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編輯 李運恒
深圳市當代藝術與城市規(guī)劃館
歷史大潮,逝者如斯,裹挾時間而去的同時,也留下了人類文明的稀世瑰寶。比如,路易十六的王后在被斬首前,秘密運往遠方的盒子;比如,那件用槍都打不透、縫滿末代沙皇珍寶的內衣……這些隱秘的歷史是如此驚心動魄。
每件珍寶,都是橫亙于真實與臆想世界的一面鏡子,讓你認識歷史,也看清人性。一場關于這些稀世瑰寶的展覽——“覺醒:文藝復興至二十世紀的宮廷珍寶”,正在深圳市當代藝術與城市規(guī)劃館(以下簡稱“兩館”),靜靜等待它們的覺醒時刻。
這場展覽,從籌備到落地,全部由中國團隊打造,參與者也幾乎都是新時代的年輕人。他們想身體力行地宣告:對這個世界的理解和對歷史的認知,中國年輕人正處在最通達的時候。無論是在文化的理解上,還是在展覽的呈現(xiàn)上,年輕人都擁有無窮的潛質和創(chuàng)造力。
即便再累再苦,策展團隊也希望為這些珍寶找到歸宿,而“兩館”就是最好的地方。從2007年開始征求設計方案,到2016年完工,深圳“兩館”從無到有歷經九年打磨。如今,它是深圳市規(guī)模最大的文化藝術場館,更是“覺醒”全球巡展的起點。
這個看似不規(guī)則、堅硬冷酷的建筑背后,有著自由開放的狀態(tài)和燃燒的生命力。從誕生的那一刻起,它就渴望以藝術重塑公眾、城市和社會空間,塑造以藝術為核心的未來生活方式,成為一個激發(fā)創(chuàng)造、呼吁行動的全球新藝術發(fā)生場。
“覺醒”全球巡展與“兩館”的相遇,既是緣分,亦是冥冥中最契合的選擇:雙方都想喚起公眾的美學生活意識、推動東西方文化藝術交流。
“覺醒”之名,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隱喻:一批古老的珍寶重見天日,是從時光之河中的覺醒,是一趟從文藝復興到20世紀的時光穿越之旅。
同時,這也是一段十年收藏史的脈絡梳理,是一場東西方藝術思維的交融,是一次對珠寶藝術的認知呼喚。它不只是一場展覽,更是重新獲取一種與過去連接的方式,讓這些稀世珍寶回歸到誕生時刻,回歸到被賦予重要期望和使命的前夜。
深圳市當代藝術與城市規(guī)劃館施工現(xiàn)場
建設中的深圳市當代藝術與城市規(guī)劃館
深圳市當代藝術與城市規(guī)劃館內景
策展人樊曉光思考展覽細節(jié)
“覺醒”空間設計之一“孔雀開屏”
“覺醒”布展現(xiàn)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