸、雪梨止咳糖漿、哮喘片等,因篇幅所限,在此不一一列舉。希望大家對癥下藥,必要時咨詢藥師或醫(yī)生,以確保用藥安全有效。如經用藥1~3個療程療效不顯應到醫(yī)院就診,或一開始就到醫(yī)院就診并在醫(yī)生指導下用藥,以免耽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