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老年大學
在南昌市委老干部局的有力領導下,南昌市老年大學著力強化黨的全面領導,把加強班級臨時黨支部建設作為黨的基層基礎工作與時俱進的重要抓手,作為加強對老年大學思想政治領導的創(chuàng)新嘗試,作為主題教育整改落實的重要問題,著力破解思想認識、體制機制、組織保障等方面的矛盾困難,在強基礎、補短板上下功夫,將學員臨時黨組織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團結動員學員、推動學校建設發(fā)展的堅強戰(zhàn)斗堡壘。
一、加強領導,夯實工作基礎。南昌市老年大學開設書畫、文體、戲曲、聲樂、器樂等7個系、80個專業(yè)、802個班級,現(xiàn)有學員1.4萬余人,年培訓2.6萬多人次,其中登記黨員人數(shù)2692人,約占全校學員人數(shù)的20%。我們堅持“黨建+教學”“黨建+團隊”“黨建+活動”的思路,把學員黨建工作納入工作計劃,做到同籌劃、同部署、同落實、同檢查、同表彰。一是建強組織。成立學員黨建辦,強化其職能,聘請2名退休干部負責學員黨建工作,加強對班級臨時黨支部工作的具體指導。不盲目追求數(shù)量規(guī)模,堅持邊探索邊完善,滾動式發(fā)展、梯次化培養(yǎng),讓建立的支部能發(fā)揮戰(zhàn)斗堡壘和示范引領作用,而后逐步跟上。截至目前,建立班級臨時黨支部55個,聯(lián)系黨員687名。二是配齊力量。堅持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選拔黨性強、具有一定工作經(jīng)驗的1 0名黨員從事學員黨建工作,完善黨總支—學員黨建辦—班主任—各校區(qū)、系、班級黨支部網(wǎng)絡,加強幫帶和指導。三是搞好保障。分別在紅谷灘校區(qū)和陽明路校區(qū)各建立一個學員黨員活動室。每學期給每個黨支部300元活動經(jīng)費,主要用于保障黨支部購買復印學習資料、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及志愿者“百千萬”活動。每年預算10萬經(jīng)費,用于黨支部書記、委員培訓和黨建活動開支。
二、完善制度,構建長效機制。一是規(guī)范工作流程。針對學校學員臨時黨支部的實際情況和不同特點,學校制定了《學員臨時黨組織管理辦法》,制定班級黨支部的基本職責、工作流程,規(guī)范班長、書記和班委(團委)與支委的設置和遴選辦法。二是有效考核激勵。將學員黨建工作納入對工作人員的考核標準,在評優(yōu)評先時把黨建工作作為一項重要指標。讓優(yōu)秀班主任、優(yōu)秀黨支部書記和優(yōu)秀志愿者上臺受獎,強化儀式感和光榮感。建立志愿者服務臺賬,將開展的各類活動和取得的成效逐項記載,對積極投身黨建工作和志愿者服務活動的人員給予免費增報1門培訓班次的激勵,并進行公示宣揚。三是守好安全底線。采取購買老年人意外責任險、簽訂志愿服務承諾書、嚴格活動組織程序、完善安全風險處置預案等辦法,減少老年人思想顧慮,降低各種風險系數(shù)。
三、搭建載體,提升組織活力。針對老年大學學員每周只有一至兩次課程的實際情況,堅持從實際出發(fā),以效果為重,優(yōu)化黨建活動的流程,豐富靈活載體形式,強化黨建活動的吸引力。堅持每兩個月至少召開一次支委會,每學期組織一次黨課,每學期組織一次主題黨日活動或志愿者服務活動。用好用活五種載體:一是微黨課學習。參加全市老干部黨?;驅W校組織的紅色黨課學習。堅持教學思政,強化教學思政意識,利用好課前、課后十分鐘時間開展微宣講、微教育,結合專業(yè)教學做到既教書更育人。在黨員微信群中開展經(jīng)常性的學習討論和交流,定期推送學習資料,用正能量占領學員思想陣地。二是開展革命傳統(tǒng)教育。立足南昌地區(qū)紅色資源,到八一起義紀念館、方志敏紀念館、小平小道、陳云紀念館、黨章紀念館等黨性教育基地開展現(xiàn)場教學、體驗式教學,從紅色基因中汲取強大精神力量。三是舉辦“初心故事”講壇。邀請老黨員、先進模范人物,采取演講、分享會等形式,回顧入黨歷程、講述初心故事,增強守初心、擔使命的思想和行動自覺。四是開展“百班千人進萬家”活動。結合本班專業(yè)特點,單獨或聯(lián)合相關專業(yè)班級開展“百班千人進萬家活動”,推動助老扶幼進萬家,高雅文化進萬家、文明創(chuàng)建進萬家。五是辦好老年文化藝術節(jié)。開展書畫、攝影主題展覽、專場演出和比賽等活動,為老年人提供展示陽光心態(tài)、體驗美好生活、奉獻公益愛心的良好平臺。圍繞重大紀念活動主題和省委、市委工作大局,自編自創(chuàng)自演文藝節(jié)目和藝術作品,讓老同志既教育娛樂別人、更教育升華自己。
四、加大宣傳,擴大社會影響。一方面,加強內部宣傳引導。在《南昌老年教育》和學校微信公眾號開設學員班級黨建工作專欄,利用各種時機和場合進行宣傳發(fā)動,激發(fā)投身黨建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大家普遍感到:在學員班級建立黨支部,在老年大學建立臨時黨組織不是多此一舉,更不是作秀擺樣。找準了合適的活動載體,臨時黨組織能夠煥發(fā)出強大的生機活力;在老年大學組織建立學員臨時黨支部更能夠促進辦學。另一方面,著力擴大社會影響力。開展黨建+志愿者服務活動,發(fā)揮各班級的專長,以豐富多彩的活動回報社會,送文化惠民淳風、送關懷扶老恤幼、送愛心服務社會。赴軍營、社區(qū)、敬老院、孤兒院、監(jiān)獄等地進行演出,開展義務書寫春聯(lián)、攝影攝像、手工編織等活動;到有條件、有需求的街道(鄉(xiāng)鎮(zhèn))、社區(qū)(村)和中小學校,幫助組建合唱團、小樂隊、戲曲、太極、瑜伽、唱歌、書法、繪畫學習班或共建文化站。還積極參與文明城市創(chuàng)建,倡導和帶頭開展文明出行宣傳、垃圾分類示范、擺放共享單車、良好家風培育等活動。
實踐證明,通過在老年大學加強黨的建設和全面領導,在三個方面發(fā)揮了明顯作用:一是讓離群的黨員溫暖歸隊。老年人退休后逐漸脫離了社會,有的長期不參加組織生活,心態(tài)會發(fā)生變化,失落孤寂,負面情緒增加。建立臨時黨組織,讓老年學員黨員有了“回家”感,有了“離崗不離黨,退休不褪色”的展示平臺,有了歸隊的喜悅心情,有了信仰的價值回歸,有效抵制了某些社會不良風氣對老年人的影響。二是解決了班級管理中的現(xiàn)實問題。老年學員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接受政治思想的洗禮和黨性作風的錘煉,為老年大學的發(fā)展增添了新活力。黨支部讓班級管理工作如虎添翼,為完成學習任務提供了堅強的思想和組織保障。三是為黨和人民的事業(yè)凝聚了正能量。老年學員充分發(fā)揮智力優(yōu)勢、經(jīng)驗優(yōu)勢、技能優(yōu)勢,用實際行動宣傳文明、施展才華、提升自我、服務社會,積極在培育家風、社區(qū)服務、扶貧濟困、文明創(chuàng)建、文化服務、環(huán)境保護、關心教育下一代等方面履行社會責任,在校園內外、全市上下展示了良好形象,使學校的凝聚力和正能量越來越強,組織力和號召力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