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qū)育才實驗小學 李曉佳
時下,隨著人與人之間交流模式的轉變,網(wǎng)絡社交平臺在人們的社會交流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同時,學校與社會也普遍開始關注這一交流平臺在教學中的運用,成為小學語文教育變革發(fā)展的風向標。在重在考查學生認讀和拼讀能力的語文拼音教學中,教學評價一直是教師所關注的熱點,在日常的拼音教學中起著關鍵作用。將小學語文拼音教學成果的評價投放到家長、學校乃至社會之中,教學評價能最大程度地發(fā)揮出其魅力。
拼音“過關”,基本以口頭評價為主,孩子一個個走到教師面前拼讀音節(jié),形式單一。學生只是完成“過關”任務,并未真正感受到拼音學習的樂趣。
教師提出“過關”這一評價拼音學習的要求,學生只是被評價,沒有評價自己或他人的機會。
拼音學習有其特殊性,重在認讀和拼讀能力培養(yǎng)。因此,人人“過關”是拼音教學中,必要的教學手段。但一個個孩子輪流在教師面前拼讀“過關”,耗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但每個孩子分到的時間、受到的關注很少。因此,雖然“工程浩大”,但是效率低下,效果也不理想。
家校架起合作的橋梁,對孩子們的學習和成長有著不容小覷的作用。由于拼音學習的特殊性,需要“聽”“讀”,不少家長存在不熟悉拼音、拼讀不準確等問題,因此孩子回家拼讀給家長聽以鞏固每天所學的內容,對家長是個挑戰(zhàn)。
基于以上現(xiàn)狀,筆者認識到了拼音教學評價需要進一步改進,因此,制定了“微信打卡”教學評價策略,以強化對學生拼音學習的評價。
“微信打卡”網(wǎng)絡交流平臺拼音教學評價,是為學生拼音學習設計的一種新型的教學評價方式。家長將孩子每天在家讀拼音的情況拍成“視頻”“圖片”“語音”的形式,在教師組建的班級拼音打卡圈中發(fā)布,學生、家長、學校、拼音學習愛好者等就可以“圍觀”,并參與評價。
本次拼音學習評價實踐載體研究是一項強調“多元化”的語文教學評價實踐活動,因此,具有“作品”層次多元化、人員多元化、評價方式多元化的“3多特性”。
1.“作品”層次多元化:不同的孩子接觸拼音學習的時間存在差異,“微信打卡”可以將孩子們的拼讀情況更多層次地展現(xiàn)出來。
2.人員多元化:方式的多元化也決定了人員的多元化,學生、家長、教師、教育同行等各類人員會不斷加入到“微信打卡”行列中,改變了以往關注人員單一的局面。
3.評價方式多元化:以上“2多”是重要的基礎和前提,在“微信打卡”交流平臺上進行“作品”層次多元化和人員多元化的展示,呈現(xiàn)出多元化的評價方式,改變了在平時的拼音學習中口頭評價的局面。
語文課程評價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學習,評價應該突出診斷和發(fā)展功能。
1.教師發(fā)布每天所學拼音課后練習“拼讀示范視頻”,打下評價基礎。
微信中的“小打卡”這一網(wǎng)絡交流平臺,功能強大,操作起來十分便捷,可以上傳圖片、視頻和音頻來打卡。筆者用自己的微信號建立了一個微信打卡圈,并編輯好相關的基礎內容,取好“小打卡”的名稱——“103班拼音學習打卡”。筆者通過錄制的當天所學拼音視頻,將微信小打卡推薦給家長。家長通過筆者分享的鏈接,加入到“103班拼音學習打卡”群中,完成以孩子名字作為昵稱的注冊,形成了一個形式類似于“微信群”、功能類似于“微信朋友圈”的“103班拼音學習打卡”圈子。
孩子和家長共同欣賞教師的小打卡——“拼讀示范視頻”,幫助家長了解孩子在課堂上拼音學習的情況,為“拼音教學評價”中“家長評價自己孩子”“小朋友間相互評價”“家長評價其他孩子”打下了重要基礎。這也極大地鼓舞了孩子學習拼音的熱情,有利于孩子主動積極地參與拼音教學活動,扎扎實實地促進他們改變在拼音學習中出現(xiàn)消極和倦怠等現(xiàn)象。
2.“小打卡”平臺實時分享各層次“作品”,助推家長及學生實時評價。
在教師的引領下,每一位孩子都用視頻或音頻的方式錄制好當天所學的拼音拼讀的“作品”,分享到教師所建的“103班拼音學習打卡”圈中。家長在幫助孩子錄制“作品”的過程中,形成了對孩子今天所學拼音掌握程度的評價,在分享音頻或視頻“作品”時,用文字記錄孩子當天的拼讀表現(xiàn),就是對孩子拼音學習的實時評價。實現(xiàn)了“家長評價自己孩子”的教學評價,好的“作品”會引起打卡圈里家長的共鳴,鼓勵孩子更加用心,營造“你爭我趕學習拼音”的良好氛圍。面對相對弱一點的“作品”,可以及時將建議傳達給家長及孩子,幫助孩子更好地學習拼音,實現(xiàn)了“小朋友間相互評價”“家長評價其他孩子”的拼音教學評價。
3.教師實時評價,提高拼音教學效率。
微信打卡,讓教師隨時隨地都可以點開打卡小程序,對每一位孩子每天的“拼音打卡”進行觀看、傾聽,在小程序上用“文字”“語音”“視頻”或“圖片”的形式對孩子的拼讀情況作出實時的評價和指導。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提升了拼音教學的效率。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教師實時的評價對孩子課后的鞏固,起到了無形的督促作用。
綜上所述,“微信打卡”這一平臺的運用,以一種最輕松的方式,將學生每天學習拼音的情況呈現(xiàn)和展示出來,以便學生、家長和教師可以隨時評價相關“作品”。
對學生拼音學習應采用多樣的評價方式,在肯定學生的發(fā)展和進步的同時,也要使學生明確其需要改進的不足之處及發(fā)展方向,“微信打卡”正可以將其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
“拼音打卡”如果一成不變地每天進行,孩子和家長的新鮮感一過,難免流于形式,甚至變成一種負擔。怎么辦呢?會哄會“騙”永遠是教師得以“縱橫教壇”的必殺技。
1.每天將讀得棒的“作品”,在班級微信及朋友圈分享。
及時分享是“妙招”。每天從“拼音打卡”的“作品”中選出一些讀得不錯的“作品”,分享到班級微信群中。家長和孩子們知道教師如此關注,必然“干勁十足”,希望獲得教師和大家的認可,由此形成了“你追我趕”的學習熱潮。
2.拼音打卡展示周,評選出“拼音小能手”和“拼音進步之星”。
在整個拼音教學的“教程”中,開展 “拼音打卡展示周”活動,評選出“拼音小能手”或“拼音進步之星”。拼音的學習是熟能生巧的過程,人人都有機會成為“拼音小能手”或“拼音進步之星”,以此來激勵孩子學習拼音的熱情。
1.“拼音學習打卡”促進家校緊密聯(lián)系。
最適合孩子學習和成長的環(huán)境,無疑是家校緊密相連、融洽溝通共同營造的。通過“拼音學習打卡”,家校關系無形中密切了,也助推了教師工作的開展及孩子的發(fā)展。
2.“拼音學習打卡”促進合作學習氛圍的形成。
用網(wǎng)絡平臺“拼音學習打卡”的方式來展示、評價拼音教學,打破了以往教學相對“嚴肅”的局面,在輕松活潑、互幫互助的氛圍中,鞏固、評價了拼音學習,促進了合作學習氛圍的形成。
3.“拼音學習打卡”提高拼音教學的效率。
“今日事今日畢”,教師隨時隨地都可以對孩子的拼音學習進行“過關”評價。家長、學生和教師的共同關注及評價,也奠定了拼音學習的重要地位,大大提高了拼音教學的效率。
4.“拼音學習打卡”激發(fā)語文學習的興趣,促進孩子全面發(fā)展。
實踐證明,“拼音學習打卡”讓原本相對枯燥的拼音學習變得趣味十足,充分激發(fā)了孩子語文學習的積極性,提升了孩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對促進孩子全面發(fā)展有著不可小覷的作用。
“微信打卡”拼音教學評價革新了拼音教學評價模式,將學校評價轉化為“家長評價自己孩子”“教師評價學生”“家長、孩子評價其他同學”的綜合評價形式。一旦形成了“打卡交流圈”,班級里孩子的拼音學習就會受到超過“1+2”(即教師+父母)的關注,并且極有可能受到熱捧,從而引發(fā)內心最真實客觀的評價表達。這樣的評價孩子容易接受,也能讓拼音教學的評價發(fā)揮出最大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