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 蕊 周 斌(安徽省科學技術研究院)
《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06—2020 年)》發(fā)布實施以來,我國科技投入快速增長,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能力不斷提高。一方面儀器設備采購量大大增加,另一方面各部門也越來越關注科研儀器的使用效率問題。大型儀器設備采購規(guī)模的快速擴張,帶來的是重采購輕管理、設備利用率低、設備購置浪費等方面的問題。《國務院關于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的意見》(國發(fā)〔2014〕70 號)提出:要根據資源統(tǒng)籌原則,既要盤活存量,統(tǒng)籌管理,挖掘現有科研設施與儀器的潛力,促進利用效率最大化;又要調控增量,合理布局新增科研設施與儀器,以開放共享推動解決重復購置和閑置浪費的問題[1]。
大型科研儀器共享工作各環(huán)節(jié)是相互制約、相互關聯的,存量共享率不高,增量調控不到位,提高儀器利用率就存在源頭性缺陷。從源頭控制大型科研儀器重復采購、合理配置資源,是促進科技資源高效利用的重要抓手[2]。
從國家層面看,2004 年財政部、科技部、教育部、中國科學院聯合印發(fā)《中央級新購大型科學儀器設備聯合評議工作管理辦法(試行)》。從2005 年起,對價格在200 萬元人民幣以上的中央級新購大型科學儀器設備開展聯合評議工作。2019 年,財政部會同科技部研究制定了《中央級新購大型科研儀器設備查重評議管理辦法》,將聯合評議修改為查重評議,優(yōu)化了評議內容,對申購單位上年平均機時給出了量化指標,提出從源頭上避免儀器設備重復購置,提高利用效率。
從長三角區(qū)域看,江浙滬已出臺省市級新購大型科學儀器設備聯合評議辦法,安徽省相關管理制度正在起草。江蘇省2005 年出臺《江蘇省省級新購大型科學儀器設備聯合評議工作管理辦法》,2016 年在“放管服”政策指導下,修訂了聯合評議工作管理辦法。江蘇省管理單位在申購單臺(套)價格100 萬元及以上的大型科學儀器設備時,由財政廳、科技廳、教育廳聯合開展綜合評議工作;單臺(套)價格在50 萬~100 萬元的大型科學儀器設備由管理單位自行委托專業(yè)評估機構或組織專家進行綜合評議。多年來,共對1598 臺(套)儀器設備進行評議,儀器總值近20 億元,優(yōu)化購置經費超2 億元。浙江省2008 年出臺《浙江省省級財政資金新購大型科學儀器設備聯合評議試行辦法》,對省內科技創(chuàng)新服務平臺、重點實驗室等申請用財政資金購置的單臺價格在50萬元人民幣以上和成套試驗設備價格在100 萬元人民幣(含自籌資金部分)以上大型科學儀器設備的80余個管理單位、項目進行聯合評議,建議取消、暫緩、調整、減少購置各類儀器設備600 臺(套),累計涉及財政資金2 億元。上海市2007 年頒布《上海市新購大型科學儀器設施聯合評議實施辦法(試行)》,自2008年以來,合計為政府節(jié)省財政資金預算6 億元。總體來看,長三角各地市實施聯合評議以來,有效提升了財政科技投入的利用效率。
部分省市暫未出臺聯合評議管理辦法,還未形成跨部門的大型儀器設備聯合評議工作體系。查重評議工作多數集中在科技部門的主管項目中,各省市聯合評議辦法一般由財政部門、科技部門、教育部門等聯合出臺,項目主管部門涉及面廣,跨部門工作協(xié)調性有待提高。購置單位主動委托省儀器共享平臺開展聯合評議的積極性低,聯合評議力度有待加強。
立項論證階段是設備購置論證各環(huán)節(jié)中最關鍵的階段。在設備購置論證中,立項論證尚未引起足夠的重視。項目申報時間短,申請的項目數量多、涉及面廣,項目申報階段論證不充分造成損失的現象還時有發(fā)生。由于項目預算執(zhí)行有一定要求,未執(zhí)行完就被收回,所以項目中一般利用共享共用儀器能滿足項目要求的,項目組會偏向于采取購買儀器的方式以達到項目執(zhí)行要求。立項論證環(huán)節(jié)是整個設備購置環(huán)節(jié)的源頭控制點,立項論證不充分,就會導致整個設備采購資金使用存在盲目性,影響財政資金使用效率。
長期以來,我國科技基礎條件建設處于多頭管理、分散投入的狀態(tài)。近年來,我國科技投入持續(xù)加大,科技資源的保有量不斷增長,但科技資源調查數據卻一直滯后,不能及時反映大型儀器設備動態(tài)變化情況,科技基礎條件建設投入與科技資源存量脫鉤問題長期存在?!秶抑攸c科技基礎條件資源調查表》中調查數據源包含年有效工作機時、對外共享機時、支撐外部單位比例等信息,僅能從宏觀上掌握我國科技基礎條件資源應用情況。
《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管理辦法》要求各管理單位建設在線服務平臺,分季度上報運行數據。國家網絡管理平臺雖然從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科技資源調查數據微觀性不足和滯后性等問題,但目前各管理單位開放共享在線服務平臺建設運行效果參差不齊,運行和開放情況記錄上報不及時。多數科研單位沒有建立集約化的物聯網管理系統(tǒng),儀器共享使用數據來自于日常人工記錄或推算,數據來源并不客觀,也無從可考,數據失真等問題亟待解決。
目前國內使用的大型儀器設備查重評議系統(tǒng)尚不完備,查重指標主要為基于位置的同類儀器查重,無法準確反映存量儀器的使用現狀,如空閑機時、操作人員配置情況等。缺少系統(tǒng)的客觀材料的支撐,對于存量儀器設備飽和度、開放率、故障率等細節(jié)掌握不全面,導致評議結果不夠精確。
專家評議階段,評價指標為省內同類儀器的資源分布、共享、使用狀況,申請單位現有儀器設備的使用情況、績效評估結果、新購儀器的共享方案以及新購儀器的相關性能、效益等情況。專家在評議時主要依賴于申請單位上報材料,材料中涉及儀器部分評價指標量化不充分,從而導致評議結果不夠客觀,重復購置難以避免。
管理單位對外共享的積極性不足,導致使用共享儀器的便捷性較差。依賴于共享儀器提供服務還存在很大不確定性,增加了科研人員的時間成本,科研進度無法保障。為了避免這種不確定性,項目申請人更偏向于采購自有儀器。同時,對主動提供共享服務和使用共享儀器的項目組和人員,缺乏相應的激勵政策,使用共享儀器進行科研工作的積極性較低[3]。
未出臺新購大型科學儀器設備聯合評議工作管理辦法的地市,要盡快完善聯合評議管理辦法。強化組織保障,完善工作機制,建立由財政部門牽頭,科技部門、教育部門等多部門參與的大型儀器設備聯合評議工作協(xié)調機制,負責統(tǒng)籌協(xié)調和整體推進大型儀器設備聯合評議工作,督促落實各項工作任務。擴大聯合評議范圍,未經聯合評議的大型科學儀器設備購置方案,原則上不予安排購置資金。各級政府招投標機構或管理單位采購部門應將評議結果作為新購儀器設備招標的重要依據。
立項論證是從宏觀上論述項目設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在項目申報時,由項目申請單位提供設備購置方案,包含項目結束后儀器設備的共享共用方案或調配使用計劃等。在立項環(huán)節(jié),將有限的經費配置給最合理的設備。對于可租可購的儀器設備,在不影響項目進度的前提下,引導使用共享共用儀器。在購置設備的檔次上,設備配置要符合國家對該領域的發(fā)展規(guī)劃及方向要求,符合對該項目的功能定位,避免過多追求高大全[4]。將儀器設備查重評議工作盡量前置,避免設備預算已下達,在設備購置論證階段進行查重評議,造成財政預算額度的浪費。提升對立項論證的重視程度,在預算源頭把儀器設備查重評議工作做扎實。另外,按照儀器類別建立專家?guī)?,充分吸收跨省市的專家資源,避免專家不專或專家與項目組有相關關聯等情況造成論證結果不客觀。
按照國發(fā)〔2014〕70 號文要求,符合條件的科研設施與儀器應納入平臺管理。2016 年,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國家網絡管理平臺(以下簡稱“網絡管理平臺”)建成開通,而存量儀器資源是依靠管理單位人工填報,網絡管理平臺無法掌握儀器現實情況。應將財政系統(tǒng)所掌握的科研儀器國有資產財務數據與國家網絡管理平臺做到同步更新,保障存量和新增的科研儀器數據準確。推動管理單位加強在線服務平臺建設,做好集約化管理,充分利用在線服務平臺,做到使用數據留痕,真實反映儀器運行使用情況。對于儀器設備數量多、用戶群體大的高校、科研院所,要搭建智能化儀器共享平臺,采用智能終端設備,通過智能終端采集線下儀器運行使用數據,進一步保障科技資源存量數據的實時性、真實性和可用性。
對于網絡管理平臺收集到的數據,要加強分析應用。例如,定期發(fā)布大型科學儀器設備新購預警目錄,對儀器使用飽和率低的管理單位提出預警,幫助管理單位和主管部門及時發(fā)現問題,進而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發(fā)揮信息中介作用,哪里有儀器、誰能做實驗、誰要做實驗等信息要有效流動;充分發(fā)揮網絡管理平臺作用,保障網絡管理平臺的流量和活躍度。
優(yōu)化查重評議指標。單從儀器數量、區(qū)域位置、現有實驗隊伍支撐情況等方面,無法充分反映儀器是否存在閑置、重復購置等情況,基礎數據應包括存量儀器空閑可共享時間段、空閑時實驗人員支撐情況等細節(jié)信息,以便更好地反映現有儀器對外共享的能力。
在專家評議階段,網絡管理平臺要出具省內同類儀器的資源分布、共享、使用狀況,申請單位現有儀器設備的使用情況等[2];同類儀器使用效益,由網絡管理平臺提供量化數據、申報單位補充說明的方式,從宏觀數據和微觀現實狀況兩個方面幫助專家充分評議儀器采購方案是否合理。
對于現行政策與開放共享不相適應的,要充分考證,進行合理的修訂。目前各類創(chuàng)新載體建設驗收對于儀器設備資源購置共享形式的認可還不明確,可優(yōu)化儀器原值指標表現方式[5]。例如,對于新重點學科、新重點實驗室、基地、中心、基金、項目等建設評估指標中包含儀器設備要求的,可考慮增加共享儀器原值指標,將租賃共享的儀器原值納入該指標,給予相應的權重,全面反映科研能力。
在全面創(chuàng)新改革背景下,新購儀器查重評議對調整和優(yōu)化投入結構、提高科技經費使用效益具有重要意義[6]。政策制定及實施、查重系統(tǒng)功能優(yōu)化是新購儀器查重評議工作的兩方面保障。只有對新購儀器做到源頭控制,才能提高存量儀器的共享共用率,降低儀器的閑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