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海門市實驗幼兒園 黃妍君
在學前教育中,由于其接受能力有限,大部分教學內容以學生的語言表達及繪畫為主,在這兩種教學方式下,許多教師由于自身經驗能力有限,依然持有較落后的教學觀念,認為幼兒在學校中只要玩得開心,不出教學事故就是辦學宗旨。這種錯誤觀念導致幼兒教師不重視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以及繪畫能力的教學,依然用固定的教學模式來規(guī)范幼兒行為。
在繪畫教學中,培養(yǎng)幼兒發(fā)現美、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是貫穿課堂始終的目標,但在教學中,很多教師將孩子的熱情擋在門外。我曾見過一個課例:教師在課堂上給孩子發(fā)下白紙,公布了今天要畫的主題是動物,開展討論環(huán)節(jié),幼兒開始興高采烈地和同伴討論今天要畫什么動物,然而才過去1分鐘,教師卻強制中止孩子的討論,開始規(guī)定畫獅子、老虎。在繪畫過程中教師將自己的畫展示在黑板上,孩子們換一種顏色涂時,教師立刻指導孩子用展示圖片中的顏色。最終,教師選出與展示圖片最相似的幾幅圖片作為優(yōu)秀作品,讓本來生動的一堂繪畫課變成了臨摹課。
在學前教育繪畫中,教師不但壓制幼兒的語言表達,更嚴重的是壓制幼兒的天性,限制想象力。在教學中,很多孩子會有奇奇怪怪的想法,比如魚兒為什么不能在天上飛,動物怎么都是四條腿,在教師思維中,這些想法是荒謬的,和大人認知的世界是相悖的、錯誤的。教師習慣用自己的思維定式限制幼兒,如畫畫的紙只能是長方形或正方形、畫畫時要將整張紙都涂為五顏六色才能稱為漂亮、自行車的車輪只能是圓形、樹葉的顏色都是綠色……
這些思維雖然在大人眼中是正常的,卻無形中扼殺了幼兒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孩子們的翅膀,而在學前教育階段,很多教師卻認識不到這一點,在繪畫上用大人世界的枷鎖禁錮了孩子的想象。
在學前教育中,幼兒的表現基本由教師“一錘定音”,很多家長只聽取教師對幼兒的評價,但從客觀角度來說,教師看到的只是一方面,許多孩子在教師面前表現較為羞澀,但在同學之間卻表現得極為開朗,教師對幼兒的評價難免帶有個人色彩。在學前教育中,評價主體只有教師的問題存在已久,這不僅會讓家長忽視幼兒的優(yōu)點,也不能引導孩子對自身形成全面客觀的認識。
要解決在學前教育中的問題,教師要首先轉變教學觀念,在日常繪畫教學中留有足夠時間去傾聽幼兒的想法。前例中的課堂中,教師要本堂課的教學目標是幼兒畫動物,首先教師應該問問大家:“小朋友們,你們上一次去動物園見到了哪些動物呢?”就此問題開展討論以及展示環(huán)節(jié),讓幼兒表達,說出自己見過哪些動物,自己最喜歡的是哪一種動物,教師這時繼續(xù)發(fā)問:“那么在你眼中,這種動物長什么樣子呢?”引導孩子對動物的具體特征進行描述,如果教師發(fā)現孩子說出了一些不同于常理的特征,不應急著否定,應該繼續(xù)問問幼兒:“為什么在你眼中它應該是這樣的呢?”有時幼兒的理由能說服教師。在課堂過程中,教師要淡化自己角色意識,從幼兒角度出發(fā),用幼兒的語氣與其交流,這樣往往能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說畫”教學中,教師最應當重視幼兒的想象能力,如果學前教育出的都是“一模一樣”的模范兒童,那么學前教育也就失去了本有的色彩。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轉化固有思維,培養(yǎng)幼兒的繪畫主動性,萌發(fā)幼兒的想象力。如前面提到的自行車車輪,在繪畫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方形輪子展示在黑板上,并啟發(fā)學生思考:“孩子們,想一想,方形輪子能在路上前進嗎?”鼓勵幼兒思考和想象,最后向學生展示在特定路上方形輪子是可以前進的。再如樹葉的顏色,樹葉只有大家畫中的綠色嗎?還有紅色的楓葉、橘黃色的銀杏葉子、紫色的紫蘇葉……
世界的顏色是豐富多彩的,重要的是教師能夠看到這些顏色,能用多樣化、靈活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拓展繪畫學習中的思維。
在“說畫”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采用豐富的教具引導孩子先進行說、再進行畫,如教學生裝飾時,可以用白紙做出立體花瓶,引導學生用手中的畫筆對這個空白花瓶進行裝飾;教幼兒畫動態(tài)動物可以引導幼兒制作一個活動的動物,形態(tài)可以是躺著、坐著、趴著……
再讓幼兒看一看、想一想、說一說、畫一畫,這樣幼兒畫出的動物也會更加活靈活現,能幫助幼兒在繪畫方面快速建立興趣。另外,教師可以將幼兒的畫變成“現實”,例如在教幼兒畫魚兒時,教師經常會看到孩子們畫出的顏色各異、形狀不同的魚兒,要鼓勵幼兒表達想法:“你為什么認為魚兒是這樣的呢?”同時引導幼兒動手操作:“大家能把自己畫中的魚兒變成真的嗎?”之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用彩色手工紙將其畫中的魚兒化身為“能動的魚兒”,這樣的教學過程更加富有趣味性,不僅保護了幼兒的表達欲望、認可了幼兒豐富的想象力,還能加強幼兒的動手能力,令幼兒對繪畫產生濃厚興趣。
沒有兩片樹葉完全相同,也沒有兩個幼兒完全一樣,所以教師要用多元化的評價系統(tǒng)顛覆原有的單一評價系統(tǒng)。
陶行知先生曾說,培養(yǎng)幼兒創(chuàng)造力的基本方法是“解放孩子的頭腦、雙手、眼睛、嘴巴、空間、時間”。所以在日常教學的評價環(huán)節(jié),教師應采用幼兒自評、互評的方式,同時注意為幼兒營造寬松的課堂氛圍,讓幼兒有話說、敢說話,同伴之間能夠互相看到彼此的優(yōu)點,同時教師要在這個過程中從領導者轉化為傾聽者,傾聽孩子們內心的聲音,與孩子們做朋友,在與幼兒建立良好情感的基礎上給予應有的指導。
在學前教育中,“說”和“畫”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就像人類的左右腦,分別管理不同區(qū)域,二者缺一不可。繪畫就像孩子們內心世界的具象化表現,教師只有捧著真誠的心靈,用心領悟,才能逐漸將“說畫”貫徹在教學中,逐步提升幼兒的課堂情感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