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 愛 剛
(渭南師范學院,陜西 渭南 714099)
首先祝賀我校學報“司馬遷與《史記》研究”欄目設欄30周年!感謝各位專家學者的關注與支持!感謝學報編輯的不懈努力!
值此全國人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思想教育的關鍵時期,各位專家學者齊聚渭南師范學院,共商共謀教育部名欄“司馬遷與《史記》研究”追趕超越的進一步發(fā)展。
先向各位專家介紹一下學校的基本情況,從硬件上來說有四個校區(qū),現(xiàn)在所在的是2000年升本后新建的主校區(qū),還有之前老渭南師專所在的漢馬校區(qū)、渭南教育學院合并后的西岳校區(qū),以及目前正在建設的富平校區(qū),第一期主體已經(jīng)建成,按計劃2020年九月份安排入住部分教職工和學生。我們學校的學科覆蓋有10門類,15個二級學院,18個省級研究平臺,64個專業(yè),其中三分之一屬于師范類專業(yè),在校生是17500人,也有部分短期交流的留學生。與國內(nèi)外15所高校聯(lián)合培養(yǎng)碩士、博士,目前有教師1100多人,高級職稱440多人,博士、碩士有400多人。我們學校的亮點、特色是師范教育,因為我們的前身就是渭南師范專科學校,升本以后設立一些非師范專業(yè),但是我們師范類招生占65%左右。另外一個亮點就是我們的藝術教育,規(guī)模大,有三個學院,莫斯科藝術學院、美術學院、音樂學院,學生人數(shù)有六七千人,專業(yè)比較全,市場需求空間比較大,最大的亮點是我們有中俄聯(lián)合辦學的莫斯科藝術學院。
1986年,《渭南師專學報》正式創(chuàng)刊,三年之后的1989年,學報人以司馬故里的使命擔當設立“司馬遷與《史記》研究”欄目,篳路藍縷,艱苦卓絕,至今整整30年?!八抉R遷與《史記》研究”欄目至今設欄171期,刊發(fā)文章743篇。
2014年,“司馬遷與《史記》研究”欄目入選教育部第三批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學報“名欄工程”,成為全國的65家教育部名欄之一,也成為《渭南師范學院學報》的標志性欄目,多次被評為“全國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欄目”“陜西省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欄目”“全國教育院校學報研究會學報特色欄目”等。
隨著名欄等榮譽的獲得,學校把史記學研究作為渭南師范學院的地域特色及文化優(yōu)勢,加大史記研究的力量,努力建設史記學研究的重地。渭南師范學院近年來的史記學研究,可以概括為“十個一”:“一院”,建有中國司馬遷與史記研究院;“一館”,建有司馬遷與史記研究展覽館;“一欄”,《渭南師范學院學報》的“司馬遷與《史記》研究”欄目,是教育部名欄工程入選項目,《渭南師范學院學報》是中國社會科學院AMI綜合評價(A刊)擴展期刊,“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一網(wǎng)”,中國史記研究網(wǎng);“一鑒”,《司馬遷與〈史記〉研究年鑒》已連續(xù)出版13卷;“一軍”,渭南師范學院擁有一支堅持司馬遷與《史記》研究的,有影響力的,特別能戰(zhàn)斗、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出成果的史記學術團隊;“一批”,每年推出成批的史記學成果,其中包括論文、課題、著作;“一壇”,堅持舉辦史記學論壇;“一庫”,建有史記特色文獻書庫;“一種精神”,堅持踐行弘揚“禮義一統(tǒng)”為核心的司馬遷精神。
對外交流方面,2015年學校與中國史記研究會等史記研究機構密切合作,2015年在渭南師范學院成功舉辦“紀念司馬遷誕辰2160周年國際學術會議暨中國史記研究會第十四屆年會”。在會議前后與商務印書館合作重點推出《史記論著集成》(20卷)、《史記通解》(9卷)、《史記觀止》(中文、英文)、《史記人物大辭典》等。人文學院凌朝棟教授的國家社科項目“《史記》選本叢書”已經(jīng)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系列著作12本。
《史記論著集成》其中第十六、十七卷就有學報編輯部編輯的《司馬遷與〈史記〉研究名欄論文粹編》,學報編輯部今年也選編了《司馬遷與〈史記〉研究——〈渭南師范學院學報〉名欄論文粹編(2015—2018)》,由陜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學報也加強與中國史記研究會的聯(lián)系,在學報設立學術會議熱點專題,名欄論文被《新華文摘》全文轉載2篇,轉摘4篇,被《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轉摘2篇,欄目被介紹4次,獲得了較好的社會影響。
盡管出了很多成果,我們的團隊也越來越成熟和壯大,雖然學報名欄取得了較好的社會影響,但在影響因子、二次文獻轉載、名家大家的重量型稿件、社會影響等方面與社會及學校的期望目標還有一定距離。這次專家咨詢會就是一次尋醫(yī)問診、問計大家的重要的戰(zhàn)略發(fā)展研討會,也懇請各位專家學者鼎力支持,不吝賜教,獻計獻策,使《渭南師范學院學報》及名欄追趕超越,快速發(fā)展,早日躋身重要的核心學術期刊,也希望學報名欄提升政治站位,為地方文化繁榮、學校學科建設的發(fā)展做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