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楷征/北京市十一學校高一年級學生
從初中的第一節(jié)生物課我就喜歡上了這個學科。因為生物課不僅有著豐富有趣的實驗,還能帶領我們探索人類與大自然之間的奧秘。于是到了高中我仍然選擇了生物作為選考科目。
令我驚訝的是,高中生物的學習模式與初中大相徑庭。老師不再按照教材中的內容劃分一課課地講解,而是將教材中的內容重新編排,形成更加科學、系統(tǒng)的大單元內容,讓我們先行自主學習。在開啟了第一個大單元《細胞的結構及其功能》的學習后,我拿到了教研組老師精心設計的單元學習手冊,我能夠從中清晰、完整地獲知單元的學習目標、全部的學習任務和單元總課時。根據這些,我要自主規(guī)劃完成任務的時間節(jié)點,并遵循節(jié)點提交作業(yè)。
面對學習方式的改變,我希望有更多新鮮而深刻的收獲,同時也有困惑,首先我就被手冊中詳盡的安排和內容嚇了一跳,看起來要完成的任務不少,可我還沒明確解決思路。好在老師馬上介紹了學習形式,并對如何執(zhí)行單元任務和整個單元學習流程做了詳細解釋。于是,我明確了每個分任務的意義,它們分別對應著不同的學習目標,也對應著教材中不同模塊知識的運用。而核心任務的完成需要每個分任務的落實作為支撐與基礎。
之后,我再次閱讀單元的核心任務——“細胞招聘”,并深深地被老師設計的情境吸引了?!凹毎衅浮?,就是圍繞著生物體內的“細胞”作為一個獨立的“企業(yè)”“招聘員工”,以及組成細胞的“細胞結構”作為“應聘職員”展開的內容。經歷了本單元的學習后,我要扮演它們中的一員,比如胰島B 細胞、溶酶體等,并為它設計一份“簡歷”。手持這份“簡歷”,我要在小組成員的“職場”中,精準地找到適合自己的“企業(yè)”或者“員工”去面試,并對所代表的細胞或細胞結構的特點、功能、意義進行陳述。這樣令人耳目一新的活動形式,極大地激發(fā)了我的學習興趣,我感受到是帶著明確目標去學習。
為了完成單元的核心任務“細胞招聘”——制作一份細胞結構的“應聘簡歷”,我就要帶著目標自學了。當我在自學時遇到問題時,我會和同學討論或是找老師答疑。雖然一開始有些費力,但因為是自己主動進行了“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循環(huán),我發(fā)現(xiàn)自己的思辨能力和總結能力不斷提高,學習狀態(tài)漸入佳境。隨著自學的深入,我也需要逐步完成單元的分任務:小組制作細胞膜的模型、合作完成各種探究實驗并填寫報告、獨立完成學習診斷和單元模式圖等。這個過程中,我不僅能夠將教材上的知識真實地運用起來,合作與溝通的能力也得到了鍛煉!
這樣的學習模式不僅提升了我自主學習、小組合作、自我監(jiān)督、執(zhí)行規(guī)劃的能力,還讓我安排時間更靈活:如果哪一天其他科目任務過多,就可以調整規(guī)劃,提前或延后完成生物任務。最重要的是,各類任務從多個角度深化了我對單元知識的掌握和理解。
當我完成了所有大單元知識的學習和分任務的落實后,我才能夠全面地利用已有知識,再查閱資料補充,進行“細胞招聘簡歷”的制作。此時,我才能夠用整合梳理的形式,在核心任務里輸出本單元學到的知識,并且更加完備地展示自己對知識的理解。最終,我在核心任務里設計了溶酶體的“應聘簡歷”,包括了溶酶體的功能、結構以及我自行總結其特點所設計的“應聘宣言”等。接下來,我和小組成員召開了“招聘會”,我們都能準確地闡述自己所代表細胞的相關知識,找到了適合自己的“企業(yè)”或“職員”。最后,我們還對彼此的表現(xiàn)進行總結與評述,提升了自己多層次的能力,也深化了對于大單元知識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