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嬌 曾鳳媚 黃星晨 陳宇鵬
(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 廣東 廣州 510800)
建筑使用后評價(POE)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fā)去檢討設計,在我國以滿意度評價法應用最為廣泛。當滿意度評價的受測者樣本量足夠大,通過求各評價指標的得分平均值,能夠較為客觀地反映出使用者的總體滿意程度。這種評價方法可以避免極端個例對評價結果真實性造成的干擾,但如若不對受測者進行詳細的群體劃分和數(shù)據(jù)分析,它也會因此埋沒因群體差異所致的特殊訴求。然而在有些情況下,這些特殊需求是不可被忽略的。本研究以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圖書館為操作客體,采用關注群體差異的適用性評價法的相關操作進行調(diào)查,同時以滿意度評價做對照研究,以期發(fā)現(xiàn)各類使用者群體那些合理的特殊需求。
1993 年,杰拉爾德·戴維斯(Gerald Davis)等人研發(fā)出了關于建筑適用性的使用后評價方法[1],用于調(diào)查辦公建筑使用者的需求與其辦公地點的契合程度。該方法需事先制定一套具體的評估標準,在獲取使用者需求時,由各類使用者群體代表組成“核心小組”,對照評估標準集體討論,共同決定出每個指標的需求等級。“核心小組”所包含的使用者群體類型越全面,最后制定出的需求等級就越符合總體情況。本研究將運用適用性評價法的評價標準制定方法和小組討論的形式展開調(diào)查。
(1)研究對象:研究客體是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圖書館,研究主體是圖書館的主要使用者——學生。
(2)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運用了文獻研究法、實地調(diào)研法、詞頻統(tǒng)計法、適用性評價法、滿意度評價法和比較法。通過文獻研究法獲取研究客體的相關信息,了解適用性評價和滿意度評價的操作流程;通過實地調(diào)研初步了解目標建筑的使用情況;通過詞頻統(tǒng)計法建立高校圖書館評價指標集;通過滿意度評價與適用性評價的調(diào)查及數(shù)據(jù)比較,發(fā)現(xiàn)不同使用群體的特殊訴求。
通過在中國知網(wǎng)搜索關鍵詞的方式,查找有關高校圖書館設計及其使用后評價的文章,提取文獻涉及的相關指標作詞頻統(tǒng)計,經(jīng)歸納和篩選,最終得到“建筑選址”“交通流線”“功能布局”“物理環(huán)境”“外觀造型”“管理服務”“消防疏散”“清潔”“建筑節(jié)能”“無障礙設計”“人性化設計”這11 個指標的高校圖書館評價指標集。
3.2.1 適用性評價標準設計
適用性評價標準采取5 級制,研究者事先對每個指標進行隔級描述,使受訪者有統(tǒng)一的評價標準。例如,在描述“交通流線”這個指標時,5分標準是“內(nèi)部交通順暢;樓電梯間位置明顯、易尋,指示標志清楚;去往圖書館各處的路徑明確、易尋,樓層索引清楚;門廳、走道等交通空間尺度得當,交通面積合理”。3 分標準是“內(nèi)部交通不迂回;主樓梯或電梯位置較明顯,部分樓梯間位置不甚明顯但可以找尋;大多數(shù)使用者在圖書館內(nèi)沒有尋路困難,但少數(shù)人需要幫助;門廳、走道等交通空間的尺度不會造成不適,交通面積不存在明顯不夠或浪費”。1 分標準是“內(nèi)部交通不順暢或迂回;樓電梯間位置不明顯,難以找尋;大部分使用者在圖書館內(nèi)容易迷失方向;門廳、走道等交通空間尺度不合理,存在明顯的面積不夠或浪費”。
3.2.2 滿意度評價調(diào)查問卷設計
滿意度調(diào)查問卷采用李克特5 級量表法,每一個問題需要與適用性評價標準的內(nèi)容相一致,但考慮到受訪者都是獨立個體,為避免作答時間過長而降低答案的真實有效性,滿意度調(diào)查的問題需進行簡化。如對“交通流線”這個指標進行評價時,問題被設計為“您對圖書館的內(nèi)部交通流線(交通順暢程度、樓電梯間識別性、路徑導向性、交通空間大小及面積等)的便捷程度是否滿意”。
3.3.1 適用性評價流程
為保證核心小組盡可能包含所有使用者類型,首先對該圖書館的使用者進行分類,主要可分為男女生,文科與理工科生。每個核心小組7 到8 人,男女比、文科與理工科學生比均應接近1:1??紤]到建筑與非建筑專業(yè)學生在評價同一建筑時的角度會有所不同,故保證每組都有1 名建筑專業(yè)學生。
2019 年6 月24 日,在校園內(nèi)尋找符合要求的圖書館使用者組成核心小組進行座談會,向其說明如何使用建筑適用性評價標準,之后,參評者集體討論,共同確定各評價指標的最終得分,并總結理由。共組建3 個核心小組進行評價,最后求每項指標的平均得分。
3.3.2 滿意度評價流程
2019 年6 月21 日和22 日,在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圖書館內(nèi)共發(fā)放滿意度調(diào)查問卷203 份。采用現(xiàn)場作答與回收的方式以保證效率,問卷回收率和有效率均為100%。之后求得各指標的平均得分。
適用性評價與滿意度評價的結果及其數(shù)據(jù)比較如表1 所示。
通過表1 可以看出,除了“人性化設計”這一指標外,其余所有指標的適用性評價結果均低于滿意度評價,但對于大部分指標而言,兩者的分差不會太大。差異較大(分差在1 分以上)的指標按順序依次是“建筑節(jié)能”“無障礙設計”和“建筑選址”這三個。對“建筑節(jié)能”這個指標,本研究推測,在進行滿意度評價時,大多數(shù)圖書館的使用者由于缺乏建筑專業(yè)知識,僅憑自身感受,打出了一個不算太低的分數(shù),而在適用性評價中,有工科生會注意到圖書館內(nèi)玻璃蓋頂?shù)耐ǜ叽笾型苯訉е孪募究照{(diào)負荷過大、各樓層溫度不均,這一觀點的提出引起了女生組員的共鳴,她們表示女生因不喜歡爬樓而常選擇在低層學習,但圖書館夏天開空調(diào)時低層往往很冷,故而核心小組給這一指標的最終打分較低。對于“無障礙設計”這一指標,推測在滿意度評價中,大部分受測者因用不到相關設施而未給予過多關注,但小組討論時,建筑專業(yè)的同學則會提出圖書館的無障礙設計做得還不到位,諸如無障礙衛(wèi)生間被改成茶水間的做法是不合規(guī)范的。最后,對于“建筑選址”這一指標,大部分使用者都因圖書館交通便利、周邊環(huán)境優(yōu)美而給了高分,但小組討論時,有女生認為圖書館周邊喬木過少,夏天非常曬。綜上所述,本研究可以證明,少數(shù)人的特殊需求,或是大部分人在獨立思考時未能考慮到的一些合理需求可以在適用性評價的小組討論中得到申辯,并最終被集體所采納。這也能夠解釋為什么在適用性評價中,各指標的得分會普遍略低于滿意度評價的結果。
表1 適用性評價與滿意度評價的結果比較
實際上,在建筑使用后評價中,那些被“大樣本量”所淹沒的合理訴求也往往是設計容易忽略的問題。誠然,設計意味著要有所取舍,但依然有許多問題只需在設計細節(jié)上做出些許改變就能得到極大改善。建筑終歸要服務于人,建筑師應當關注使用者的群體差異,給予更多人文主義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