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海安市墩頭鎮(zhèn)中心小學 陳寶芳
寫作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提升學生素養(yǎng)的重要渠道,能為他們的一生發(fā)展奠基。但當前的語文教學中存在著學生不喜歡寫作、甚至為寫作而頭疼的現(xiàn)象,這讓寫作成為他們發(fā)展的瓶頸。之所以會這樣,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進行多元寫作,沒有挖掘學生寫作的潛能,沒能將寫作對接他們的最近發(fā)展區(qū)。
一般來說,古詩詞言簡意賅,畫面感特別強,這給學生的想象提供了空間,他們可將古詩詞改寫,加入一些可能發(fā)生的,原文本又沒提到的情節(jié)。這樣的改寫,既能讓學生加深對古詩詞的理解,又能促進學生寫作素養(yǎng)的提升。
以統(tǒng)編教材六年級上冊孟浩然的《過故人莊》為例,教師讓學生對“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這句話進行改寫。學生先想重陽節(jié)大概在什么時間,會有怎樣的景象;孟浩然是一個人來,還是會帶上朋友一起來;賞菊花的時候是不是一定要喝上一些酒,他們的心情怎么樣;孟浩然會在酒桌上說些什么,除了桑麻,會不會還有一些有關詩歌創(chuàng)作方面的話題。他們會將自己的想法與同學溝通,這個交流的過程又是寫作能力進一步發(fā)展的過程。教師還可讓學生按照課本的插圖,依據(jù)情境更直觀地改寫。還可以給學生介紹一些背景,讓他們能夠多一些景物的描寫,讓改寫更生動??梢?,改寫能讓學生的思維進一步活躍,讓學生的能力進一步發(fā)展。
多數(shù)小學生作文不好,跟他們平時練習得少有一定的關系。教師基本只在作文課才教學生怎樣寫作文,而作文課一個星期也就一次,這對提升學生寫作素養(yǎng)而言,顯然是不夠的。作文的提升需要學生有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有一定詞匯量的積累,有一定的生活歷練,也要有一定的技巧,而這些都不是一兩次訓練就能達成的。教師可以將寫作教學與閱讀教學結合,在寫作上給學生更多思考的時間,更多訓練的機會。
以統(tǒng)編教材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的《為人民服務》為例,讓學生品味文中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這句話從現(xiàn)代社會中各舉一個人物事例。這對學生來說既是寫作上的歷練,也是挑戰(zhàn),學生先要領會原文本的意思,然后才能舉證。學生想到了在疫情期間為了救治病人而犧牲的那些醫(yī)務人員,于是寫道:“在和平時期,為了人民的生命而樂于奉獻的人,他的死比泰山還重。在戰(zhàn)爭年代賣國求”榮,與人民為敵的那些漢奸,他們的死輕如鴻毛?;陂喿x文本補寫是一次深度閱讀,也是開拓式寫作。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通常情況下,學生怕寫作大多是因為沒東西可寫,讓他們在生活中思考,在生活中觀察,在生活中寫作,會給他們的寫作插上飛翔的翅膀。
首先,教師要將教室搬到大自然中去,讓學生去觀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讓他們去描寫看到的事物。他們將眼睛對著自然,將耳朵對著萬物,將情感對著生活,將大腦對著周圍的一切,就會覺得可以寫的東西太多。有學生說:“蔚藍天空的白云看多了,感覺自己就像到了老舍筆下描繪的大草原,那些白云就是慵懶行走的羊群?!庇袑W生說“學校梧桐樹上的那個鳥窩一共有四只小鳥,因為觀察到老鳥嘴里叼著蟲子來過四次;還說聽到了小鳥的叫聲,感覺起碼四個?!睂懽髋c自然對接,學生的視野一下子就開闊了。
其次,教師可讓學生寫自己生活中經(jīng)歷過的事情。冬天,一個家長來給孩子送圍巾,外面很冷,隔著窗戶還能看到他凍得通紅的臉。當孩子快樂地拿著圍巾準備回教室的時候,我讓他摸一摸他父親的手,沒想到孩子回教室卻哭了。后來他這樣描述:“本以為父親是一座大山,什么困難都能挺住。其實父親也挺不住寒冷,兩只手都是冰冷的,像鐵塊一樣。他之所以來,不是他不怕冷,而是他怕我在學校冷。那一刻我希望我能溫暖父親?!?/p>
有了生活的影子,學生的描寫不但真實而且生動。教師可在日常的教學中不斷捕捉可以用來寫作的生活素材,從而讓學生的寫作動能源源不斷。
學生的生活是多彩的,反映在寫作上也是多元的。寫作教學無疑是素養(yǎng)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寫作素養(yǎng)提升了,也能推動學生其他方面的素養(yǎng)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