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市池店鎮(zhèn)橋南中心幼兒園 葉倩玲
幼兒要上小學了,幼兒和家長對小學的事情很感興趣,紛紛表達自己心目中小學的樣子:“我希望小學的教室像城堡一樣,可以有很大的操場,有很多玩具的戶外活動,認識很多朋友?!钡取A私饬擞變宏P于“上小學”的已有經驗,如:小學生需要背書包,書包里有很多作業(yè)和書本;小學生的桌椅跟幼兒園的不一樣;小學也有升旗臺;小學教室也有黑板等。主題要從幼兒感興趣的熱點問題和自身發(fā)展出發(fā),讓幼兒感受自己漸漸長大了,即將成為一名小學生;同時積極發(fā)現(xiàn)小學與幼兒園的不同,知道小學生還要學習更多的知識和本領,用較完整的語言表述對小學的認識。為此我們班級選擇開展主題活動《我要上小學了》。
如意大利幼兒教育家蒙臺梭利所說:“幼兒有強烈的探索環(huán)境和周圍一切的本能,這種生命的沖動促使幼兒從生活中學習并發(fā)展自我?!泵撾x幼兒當前實際生活的內容,單純靠教科書教授幼兒知識的教育,都是違背幼兒學習特點和教育規(guī)律的。因此,在一日生活規(guī)劃中我們以幼兒的生活為主要學習對象,及時發(fā)現(xiàn)幼兒生活中的興趣與需要,
以幼兒為主,教師在一日活動規(guī)劃上做一個“有準備”的“有心人”。所謂“有準備”,即事先預設幼兒的學習與發(fā)展目標,預設主題活動框架,準備幼兒探究所需的材料和環(huán)境,準備觀察解讀幼兒行為的方法等。所謂“有心人”,即細心發(fā)現(xiàn)幼兒的需要,耐心等待幼兒的嘗試與發(fā)現(xiàn),精心呵護幼兒的個體差異,用心關注幼兒的整體發(fā)展。根據幼兒的興趣與需要確定將開展的活動主題后,商討并制定出主題活動網絡圖。
我們帶領幼兒參觀小學,為了支持幼兒探究學習,幼兒提出參觀小學的準備、和自己想問大哥哥大姐姐的問題。開展主題活動《我要上小學了》之《參觀小學的準備》,幼兒大膽說出、畫出自己想知道的問題及制作自己的明信片。
我們帶領幼兒參觀小學,幼兒對小學有許多疑問,我們鼓勵幼兒把問題記錄下來,帶著問題參觀小學,在參觀中帶著任務,更有目的性并在實踐中解決問題。此外,幼兒還制作了自己獨一無二的明信片,在明信片上寫上了自己的班級、姓名并裝飾了好看的圖片要送給大哥哥、大姐姐,即將參觀小學的幼兒特別興奮。
《3-6 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指出: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fā)展起來的。應為幼兒創(chuàng)設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huán)境,鼓勵和支持幼兒與成人、同伴交流,讓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并能得到積極回應。我們?yōu)橛變籂I造一個開放、輕松的環(huán)境讓幼兒大膽表達。幼兒以語言、圖畫的方式來表達,并把圖畫布置到主題墻面上。
臨近畢業(yè),幼兒知道即將離開幼兒園都表現(xiàn)出對幼兒園、對教師依依不舍之情,有幼兒提出應該做一些特別的事情紀念一下,有的幼兒說還沒看過晚上的幼兒園,想在學校操場看流星,看到流星的時候把愿望畫下來;還有的幼兒說想在操場上搭帳篷,在帳篷里放上墊子、娃娃、零食等,和自己的小伙伴一起唱歌玩游戲等。幼兒回家與家長一起整理物品包括需要帶的東西并拍照,與班上的幼兒討論怎么布置我們的帳篷派對。有幼兒提出上次和爸爸媽媽去玩,住在海邊的帳篷里,我們也可以在學校搭建帳篷,大家在一起開個派對慶祝,為了支持幼兒學習,本周我們開展主題活動《帳篷派對》,與幼兒一起討論:帳篷派對需要哪些物品?以什么樣的形式?物品哪里收集?收集不到該怎么辦等問題。
在幼兒的創(chuàng)意支持下,《今夜,我們不想回家》的帳篷Party 應運而生,活動中幼兒高度興奮,活動后幼兒表示很難忘,自己的想法大部分都實現(xiàn)了,同時家長大力贊賞幼兒園的做法,讓幼兒度過了一個特別的夜晚,快樂地面對離別。
我們在動手區(qū)增添《系紅領巾》的步驟圖及紅領巾,鼓勵幼兒動手自己系紅領巾;在科學區(qū)投放《眼保健操》做法和穴位圖;在數學區(qū)投放小時鐘,讓幼兒感知時間的長短等。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家長是幼兒園教師的重要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的原則,吸引家長主動參與幼兒園的教育工作,從而形成教育合力。如今在主題實施的過程中,家園之間的合作和互動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我們經常會請家長配合收集一些信息資料或實物。怎樣調動家長參與主題活動的積極性呢?
1.讓家長了解主題活動和參與的重要性
要想讓家長積極參與到主題中,最重要的是要讓家長充分了解和認識到主題活動對幼兒發(fā)展的重要性以及自己在主題活動中的重要作用,自主建構相關概念,培養(yǎng)學習品質。因此,在期初家長會的時候,把主題活動《我要上小學了》的由來,開展這一系列主題活動的好處與家長溝通,并把本學期主題活動需要家長配合的方面提前告知家長。我想,只要我們真正地深刻理解家長資源利用的內涵和本質,在實際操作中將家長的參與與幼兒的成長聯(lián)系起來,家長也一定會自覺、積極、有目的、有方向地參與到主題中。
2.鼓勵家長積極參與并做好記錄,家園共育
為了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我班通過家長聯(lián)系欄與家長共同配合,調整好幼兒的作息時間,增設每天戶外入園打卡版塊,記錄自己到園時間,讓幼兒知道準時入園的重要性,有一定的時間觀念。鼓勵家長在家鼓勵幼兒早睡早起、養(yǎng)成良好的作息習慣,為入小學做好準備。戶外晨間簽到已經持續(xù)了一段時間,發(fā)現(xiàn)班上大部分幼兒晚來參加戶外活動的情況得到大大改善,大部分幼兒已經能在8:10 前到園參加戶外活動,并且記錄的格式及時間、名字的書寫都得到了提升。相信他們在未來的道路上會更自信、更出彩。
1. 幼兒在幼兒園一直處于幼小銜接的階段,課程的開展都是根據幼兒提出的問題往下開展的,往往一次課程只能解決一個小問題。2.《我要上小學了》上課內容多偏向于讓幼兒提前調查,用語言、畫畫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在幼兒活動中拍照較少,過程性的材料就偏少。3. 關于主題與區(qū)域的融合較少,我們只在動手區(qū)融合了系紅領巾;語言區(qū)融合了拼音、漢字卡片;數學區(qū)融合了小時鐘感受時間的長短。
主題活動以幼兒自主探究為出發(fā)點,通過觀察、操作,進一步發(fā)現(xiàn)問題。而《指南》背景下的主題活動,以幼兒感興趣、便于幼兒操作、便于幼兒個別化探索、操作,從中獲得初步的科學啟蒙。幼兒的興趣來源于主題內容,使幼兒在不斷主動探索過程中獲取更多的經驗,從而獲得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