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初盛唐詩人對言志緣情說的傳述與發(fā)展

    2020-01-01 03:54:52劉青海

    劉青海

    對詩歌本質(zhì)的理論表述,在唐以前主要有言志和緣情兩種觀點(diǎn)。唐人對言志說和緣情說都有沿承,并且有所發(fā)展。在不同的階段,兩者之間存在著此消彼長的關(guān)系,與唐詩本身的發(fā)展形成較為明顯的呼應(yīng)關(guān)系。事實(shí)上,言志、緣情等詩歌本體論構(gòu)成了唐代詩學(xué)最基本的理論,對唐詩創(chuàng)作有深刻的影響。對此問題,學(xué)術(shù)界尚缺乏系統(tǒng)的討論。本文從回顧言志緣情理論發(fā)生發(fā)展的歷史出發(fā),以初盛唐詩文中對言志、緣情說的表述為研究對象,聯(lián)系初盛唐詩歌的創(chuàng)作實(shí)踐,試圖對上述問題作一初步回應(yīng),并以此就正于學(xué)界方家。

    有關(guān)詩言志的問題,學(xué)界已有相當(dāng)豐富的闡述。眾所周知,“詩言志”出于《尚書·堯典》(孫星衍70),朱自清《詩言志辨》稱其為中國詩學(xué)“開山的綱領(lǐng)”(194)。先秦時(shí)期,“詩言志”的詩學(xué)觀念相當(dāng)普遍,如《左傳·襄公二十七年》有“詩以言志”(楊伯峻1135)之說,《荀子·儒效》云:“詩言是,其志也”(王先謙133)。提法類似。已有學(xué)者對先秦時(shí)期“詩言志”說的發(fā)展歷史作過這樣的概括,“先為春秋行人賦詩所遵引,成為賦詩的原則,后來又經(jīng)先秦諸子從各自的立場加以闡述,其在先秦時(shí)代又有著很廣闊的綿延,可以說是先秦時(shí)代唯一的詩歌定義,并對后世產(chǎn)生深遠(yuǎn)的影響”(錢志熙6)?!霸娧灾尽钡木唧w內(nèi)涵,在先秦時(shí)代也是有發(fā)展的,概括地說,就是其“志”的內(nèi)涵有一個(gè)從表現(xiàn)群體意志向表現(xiàn)個(gè)體意志的演變過程。周代是政教國家建立的時(shí)代,存在樂教和詩教制度,“詩言志”是早期詩教體系的核心,因而“志”包含較多的政治與倫理內(nèi)涵,具有群體之志的性質(zhì),對此學(xué)界已有論述。戰(zhàn)國中期以后,王綱解體,樂教淪喪,“貧士失職而志不平”(宋玉《九辯》),詩歌逐漸轉(zhuǎn)向表現(xiàn)因“失職”而“不平”的個(gè)人之志,“志”也用來泛指人的思想、意愿、情感。

    漢代以來,《詩大序》又進(jìn)一步發(fā)展了從《荀子·樂論》《禮記·樂記》以來情、志相結(jié)合的思想,比較明確地提出了詩歌通過抒情來言志的特點(diǎn):它一方面肯定“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另一方面又強(qiáng)調(diào)詩歌是“吟詠情性”的,二者同時(shí)受到“禮義”的約束和規(guī)范(《毛詩正義》271),在情、志二者的關(guān)系上,更重視志(張少康 劉三富22)。漢代詩賦分流,賦體如體國經(jīng)野的京邑賦之類,主要表現(xiàn)群體之志即國家意志;劉歆《遂初賦》、崔篆《慰志賦》、馮衍《顯志賦》、曹植《愍志賦》等一系列“求志道志(詩以道志)之作”(饒宗頤),主要表現(xiàn)個(gè)人之志。后起的文人五言詩則以表現(xiàn)個(gè)人之志為主。漢末樂府如曹操《秋胡行》《步出夏門行》,皆以“歌以言志”卒章,可見“言志”本體觀在漢魏之際仍很普遍。從漢魏詩歌如仲長統(tǒng)《見志詩》,曹植、何晏《言志詩》可見,其對“志”的理解是很自由的,既指向體現(xiàn)群體原則的政治與倫理內(nèi)涵,也有對個(gè)體的思想情感和意愿的表達(dá),二者往往并不截然分開,而是緊密結(jié)合在一起的。

    漢末王綱解體,儒家禮教廢弛,個(gè)人情感的表現(xiàn)不再受到壓抑,在詩賦中的表現(xiàn)也相應(yīng)增加。而隨著表現(xiàn)內(nèi)容的拓展,詩歌的風(fēng)格和技巧也發(fā)生變化。這是一個(gè)標(biāo)志性的轉(zhuǎn)折,詩史從此邁入文人詩的時(shí)代。陸機(jī)敏銳地注意到此,提出“詩緣情而綺靡”(張少康71)的重要觀點(diǎn),使詩歌藝術(shù)中的“情”從狹隘的倫理領(lǐng)域進(jìn)入到廣闊的審美領(lǐng)域,情感作為獨(dú)立本體的地位得到確立,不再從屬于倫理。此后,沈約《七賢論》強(qiáng)調(diào)“人本含情,情性宜有所托”(嚴(yán)可均3117),劉勰《文心雕龍·情采》在宗經(jīng)的前提下提出“情者文之經(jīng)”“此立文之本源也”(詹锳1157),都承認(rèn)“情”是詩歌獨(dú)立的本體。與此相應(yīng),六朝文學(xué)創(chuàng)作也轉(zhuǎn)向?qū)Α扒椤钡姆e極表現(xiàn),新出的緣情說一度成為詩歌本體論的主流觀點(diǎn),其影響直至初唐詩壇。

    “緣情”說盛行的同時(shí),六朝時(shí)對詩歌言志的表述也并未中斷。如西晉潘岳《悼亡詩》“賦詩欲言志,此志難具紀(jì)”(王增文287),陸云《贈汲郡太守詩八章》“雖無贈之,歌以言志”(逯欽立701),鄭豐《答陸士龍?jiān)娝氖住つ仙狡湮濉贰霸娨匝灾?,先民是?jīng)”(722),東晉桓偉《蘭亭詩》“數(shù)子各言志,曾生發(fā)清唱”(910),北魏高允《答宗欽詩》“詩以言志,志以表丹”(2203)等等。再如江淹《雜體詩三十首·嵇中散康言志》;庾信《奉和永豐殿下言志詩十首》;梁武帝蕭衍曾“命沈約言志賦詩”(姚思廉480);簡文帝蕭綱《與湘東王書》謂“未聞吟詠情性,反擬《內(nèi)則》之篇,操筆寫志,更摹《酒誥》之作”(嚴(yán)可均3011),《與劉孝儀令悼劉遵》“酒闌耳熱,言志賦詩”(2999);甚至陳后主《上巳宴麗暉殿各賦一字十韻詩》也有“言志遞為樂,置觴方薦壽”(逯欽立2515)的表述??梢娂词乖谙騺肀徽J(rèn)為是以緣情綺靡為主的齊梁陳時(shí)代,尚存賦詩言志的傳統(tǒng),至少“詩言志”說的理論尚在傳承。當(dāng)然,這其中有些屬于一種習(xí)慣性的表達(dá),有時(shí)詩人則直接以“言志”來指代作詩這件事。至于創(chuàng)作實(shí)踐上,像左思《詠史》、陶潛《飲酒》、鮑照《行路難》、庾信《擬詠懷詩二十七首》等名作,也是以善于言志而著稱的。

    總的來說,先秦言志說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詩歌本體論,與儒家詩教有內(nèi)在的緊密聯(lián)系;而緣情說的產(chǎn)生是以漢末儒家禮教廢弛為前提的,多抒寫與政教人倫無關(guān)的情感與生活,在藝術(shù)技巧上更加重視聲律、對仗等技巧的錘煉。

    唐初一般作者對詩歌本體的認(rèn)識,仍在不自覺地延續(xù)著六朝的緣情說,而且主要是沿承陸機(jī)《文賦》“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的基本觀點(diǎn)。

    目前所見唐人最早有關(guān)本體論的表述,見于高祖武德七年(公元624年)釋法琳《對傅奕廢佛僧事啟》“莫不詩極緣情,而賦窮體物”(董誥4177)。其稱舉詩賦,全用陸機(jī)“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之說,這也代表了唐初文人對詩歌本體論的一般理解。貞觀四年(公元630年)或稍后,李百藥《贊道賦》以“異洞簫之娛侍,抒飛蓋之緣情”(633)論詩賦,與法琳“詩極緣情,而賦窮體物”相似,僅措辭略有變化。其后《北史·文苑傳序》云:“章奏符檄,則粲然可觀。體物緣情,則寂寥于世”(李延壽2778),則直接以“緣情”為詩歌的代稱。乾封元年(公元666年),令狐德棻《大唐故柱國燕國公于君碑銘》贊譽(yù)于志寧“緣情極綺靡之能,體物窮瀏亮之趣”(董誥611)。又上官儀《為李秘書上祖集表》稱美高宗“垂衣視典,探群玉之幽賾;虛己緣情,動兼金之歌詠”(697)。二人對本體的表述與上官體的“浮艷”風(fēng)格一致,在高宗朝宮廷詩風(fēng)中具有代表性。

    初唐詩壇對緣情說的傳述,基本上是簡單地沿襲六朝緣情綺靡之說。但也有一些詩人在傳述時(shí),將緣情與藝術(shù)構(gòu)思、表達(dá)等更具體的創(chuàng)作問題聯(lián)系起來。如乾封二年或稍后,于敬之《桐柏真人茅山華陽觀王先生碑銘》將“警思緣情”與“抽毫寫慮”并提(834)。所謂“警思”,即警策之思,在藝術(shù)上有求深求新的傾向。又石山輝《金賦》云:“無體物之奇策,失緣情之妙旨”(4415),崔融《報(bào)三原李少府書》云:“緣情體物,誠所不工;雕朽礪鉛,有時(shí)牽拙”(979)?!捌娌摺焙汀熬肌?,意思相類,正是“牽拙”“不工”的反面。上述三例,在表述“緣情”的同時(shí)兼重詩歌的藝術(shù)技巧,這也符合緣情說重視技巧的特點(diǎn)。

    唐初詩人在本體論上,主要是沿承陸機(jī)緣情說,在藝術(shù)上追求新警奇妙。但也有一些詩人在傳述緣情說時(shí),開始將其與教化、風(fēng)化之旨結(jié)合。這是值得注意的理論發(fā)展的新現(xiàn)象。如貞觀十八年(公元644年),許敬宗《為司徒趙國公謝皇太子寄詩箋》云:“竊惟化成天下,資系象以導(dǎo)洪源;體物緣情,自風(fēng)騷而綿列代?!薄盎商煜隆钡涑觥吨芤住べS卦》“觀乎天文以察時(shí)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周易正義》37)。此一理論在南北朝后期至初唐,一直作為人們認(rèn)識文學(xué)功能的主要理論出現(xiàn)。許《箋》將“化成天下”與“體物緣情”并舉,雖仍沿用陸機(jī)緣情說,但以詩賦為人文的代表,又兼顧詩歌的倫理之用。這當(dāng)然和答謝的對象是皇太子有關(guān)系,也體現(xiàn)出貞觀君臣渴望開創(chuàng)盛世的一種努力。長安元年(公元701年),武三思《大周無上孝明高皇后碑銘》云:“至若緣情體物,屬事比辭,取之以義方,先之以風(fēng)化。清詞海富,縟藻云繁。凡所著述,皆成典訓(xùn)”(董誥1069)。將“緣情”之作與“義方”“風(fēng)化”相聯(lián)系,視同經(jīng)典,也與前述法琳、李百藥全襲緣情說有所不同。從傳統(tǒng)的邏輯來說,教化之類的說法主要是與言志說相結(jié)合的。但這時(shí)候的詩人卻將緣情說與教化之旨相結(jié)合。這反映出唐初詩人對詩歌本體的體認(rèn),是以緣情為主流的。并且,上官儀以“緣情”稱美高宗,武三思又以緣情說贊美武則天之母楊氏,足見無論高宗還是武后都缺少對言志說的表述,其本體論總體上以傳述緣情說為主,也與此有關(guān)。

    上述諸例,許敬宗、李百藥、令狐德棻、崔融等人,都是唐初著名的文學(xué)家,且涉及賦、啟、書、碑銘、箋、表等公私文體。寫作的性質(zhì),則既有上書朝廷或皇太子的表箋,也有性質(zhì)為“大手筆”的碑銘,還有友朋之間的書札。論詩的對象,既有帝王、太子及其戚屬、重臣,也包括詩人自己。由此可見,當(dāng)時(shí)朝堂之上主流的詩學(xué)觀念,仍舊是沿襲六朝舊軌,以緣情說為主的,這也符合唐初詩風(fēng)的普遍傾向。

    當(dāng)然,正如前面所指出的那樣,言志說作為一種儒家正統(tǒng)的詩論,即使在齊梁陳時(shí)代也仍然有所傳述。再者,和緣情說相比,言志說的“志”有較多的政治倫理內(nèi)容,與儒家教化有內(nèi)在的緊密聯(lián)系。故歷代君王,無論其自身好尚如何,其對本體論的表述,常常以言志為尚,甚至在創(chuàng)作上有所體現(xiàn)。這方面唐太宗就是一個(gè)典型的例子。太宗“本好輕艷之文”(謝無量53),其詩多浮艷之作。以致“宮體之勢,初唐以太宗好尚,一時(shí)甚盛”(錢仲聯(lián)19)。但太宗是有為之主,私下里“戲作艷詩”是一回事,遇到君臣唱和的場合,則不宜提倡體制非雅、于教化無益的“艷詩”,而是標(biāo)舉“言志”。如其《帝京篇十首》序云:“故述《帝京篇》,以明雅志云爾?!?吳云3)又其《登三臺言志》《秋暮言志》,也是“詩言志”論的成功展示,雖仍不免于梁陳宮體形似寫物的積習(xí),但像《登三臺言志》之“扇天裁戶舊,砌地剪基新。引月擎宵桂,飄云逼曙鱗”(36),還是努力追求一種氣象和新意的。相比之下,許敬宗奉和之作,《奉和秋暮言志應(yīng)制》套語可厭,《奉和圣制登三臺言志應(yīng)制》屬于中規(guī)中矩的切題之作。

    但太宗賦詩言志的舉動,并沒有改變貞觀詩壇上彌漫的梁陳宮體綺艷之風(fēng)。當(dāng)時(shí)人對于詩歌本體的表述,也并未因此一歸于“言志”。畢竟對于一個(gè)成熟的詩人來說,有關(guān)詩歌本體論的表述往往是長期思考的結(jié)果,并且與其創(chuàng)作相一致的。相反,除上引太宗和許敬宗的唱和之作外,其余諸人對本體的表述基本都是傳述緣情說的。故太宗雖有賦詩言志之舉,對于當(dāng)時(shí)詩風(fēng)也未見有更大的影響。當(dāng)然,貞觀末年許敬宗、武周時(shí)武三思等人表述“緣情”的同時(shí),兼有“化成天下”“義方”“風(fēng)化”等政教內(nèi)容,后來以陳子昂為代表的復(fù)古詩學(xué)(包括言志說在內(nèi))之所以能夠很快地產(chǎn)生影響,緣情說內(nèi)在的求變應(yīng)該也是原因之一。

    高宗、武后時(shí)期,在朝之士有關(guān)詩歌本體的表述基本上是傳述緣情說的,已見前述。幾乎與此同時(shí),王勃、駱賓王、陳子昂等年輕的詩人進(jìn)入長安,在仕途上急于求進(jìn),并且在詩文中積極表現(xiàn)自己的政治抱負(fù)和人生熱情。他們對詩歌本體的表述,既有言志,也有緣情,比此前所述法琳、上官儀、崔融等人只傳述緣情說要復(fù)雜得多。要之,他們標(biāo)舉言志說,但并不簡單地反對緣情說。他們對“志”的標(biāo)舉中,也包含了“情”的因素。

    初唐詩人中,較早明確標(biāo)舉言志說的詩人是駱賓王。駱賓王在本體論上的主要貢獻(xiàn),在于由六朝緣情說溯流而上,標(biāo)舉更為古老的言志說:

    《夏日游德州贈高四并序》:夫

    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

    。(陳熙晉16)《答員半千書》:張?jiān)u事至,辱惠書及詩。[……]

    盍言爾志

    ,豈若是乎?(279—81)《晦日楚國寺宴序》:

    詩言志

    也,可不云乎?(320)《初夏邪嶺送益府竇參軍宴詩序》:

    詩言志

    也,可不云乎?(322)

    從上述引文可見,駱賓王言志說的主要理論來源有二:其一是《詩大序》“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其二是《論語》記載孔子謂其弟子云:“盍各言爾志?”(朱熹82)“亦各言其志也”(131)。上述“詩言志”論的前提是言為心聲,《周易》所謂君子“修辭立其誠”(《周易正義》15)。這里的“志”,顯然與儒家的倫理道德相聯(lián)系,其主要的內(nèi)涵,無外乎儒家“窮則獨(dú)善其身,達(dá)則兼濟(jì)天下”;同時(shí)與“情”相通,不僅有離別之情,更多感傷身世之意。故駱賓王言志說的“志”,其內(nèi)涵是很豐富的。

    從對詩史的敘述中,也可以看出駱賓王對于詩歌本體論從“言志”到“緣情”的發(fā)展有著明確的認(rèn)識,體現(xiàn)出在本體論上的自覺。其《和學(xué)士〈閨情詩〉啟》云:

    竊惟詩之興作,肇基遂古。唐歌虞詠,始載典謨;商頌周雅,方陳金石。其后

    言志緣情,二京斯盛

    ;含毫瀝思,魏晉彌繁。[……]河朔詞人,王、劉為稱首。洛陽才子,潘、左為先覺。若乃子建之牢籠群彥,士衡之籍甚當(dāng)時(shí),并文苑之羽儀,詩人之龜鏡。爰逮江左,謳謠不輟。非有神骨仙材,專事玄風(fēng)道意。顏、謝特挺,戕罰典麗。自茲以降,聲律稍精。其間沿改,莫能正本。[……]宏茲雅奏,抑彼淫哇。澄五際之源,救四始之弊。固可以用之邦國,厚此人倫。(陳熙晉221)

    他用“言志”和“緣情”兩種理論來論詩,并且認(rèn)為以言志和緣情為本體,是兩漢確立的一個(gè)傳統(tǒng)。這一論述是符合詩史的實(shí)際的。因?yàn)榫壡檎f之提出雖在晉代,但陸機(jī)“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的概括,是建立在對漢魏晉以來詩賦創(chuàng)作實(shí)踐的基礎(chǔ)之上的。駱賓王此論,實(shí)際上是肯定了緣情說和言志說在詩歌和詩學(xué)發(fā)展史上有著同樣重要的地位。當(dāng)然,他批評齊梁詩“莫能正本”“淫哇”非雅;又贊美學(xué)士之詩能“宏茲雅奏,抑彼淫哇。澄五際之源,救四始之弊,固可以用之邦國,厚此人倫”,則其所謂雅正,仍歸于《詩》的倫理教化之用。另外,駱賓王對晉宋詩歌的態(tài)度也很值得注意。不同于陳子昂《〈修竹篇〉序》用“漢魏風(fēng)骨,晉宋莫傳”(徐鵬16)將晉宋詩一筆抹倒,駱賓王對晉宋詩歌是多有肯定的,故云“潘、左為先覺”“士衡之籍甚當(dāng)時(shí)”“顏謝特挺,戕罰典麗”等等。當(dāng)然他對晉宋詩歌也有批評,但主要針對玄言詩,所謂“非有神骨仙才,專事玄風(fēng)道骨”。今天看來,駱賓王的評價(jià)更符合晉宋詩歌創(chuàng)作的實(shí)際。這種評價(jià)的合理性,和他所持的詩歌本體論也是分不開的。

    駱賓王既然將“言志”和“緣情”并舉,故其詩論,每云“申情”“抒情”“寓情”:

    《餞李八騎曹序》:雖相思有贈,終結(jié)想于華滋;而素賞無暌,盍

    申情于麗藻

    。(324)《上吏部侍郎〈帝京篇〉并啟》:

    詩人五際,比興存乎國風(fēng)

    。故

    體物成章,必寓情于小雅

    ;登高能賦,豈圖容于大夫。(3)《秋日餞陸道士陳文林得風(fēng)字》:雖漆園筌蹄,已忘言于道術(shù);而陟陽風(fēng)雨,

    尚抒情于詠歌

    。(69)《在獄詠蟬并序》:庶

    情沿物應(yīng)

    ,哀弱羽之飄零;道寄人知,憫余聲之寂寞。(158)

    駱賓王也肯定“緣情”,但其所謂“情”,往往以比興出之,寄托著詩人的志向和身世,實(shí)際上和“志”是相通的。這方面其詠物詩尤其具有代表性。他說“情沿物應(yīng)”,是強(qiáng)調(diào)詠物詩的創(chuàng)作,要處理好“情”和“物”的關(guān)系:“物”是寫作的對象,而“情”才是詩歌表現(xiàn)的主體。作為對象的“物”,必須貫徹主體之“情”,其應(yīng)如響;而對“情”的表達(dá),又不能脫離“物”的本身,虛空亂道。以其代表作《在獄詠蟬》為例,句句寫物,也句句寫詩人沉冤不白之情、高潔不群之志,可以說完美地詮釋了“情沿物應(yīng)”的詩學(xué)內(nèi)涵;藝術(shù)上突破了齊梁形似寫物、缺少個(gè)性的弊病,以善于托物寓興見長,能夠取物之神,物我之間,渾融無際。《在獄詠蟬》詩中所表現(xiàn)的,既有屬于“六情”之一的“哀”,也有與傳統(tǒng)儒家倫理相關(guān)聯(lián)的“志”。這種托物寫志的方式,也是漢魏詩人常用的。由此可見,駱賓王的詩歌本體論,在理論與創(chuàng)作兩方面,都體現(xiàn)出“情志一也”(《春秋左傳》406)的特點(diǎn)。值得注意的是,駱賓王在本體論表述上具有突出的新意,不僅表現(xiàn)在情志結(jié)合、言志緣情并重,而且還與六朝初唐單調(diào)地傳述“緣情”之說不同,他采用了抒情、申情、寓情等多種表現(xiàn)方式,反映出詩人對詩歌情感本質(zhì)更豐富、更活潑的體認(rèn),與初盛唐之際唐詩在抒情藝術(shù)上的發(fā)展是相應(yīng)的。

    王勃的詩歌本體論,也兼舉“言志”和“緣情”。但于二者頗有軒輊,這點(diǎn)與駱賓王不同。其總章年間(公元668年—669年)所作《平臺秘略論》論《藝文》云:

    論曰:《易》稱“觀乎天文,以察時(shí)變?!薄秱鳌贩Q“言而無文,行之不遠(yuǎn)?!惫省拔恼陆?jīng)國之大業(yè),不朽之能事?!倍拥纫坌膭谏?,宜于大者遠(yuǎn)者,

    非緣情體物,雕蟲小技而已

    。是故思王抗言辭頌,恥為君子;武皇裁勑篇章,僅稱往事,不其然乎?至若身處魏闕之下,心存江湖之上,

    詩以見志

    ,文宣王有焉。(蔣清翊302—303)

    顯然,王勃在詩歌本體論方面表現(xiàn)出鮮明的傾向性:一方面鄙薄“緣情”之詩、“體物”之賦為“雕蟲小技”,非“大者遠(yuǎn)者”,不值得君子“役心勞神”;另一方面肯定文宣王蕭子良“身處魏闕之下,心存江湖之上”的“見志”之詩。王勃言志說的另一特色,在于其所謂“雅志”“幽懷”,偏于以“山川”“煙霞”之知己自居的個(gè)人志趣:

    《游山廟序》:蓋

    詩以言志

    ,不以韻數(shù)裁焉。(208)《別盧主簿序》:盍

    陳雅志

    ,各

    敘幽懷

    ,人賦一言,同疏四韻云爾。(262)《仲氏宅宴序》:盍各賦詩,

    放懷敘志

    ,俾山川獲申于知己,煙霞受制于吾徒也。(202)《秋日宴季處士宅序》:人賦一言,

    各申其志

    ,使夫千載之下,四海之中,后之視今,知我

    詠懷抱

    于茲日。(192)

    此種“雅志”“幽懷”,先秦兩漢詩歌中罕有表現(xiàn),卻是晉宋以來山水田園詩歌的表現(xiàn)主體。王勃在理論上加以肯定,并將其納入傳統(tǒng)言志說,相對于先秦兩漢與儒家倫理相聯(lián)系的言志說來說,其實(shí)是一種開拓。與此相聯(lián)系,王勃“見志”論包括圣人之志與君子之志兩個(gè)不同的層面。其《上吏部裴侍郎啟》云:

    夫文章之道,自古稱難。圣人以開物成務(wù),君子以

    立言見志

    。遺雅背訓(xùn),孟子不為;勸百諷一,揚(yáng)雄所恥。[……]然竊不自揆,嘗著文章,非敢自媒,聊以恭命,謹(jǐn)錄古君臣贊十篇并序,雖不足塵高識之門,亦

    可以見小人之志

    也。(129—33)

    《周易·系辭傳》云:“夫易,開物成務(wù),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業(yè),以斷天下之疑?!?《周易正義》81)開物成務(wù),使天下人各得其志,此圣人之志,近于前述“化成天下”;著述立言,見志后學(xué),此君子之志。王勃自己的詩歌創(chuàng)作,顯然是以表現(xiàn)君子之志自期的,末句“小人之志”,乃是一種謙辭。與王勃詩歌在由初唐沿承齊梁陳隋到盛唐提倡漢魏風(fēng)骨這一發(fā)展中位置相應(yīng),我們看到王勃在唐代詩歌思想的發(fā)展史上,也處于同樣的位置。

    在將“雅志”“幽懷”納入傳統(tǒng)言志說的同時(shí),王勃對緣情說也有所汲?。?/p>《夏日宴宋五官宅觀畫障序》:驚鴻擅美,丹青貴近質(zhì)之奇;吐鳳標(biāo)華,宮徵得

    緣情

    之趣。(195)《越州秋日宴山亭序》:一時(shí)仙馭,方深擯俗之懷;五際飛文,時(shí)動

    緣情

    之作。(199)《為人與蜀城父老第二書》:感序

    緣情

    ,登高寄賞。(186)

    將“擯俗之懷”與“緣情之作”對舉,則其所緣之情,也是與個(gè)人之志相關(guān)的。尤其是他將“感序緣情”與“登高寄賞”相對,則其所緣之“情”,與其所見之“志”一樣,都指向登山臨水的雅志、幽情??梢娫谕醪谋硎龊蛯?shí)際創(chuàng)作中,“志”和“情”的內(nèi)涵雖有不同,在指向個(gè)人懷抱這一點(diǎn)上卻是相通的。

    唐初文學(xué)承梁陳之舊,詩歌中不尚言志詠懷,而多緣情體物之作。和唐初文臣相比,駱賓王、王勃雖不廢緣情說,但他們大量地標(biāo)舉“言志”“見志”,其理論主張對當(dāng)代詩歌創(chuàng)作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shí)針對性,其中包含的倡導(dǎo)之意是明顯的。駱賓王和王勃在創(chuàng)作上志尚風(fēng)云,詞多江海,詩歌風(fēng)格也和前述以宮廷詩人為主的唐初詩人不一樣,以雄奇闊大為主。在詩歌本體論上,駱舉“言志”,多標(biāo)“比興”“寓托”,王標(biāo)“見志”,崇尚“雅志”“幽懷”:二人于傳統(tǒng)言志說都有個(gè)人化的發(fā)展,言志、緣情二者具有某種交融之勢。同時(shí),“志”的內(nèi)涵的擴(kuò)大,是唐人對言志說在實(shí)踐上的一種發(fā)展。

    陳子昂(公元661年—702年)以繼圣自任,相比駱、王二人,其詩歌本體論的“言志”立場更為徹底:

    《金門餞東平序》:請各

    陳志

    ,以序離襟。(徐鵬178)《薛大夫山亭宴序》:詩

    言志

    也,可得聞乎?(180)《餞陳少府從軍序》:盍各

    言志

    ,以敘離歌。(182)《晦日宴高氏林亭并序》:盍各

    言志

    ,以記芳游。(276)

    這里的志,“就是離別之情”(喬惟德46),或者是包括離情在內(nèi)的個(gè)人懷抱。其代表作《感遇》三十八首實(shí)為詩人詠懷之作,也就是以詩言志。陳子昂倡言復(fù)古,“主張?jiān)娨信d寄,實(shí)際上是要求恢復(fù)詩歌的言志傳統(tǒng)。[……]從陳子昂的整個(gè)創(chuàng)作實(shí)踐看,興寄應(yīng)該包括詩人從現(xiàn)實(shí)中感發(fā)的多方面的思想感情,諸如對時(shí)政的批評,對世事的感慨,對民生疾苦的同情,對個(gè)人功業(yè)的追求等等”(霍松林485)。言志與興寄,構(gòu)成陳子昂復(fù)古詩論的兩個(gè)重要方面,前者屬于詩歌本體論,后者屬于藝術(shù)表現(xiàn)論,二者緊密聯(lián)系,不可偏廢。雖然其《〈修竹篇〉序》中論述復(fù)古理論時(shí),提倡的主要是“風(fēng)骨”“興寄”,未提及“言志”。但他在其他論詩場合大量地標(biāo)舉“言志”,已經(jīng)說明“言志”在其復(fù)古詩學(xué)中具有重要地位。同時(shí),陳子昂乃至此前四杰、庾信在以詩言志時(shí),大量地引入詠懷,也是一個(gè)需要專門論述的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陳子昂對“言志”的表述,多在別序或宴集序中出現(xiàn)。送別、宴集往往參加人數(shù)眾多,是傳播詩論的一個(gè)重要渠道,也說明他對言志說是有意提倡的。以《晦日宴高氏林亭》詩為例,當(dāng)時(shí)參加宴集并賦詩者多達(dá)二十一人(計(jì)有功86),規(guī)模很大。其中《全唐詩》尚存其詩者,有王勔、崔知玄、韓仲宣、周彥昭、周彥暉、高球、高瑾、高紹、高嶠、弓嗣初、王茂時(shí)、徐皓、長孫正隱、郎余令、陳嘉言、劉友賢、周思鈞、陳子昂、解琬等19人,其中不少與陳子昂過從甚密,有的也有對言志的表述。以另一次宴集中孫慎行序?yàn)槔?/p>

    根據(jù)題下小字,知詩序作者為孫慎行,料想當(dāng)日亦參加宴集并作詩,可惜詩已失傳。序末言“度志陳詩”,在詩歌本體論方面也是屬于言志論的。參與這次宴集的崔知玄、韓仲宣、高球、高瑾、席元明、陳子昂、孫慎行等七人,其中有五位也參加了《晦日宴高氏林亭》的唱和活動,可見諸人來往密切,故在詩歌本體論方面也頗多同氣。而此次宴集,不僅詩序標(biāo)明“度志陳詩”,而且所作皆為四言,稱得上是一次復(fù)古的詩學(xué)實(shí)踐。這也表明言志確實(shí)是復(fù)古詩學(xué)的重要內(nèi)容。從現(xiàn)存文獻(xiàn)來看,陳子昂對風(fēng)骨、興寄的提倡及有關(guān)言志的表述都不算很多,但在當(dāng)時(shí)和后世的影響都很大。李陽冰《草堂集序》引盧藏用云:“陳拾遺橫制頹波,天下質(zhì)文翕然一變?!?王琦1445)此后的盛唐詩風(fēng),基本上是朝著陳子昂構(gòu)想的聲律、興象、風(fēng)骨兼?zhèn)涞牡缆废蚯鞍l(fā)展的。陳子昂詩論在當(dāng)代的傳播和影響,現(xiàn)有的研究多從李、杜和韓愈等人的接受及其《感遇》組詩的藝術(shù)典范性等方面來把握。通過上述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子昂以言志說為重要內(nèi)容的復(fù)古詩學(xué)在當(dāng)代詩人群中的傳播和影響,宴集唱和也是其中一個(gè)重要方式。這一點(diǎn)在現(xiàn)有研究中似乎尚未得到足夠的重視。而以往對陳子昂復(fù)古詩學(xué)的重視,主要集中于《〈修竹篇〉序》中的表述,尚未注意到更為廣泛的他對言志說的提倡影響。對此點(diǎn)的揭示,有助于我們更加全面地掌握其復(fù)古理論及其在當(dāng)時(shí)的提倡。

    子昂之后,以李白、杜甫、王維為代表的盛唐詩人在詩歌本體論方面,相對初唐有兩個(gè)明顯的變化:一是對本體的表述有多歧和統(tǒng)一的不同。初唐詩歌和詩學(xué)在對齊梁的沿承中又孕育著變化,故其對本體的表述也呈現(xiàn)出多歧的樣態(tài):大體而言,太宗和高宗朝的詩壇,其對本體的表述是以緣情為主的;而后起的中下層文人如駱賓王、王勃、陳子昂,其對本體的表述往往言志、緣情兼敘,甚至同一詩人在不同時(shí)期、不同場合對本體的表述也不完全一樣,這一脈絡(luò)直透盛唐。與之相對,盛唐詩人對本體的表述基本上是以言志為主的。對“緣情”的表述,可舉者僅天寶三年(公元744年)樓穎《〈國秀集〉序》引述陸機(jī)“詩緣情而綺靡”,以為“是彩色相宣,煙霞交映,風(fēng)流婉麗之謂也”(傅璇琮等264),與其偏于綺麗婉約、講究色彩和聲韻之美的選詩標(biāo)準(zhǔn)相一致。二是對本體的表述所依存的文體不同。初唐對本體的表述主要存于別序、詩序、集序等序體文。盛唐序文鮮有對言志的表述,除玄宗詩序及《國秀集序》外,筆者僅見陶翰《送王大拔萃不第歸睢陽序》“詩而詠言,將以述志”(董誥1495)一例。與此相對的,盛唐詩人往往是直接以詩言志。故本節(jié)對盛唐言志論的探討,主要是圍繞言志詩來展開的,尤其是那些在詩題中明確標(biāo)明“言志”的作品。

    盛唐較早的“言志”詩,為中宗朝宰相崔湜罷相外放途中所作《景龍二年。余自門下平章事削階授江州員外司馬。尋拜襄州刺史。春日赴襄陽途中言志》(彭定求661)。景龍二年(公元708年)五月,崔湜以在吏部銓選中貪賄,選人失當(dāng),為御史彈劾下獄,免死外放。詩言“毫發(fā)顧無累,冰壺邈自持。天道何期平,幽冤終見明”,則詩題所謂“言志”,實(shí)為陳情表白之意,主題和前舉駱賓王《在獄詠蟬》相近。

    睿宗朝比較有代表性的賦詩言志活動,是韋嗣立與諸人的唱和。太極元年(公元712年),韋嗣立作《偶游龍門北溪。忽懷驪山別業(yè)。因以言志。示弟淑。奉呈諸大僚》詩,抒其幽隱之志?!斑€悟北轅失,方求南澗田”(986),言己欲從初心,隱居山野。張說、崔日知、魏奉古、崔泰之奉和之作,如魏奉古《奉酬韋祭酒偶游龍門北溪忽懷驪山別業(yè)因以言志示弟淑奉呈諸大僚之作》“跡是東山戀,心惟北闕懸”(989)、張說《奉酬韋祭酒嗣立偶游龍門北溪忽懷驪山別業(yè)呈諸留守之作》“野失巢由性,朝非元?jiǎng)P才”(969),亦皆關(guān)涉出處之道,正呼應(yīng)題中“言志”之意??梢娭T人唱和,正是一次以詩言志的實(shí)踐。又崔日知《冬日述懷奉呈韋祭酒張左丞蘭臺名賢》,韋嗣立、張說、崔泰之皆有和作。張說《和冬日述懷詩序》云:“崔光祿述志論文,首貽雅唱,諸公嘉德序事,咸有報(bào)章?!币嘁浴笆鲋尽闭撝T人之詩??梢娫诋?dāng)時(shí),賦詩言志的觀念是很普遍的。以詩言志的觀念和實(shí)踐,當(dāng)然也并不限于詩題中標(biāo)明“言志”“言懷”“述志”的詩作。韋嗣立、張說皆位登宰輔,又喜唱和,上述對“言志”本體的傳述與詩歌唱和的實(shí)踐,無疑對當(dāng)時(shí)的詩壇風(fēng)氣有相當(dāng)?shù)挠绊憽?/p>

    玄宗朝無論朝野,以詩言志的唱和都很普遍。朝堂之上,開元年間玄宗曾有兩次重要的賦詩言志之舉。其一為開元十一年(公元723年)秋,玄宗作《早登太行山中言志》(38),蘇颋、張九齡、張說、苗晉卿、張嘉貞等人奉和。玄宗之作,章構(gòu)和寫景都和太宗《秋暮言志》頗多相似之處,應(yīng)是有意規(guī)仿太宗昔日賦詩言志之舉。與太宗詩中表現(xiàn)出的求賢若渴、勵(lì)精圖治相比,玄宗“涼德慚先哲,徽猷慕昔皇”的表述乍讀似嫌虛泛,當(dāng)與“野老茅為屋,樵人薜作裳。宣風(fēng)問耆艾,敦俗勸耕?!睌?shù)句合讀,方能體味出其中隱含的志得意滿之情。故臣下和作,如蘇颋《奉和圣制登太行山中言志應(yīng)制》“愿以封書奏,回鑾禪肅然”(908)、張九齡《奉和圣制早登太行山率爾言志》“之罘稱萬歲,今此復(fù)同聲”(596)等,皆作頌聲。其二為開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十月,玄宗作《惟此溫泉,是稱愈疾。豈予獨(dú)受其福,思與兆人共之。乘暇巡游,乃言其志》,張說、張九齡奉和。玄宗之志,即“豈予獨(dú)受其福,思與兆人共之”,詩以“愿言將億兆,同此共昌延”(30)二句寫之。張說《奉和圣制溫泉言志應(yīng)制》“始知堯舜德,心與萬人同”(945)直言其志,張九齡《奉和圣制溫泉歌》“漸漬神湯無疾苦,薰歌一曲感人深”(578)兼論及其“感人”的藝術(shù)效果。此外,玄宗詩序中也常有“言志”的表述:

    《〈春中興慶宮酺宴〉序》:

    詩以言志

    ,

    思吟湛露之篇

    ;樂以忘憂,慚運(yùn)臨汾之筆?!丁雌胶敌颉罚?p>爰作是詩,聊以言志

    ?!丁从闻d慶宮作〉序》:

    詩以言志,歌以永言

    ,情發(fā)于衷,率題此什?!丁贷n鸰頌〉序》:

    申友于之志,詠常棣之詩

    。(37—41)

    上述四首,也都有臣子屬和。雖未在題目中標(biāo)明,但序中“言志”之意,則無論玄宗原唱還是臣下和作,都有明確的表現(xiàn)。如《春中興慶宮酺宴》唱和,玄宗原唱“曲終酣興晚,須有醉歸人”,張說《奉和圣制春中興慶宮酺宴應(yīng)制》“鎬京陪樂飲,柏殿奉文飛”(966),皆體現(xiàn)《詩·小雅·湛露》“湛湛露斯,匪陽不晞。厭厭夜飲,不醉無歸”之旨(《毛詩正義》421)。又《平胡》唱和,玄宗原唱“武功今已立,文德愧前王”,臣下唱和,如崔漼《奉和御制平胡》頌“直將威禁暴,非用武為雄”“干戈還載戢,文德在唐風(fēng)”(彭定求1114),韓休《奉和御制平胡》贊“叨榮逢偃羽,率舞詠時(shí)文”(1133),皆呼應(yīng)此旨。又《游興慶宮作》唱和,玄宗原唱“所希覃率土,孝弟一同規(guī)”,張說《奉和圣制暇日與兄弟同游興慶宮作應(yīng)制》酬以“永言形友愛,萬國共周旋”(967),也是如此。

    顯然,太宗、玄宗朝以詩言志的君臣唱和活動,帶有很明顯的政治教化色彩,所言之志,兼有個(gè)人之志與圣人之志兩類,屬于文教的重要活動。不僅玄宗本人以君臣唱和為六義教化的內(nèi)容,如其《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云:“方殿臨華節(jié),圓宮宴雅臣。進(jìn)對一言重,遒文六義陳。股肱良足詠,風(fēng)華可還淳”(28)。張說《赴集賢院學(xué)士賜宴應(yīng)制得輝字》,也將此種宴飲唱和譽(yù)為“欲知朝野慶,文教日光輝”(965)。前引當(dāng)時(shí)大臣屬和之作,也多有“文德”之頌。對于不能參與唱和活動的朝廷官員來說,君臣唱和中以詩言志的實(shí)踐,其中共同的政治理念的表達(dá),又會成為他們揣摩和模仿的對象,由此對當(dāng)時(shí)的詩歌創(chuàng)作和觀念產(chǎn)生復(fù)雜的影響。

    盛唐詩學(xué)以復(fù)古詩學(xué)為主體,故言志也是盛唐基本的詩歌思想。這一時(shí)期的復(fù)古詩論,以風(fēng)骨為核心的概念之一。相對于初唐詩壇,盛唐宮廷唱和活動相對減少,有關(guān)“言志”的理論表述也相應(yīng)減少,詩歌日益成為詩人的一種個(gè)體抒寫。但從根本來講,在具體的詩歌創(chuàng)作實(shí)踐中,言志理論更加深化了,藝術(shù)表現(xiàn)也更為豐富。以李杜為例,他們對歷史上豐富的言志傳統(tǒng)有深入汲取,并加以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展。李白集中言志之作甚多,有四首詩題即標(biāo)明言志。其中《冬夜醉宿龍門,覺起言志》“去去淚滿襟,舉聲《梁甫吟》”(王琦1065),抒寫志士不得時(shí)用的苦悶,是典型的言志之作:其余諸作,如《宣城長史弟昭贈余琴溪中雙舞鶴,詩以見志》“何當(dāng)駕此物,與爾騰寥廓”(1042),表達(dá)置身霄漢的青云之志;《入彭蠡,經(jīng)松門,觀石鏡,緬懷謝康樂,題詩書游覽之志》“將欲繼風(fēng)雅,豈徒清心魂”(1041),抒寫一生好入名山游的志趣;《春日醉起言志》“處世若大夢,胡為勞其生”(1074)則是詩人浮生若夢當(dāng)及時(shí)行樂的人生觀的流露。當(dāng)然,李白《梁甫吟》《行路難》等也是言志之作,藝術(shù)上更加酣暢淋漓。

    李杜詩歌善于用托寓和比興的方法表達(dá)自己的政治抱負(fù)和人生志趣。李白常以“摶搖直上九萬里”(王琦512)的大鵬自況,杜甫“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仇兆鰲1438),多托喻于鳳凰。二人集中詠物諸作,皆可見志。其余贈答、行役、詠懷詩中,也多言志之作。托寓和比興本就是傳統(tǒng)以詩言志的方法,詠物詩中常用,李杜對傳統(tǒng)的一大發(fā)展,在于其詩歌普遍具有言志的特點(diǎn):贈答如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獨(dú)酌有懷》“一生傲岸苦不諧,恩疏媒勞志多乖。嚴(yán)陵高揖漢天子,何必長劍拄頤事玉階”(王琦910),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致君堯舜上,再使風(fēng)俗淳”(仇兆鰲74);行役如李白《郢門秋懷》“終當(dāng)游五湖,濯足滄浪泉”(王琦1017),杜甫《北征》“雖乏諫諍姿,恐君有遺失”(仇兆鰲395);詠懷如李白《翰林讀書言懷呈集賢諸學(xué)士》“功成謝人間,從此一投釣”(王琦1113),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許身一何愚,竊比稷與契”(仇兆鰲264)等等。言志和怨刺一樣,都是儒家詩論的核心內(nèi)容,也是唐代復(fù)古詩學(xué)的重要組成部分。李杜是盛唐怨刺詩學(xué)的代表人物,又都在以詩言志方面對傳統(tǒng)有較大的發(fā)展。其詩歌創(chuàng)作中言志與怨刺的關(guān)系,值得深入研究,宜另撰專文加以探討。

    總之,對詩歌本質(zhì)的理論表述,在唐以前主要有言志和緣情兩種觀點(diǎn)。唐人對言志說和緣情說都有傳承和發(fā)展,并且在不同時(shí)期,其具體表現(xiàn)也不同:一、唐初詩壇承陳、隋之舊,故太宗朝無論理論和創(chuàng)作,普遍以傳述緣情說為主。雖然太宗本人曾多次賦詩言志并令臣下屬和,但這主要出于政教目的,未能改變當(dāng)時(shí)朝野詩歌普遍的緣情特征。二、高宗、武后時(shí)期,在朝之士仍以傳述緣情說為主,而駱賓王、王勃等年輕詩人則兼敘緣情與言志說,且有提倡言志之意,這和他們在仕途上銳意進(jìn)取并在詩歌中加以積極地表現(xiàn)是分不開的。陳子昂更是以復(fù)古為旗幟,標(biāo)舉言志,并且通過宴集唱和來加以傳播,造成影響。三、盛唐的詩歌本體論以言志說為主,每每形之于詩,朝野皆然。玄宗君臣的言志唱和活動兼有詩教的目的。李杜詩篇,各種題材都普遍帶有以詩言志的特點(diǎn),藝術(shù)表現(xiàn)也更加多樣。不過,初盛唐詩人對言志緣情說的傳述與發(fā)展是一個(gè)復(fù)雜的命題,尤其是盛唐言志說的發(fā)展,在詩歌創(chuàng)作藝術(shù)方面上有豐富的表現(xiàn)。本文所作的,還只是一個(gè)初步勾勒。

    注釋[Notes]

    ① 畢萬忱:“言志緣情說漫議”,古代文學(xué)理論研究編委會輯,《古代文藝?yán)碚撗芯繀部?第六輯)》(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66頁)指出“先秦至六朝,關(guān)于詩歌言志抒情的理論已經(jīng)形成一條鮮明的路線”。但有關(guān)該路線在初盛唐的發(fā)展,則付闕如。

    ② 王秀臣“‘詩言志’與中國古典詩歌情感論”,《文學(xué)評論》2(2014):148,較早指出早期“詩言志”論的群體特性,“志是一種帶有道德預(yù)設(shè)的情感體驗(yàn)[……]因其注重整體社會的人倫特性和普遍價(jià)值觀念而具有明顯的群體性特征”。

    ③ 系年據(jù)何格恩《張曲江詩文事跡編年考》(香港:中國文化協(xié)進(jìn)會,1940年)。

    ④ 詳參劉青?!罢撎拼勾淘妼W(xué)的發(fā)展歷程——以李杜及其接受為中心”,《文藝研究》8(2017):44—54。

    引用作品[Works Cited]

    陳熙晉:《駱臨海集箋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Chen,Xijin.

    Annotations

    to

    Collected Works of Luo Binwang.Shanghai:Shanghai Chinese Classics Publishing House,1985.]

    董誥等編:《全唐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Dong,Gao,et al.eds.

    The

    Complete

    Prose

    Writings

    of

    the

    Tang

    Dynasty

    .Shanghai:Shanghai Chinese Classics Publishing House,1995.]

    杜預(yù)注 孔穎達(dá)正義:《春秋左傳正義》,阮元??獭妒?jīng)注疏》。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

    [Du,Yu,and Kong Yingda,eds.

    An

    Interpretation

    of

    Zuo

    s

    Commentaries

    on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Collections

    of

    Annotations

    to

    the Thirteen Confucian Classics.Ed.Ruan Yuan.Beijing:Zhonghua Book Company,1980.]

    傅璇琮 陳尚君 徐俊編:《唐人選唐詩新編(增訂本)》。北京:中華書局,2014年。

    [Fu,Xuancong,Chen Shangjun,and Xu Jun,eds.

    Newly

    Edited

    Anthology of Tang Poetry Selected during the Tang Dynasty.Beijing:Zhonghua Book Company,2014.]

    霍松林主編:《中國詩論史》。合肥:黃山書社,2007年。

    [Huo,Songlin,ed.

    A

    History

    of

    Chinese

    Poetic

    Theories

    .Hefei:Huangshan Publishing House,2007.]

    饒宗頤:“論《文選》賦類區(qū)分情志之義答(李)直方”,饒宗頤主編,《香港大學(xué)中文學(xué)會慶祝港大金禧紀(jì)念特刊·文心雕龍研究專號》。香港:龍門書局,1965年。第88頁。

    [Jao,Tsung-i.“Significance of Differentiating

    Zhi

    (Aspiration)and

    Qing

    (Emotion)in the

    Fu

    Category of

    Selections

    of

    Refined

    Literature

    :An Answer to Li Zhifang.”

    Special

    Issue

    on

    the

    Study

    of

    The Literary Mind and the Carving of Dragons for

    the

    Fiftieth

    Anniversary

    of

    Hong

    Kong

    University

    (

    1911-1961

    ).Ed.Jao Tsung-i.Hong Kong:Dragon Bookstore,1965.88.]

    計(jì)有功輯撰:《唐詩紀(jì)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Ji,Yougong,ed.

    Recorded

    Matters

    Pertaining

    to

    Tang

    Poetry

    .Shanghai:Shanghai Chinese Classics Publishing House,2008.]

    蔣清翊:《王子安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Jiang,Qingyi.

    Annotations

    to

    Collected Works of Wang Bo.Shanghai:Shanghai Chinese Classics Publishing House,1995.]

    李延壽:《北史》。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Li,Yanshou.

    A

    History

    of

    the

    Northern

    Dynasties

    .Beijing:Zhonghua Book Company,1983.]

    逯欽立輯校:《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

    [Lu,Qinli,ed.

    Poetry

    from

    the

    Pre

    -

    Qin

    to

    Han

    ,

    Wei

    ,

    and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Beijing:Zhonghua Book Company,1998.]

    彭定求等編:《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

    [Peng,Dingqiu,et al.eds.

    The

    Complete

    Poetry

    of

    the

    Tang

    Dynasty

    .Beijing:Zhonghua Book Company,1996.]

    錢仲聯(lián):《夢苕庵專著二種·李賀年譜會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1984年。

    [Qian,Zhonglian.

    Collected

    Annotations

    to

    A Chronological Biography of Li He.Beijing:China Social Sciences Press,1984.]

    錢志熙:“先秦‘詩言志’說的綿延及其不同層面的含義”,《文藝?yán)碚撗芯俊?(2017):6—18。

    [Qian,Zhixi.“The Evolution of the ‘Poetry as an Expression of Aspirations’ Theory and Its Multi-layered Meaning.”

    Theoretical

    Studies

    in

    Literature

    and

    Art

    5(2017):6-18.]

    喬惟德 尚永亮:《唐代詩學(xué)》。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

    [Qiao,Weide,and Shang Yongliang.

    Poetics

    of

    the

    Tang

    Dynasty

    .Changsha:Hunan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2000.]

    仇兆鰲注:《杜詩詳注》。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

    [Qiu,Zhaoao,ed.

    A

    Comprehensive

    Interpretation

    of

    Du

    Fu

    s

    Poems

    .Beijing:Zhonghua Book Company,1995.]

    宋玉:“九辯”,《楚辭集注》,朱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Song,Yu.“Nine Arguments.”

    Collected

    Annotations

    to

    the Songs of Chu.Ed.Zhu Xi.Shanghai:Shanghai Chinese Classics Publishing House,1979.]

    孫星衍:《尚書今古文注疏》。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Sun,Xingyan.

    Annotations

    to

    Present

    -

    and

    Ancient

    -

    Character

    Versions

    of

    the Book of Documents.Beijing:Zhonghua Book Company,1986.]

    王弼注 孔穎達(dá)疏:《周易正義》,阮元??獭妒?jīng)注疏》。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

    [Wang,Bi,and Kong Yingda,eds.

    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Book of Changes.

    Collections

    of

    Annotations

    to

    the

    Thirteen

    Confucian

    Classics

    .Ed.Ruan Yuan.Beijing:Zhonghua Book Company,1980.]

    王琦注:《李太白全集》。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

    [Wang,Qi,ed.

    The

    Complete

    Works

    of

    Li

    Bai

    .Beijing:Zhonghua Book Company,1999.]

    王先謙:《荀子集解》。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Wang,Xianqian.

    Collected

    Annotations

    to

    Xunzi.Beijing:Zhonghua Book Company,2007.]

    王增文:《潘黃門集校注》。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2年。

    [Wang,Zengwen.

    Annotation

    to

    Collected Works of Pan Yue.Zhengzhou:Zhongzhou Ancient Books Publishing House,2002.]

    吳云 冀宇編校:《唐太宗集》。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

    [Wu,Yun,and Ji Yu,eds.

    Collected

    Works

    of

    Emperor

    Taizong

    of

    the

    Tang

    Dynasty

    .Xi’an:Shaanxi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1986.]

    謝無量:《駢文指南》。上海:中華書局,1940年。

    [Xie,Wuliang.

    A

    Guide

    to

    Parallel

    Prose

    .Shanghai:Zhonghua Book Company,1940.]

    徐鵬校點(diǎn):《陳子昂集(修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

    [Xu,Peng,ed.

    Collected

    Works

    of

    Chen

    Zi

    ang

    .Shanghai:Shanghai Chinese Classics Publishing House,2017.]

    姚思廉:《梁書》。北京:中華書局,1973年。

    [Yao,Silian.

    A

    History

    of

    the

    Liang

    Dynasty

    .Beijing:Zhonghua Book Company,1973.]

    嚴(yán)可均校輯:《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北京:中華書局,1958年。

    [Yan,Kejun,ed.

    Collected

    Essays

    from

    Antiquity

    through

    to

    the

    Period

    of

    the

    Six

    Dynasties

    .Beijing:Zhonghua Book Company,2005.]

    楊伯峻編著:《春秋左傳注(修訂本)》。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

    [Yang,Bojun,ed.

    Annotations

    to

    Zuo

    Commentary

    on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Beijing:Zhonghua Book Company,2005.]

    詹锳:《文心雕龍義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

    [Zhan,Ying.

    Annotations

    to

    The Literary Mind and the Carving of Dragons.Shanghai:Shanghai Chinese Classics Publishing House,1999.]

    張少康:《文賦集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Zhang,Shaokang.

    Collected

    Annotations

    to

    Rhymed Prose on Literature.Shanghai:Shanghai Chinese Classics Publishing House,1984.]

    張少康 劉三富:《中國文學(xué)理論批評發(fā)展史》。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0年。

    [Zhang,Shaokang,and Liu Sanfu.

    A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Literary

    Theories

    and

    Criticisms

    .Beij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0.]

    鄭玄箋 孔穎達(dá)疏:《毛詩正義》,阮元??獭妒?jīng)注疏》。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

    [Zheng,Xuan,and Kong Yingda,eds.

    An

    Interpretation

    of

    Mao

    s

    Edition

    of

    The Book of Songs.

    Collections

    of

    Annotations

    to

    the

    Thirteen

    Confucian

    Classics

    .Ed.Ruan Yuan.Beijing:Zhonghua Book Company,1980.]

    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

    [Zhu,Xi.

    Collected

    Annotations

    to

    the Four Books.Beijing:Zhonghua Book Company,1996.]

    朱自清:《朱自清古典文學(xué)論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Zhu,Ziqing.

    Zhu

    Ziqing

    s

    Essays

    on

    Classical

    Literature

    .Shanghai:Shanghai Chinese Classics Publishing House,1981.]

    国产白丝娇喘喷水9色精品| 日韩强制内射视频| 一进一出好大好爽视频| 97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一级a爱片免费观看的视频| 深夜a级毛片| 男人狂女人下面高潮的视频| 97热精品久久久久久| 乱人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玫瑰| 少妇丰满av| 无遮挡黄片免费观看| 亚洲美女黄片视频| 国产真实伦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久久视频播放| 亚洲va在线va天堂va国产| 久久久久性生活片| 女人被狂操c到高潮| 中文字幕人妻熟人妻熟丝袜美| 老司机午夜福利在线观看视频| 91精品国产九色| 男人狂女人下面高潮的视频|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视频6| 欧美成人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99热6这里只有精品| 国产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最黄视频在线播放免费| 两性午夜刺激爽爽歪歪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高清在线视频| 夜夜爽天天搞| 乱系列少妇在线播放| 亚洲第一电影网av| 亚洲午夜理论影院| .国产精品久久| 日韩欧美国产一区二区入口| 亚洲成人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香蕉av资源在线| 我要搜黄色片| 俺也久久电影网|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毛片777| 国产日本99.免费观看|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777片| 亚洲美女搞黄在线观看 | 日本三级黄在线观看| 亚洲最大成人中文| 男女下面进入的视频免费午夜| 日本a在线网址| 国产亚洲欧美98| 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 国产女主播在线喷水免费视频网站 | 老司机深夜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一本色道免费dvd| 亚洲av成人av| 亚洲国产色片| 天堂av国产一区二区熟女人妻| 成人特级黄色片久久久久久久| 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高清综合在线|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免费观看在线日韩| 88av欧美| 狂野欧美白嫩少妇大欣赏| 美女被艹到高潮喷水动态| 色哟哟哟哟哟哟| 国产成年人精品一区二区| 午夜免费激情av| 中文字幕人妻熟人妻熟丝袜美| 九九在线视频观看精品| 五月玫瑰六月丁香| 狂野欧美白嫩少妇大欣赏| 亚洲av中文字字幕乱码综合| 亚洲真实伦在线观看|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图片| 成人鲁丝片一二三区免费| 日韩在线高清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xxxx黑人xx丫x性爽| 别揉我奶头 嗯啊视频| 婷婷精品国产亚洲av| 亚洲美女视频黄频| 午夜免费激情av| 久久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 日韩人妻高清精品专区| 我要搜黄色片| 国产在视频线在精品| 精品不卡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色综合亚洲欧美另类图片| 18禁裸乳无遮挡免费网站照片| 国产在视频线在精品| 日本黄色视频三级网站网址| 精品午夜福利在线看| 午夜福利视频1000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高清在线视频| ponron亚洲| 久久久久久国产a免费观看| 少妇人妻精品综合一区二区 | 在线免费观看不下载黄p国产 | 久久天躁狠狠躁夜夜2o2o| 色av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高清在线一区二区三| 亚州av有码| 1024手机看黄色片| netflix在线观看网站| 午夜影院日韩av| 观看美女的网站| 女人被狂操c到高潮| 婷婷亚洲欧美| 国产av不卡久久| 亚洲成人久久爱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av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sss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乱码在线| 老女人水多毛片| 精品福利观看| 亚洲av成人av| 成年女人毛片免费观看观看9| 成人高潮视频无遮挡免费网站| av国产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七黄色美女视频| 欧美另类亚洲清纯唯美| 国产极品精品免费视频能看的| 日韩人妻高清精品专区| 91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色欧美亚洲另类二区| 内射极品少妇av片p| 午夜福利欧美成人| 久久午夜亚洲精品久久| 韩国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精品日韩av片在线观看| 高清毛片免费观看视频网站| 久久久精品大字幕| 国产高清三级在线| 成年女人永久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亚洲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福利小说| 少妇裸体淫交视频免费看高清| 欧美激情在线99| 色播亚洲综合网| 欧美xxxx黑人xx丫x性爽| 一级毛片久久久久久久久女| 最后的刺客免费高清国语| 久久九九热精品免费| 99在线视频只有这里精品首页| 日本撒尿小便嘘嘘汇集6| 久久久久性生活片| 高清在线国产一区| 国产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波| 亚洲午夜理论影院| 亚洲电影在线观看av| 日本与韩国留学比较| 亚洲无线在线观看| 在线免费观看不下载黄p国产 | 日韩精品青青久久久久久| 免费电影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在线免费观看不下载黄p国产 | 国产精品三级大全| 国产精品伦人一区二区| 日本熟妇午夜| 亚洲国产精品sss在线观看| 制服丝袜大香蕉在线| 日本黄色片子视频| 三级男女做爰猛烈吃奶摸视频| 少妇丰满av| 天天躁日日操中文字幕| 99热这里只有精品一区| 特级一级黄色大片| 亚洲成人久久性| 三级国产精品欧美在线观看| 日本一本二区三区精品| 午夜激情欧美在线| 久久精品91蜜桃| bbb黄色大片| 午夜爱爱视频在线播放| av黄色大香蕉| 真人做人爱边吃奶动态| 91av网一区二区| 亚洲av一区综合| 女的被弄到高潮叫床怎么办 |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毛片| 久久中文看片网| 亚洲精品久久国产高清桃花| 久久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五月伊人婷婷丁香|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久久av| 精品人妻熟女av久视频| 日日摸夜夜添夜夜添小说| 999久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欧美黑人欧美精品刺激| 久久午夜亚洲精品久久| 国产大屁股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日韩欧美在线乱码| 精品人妻视频免费看| 丰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视频av| 禁无遮挡网站| 国产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变态另类成人亚洲欧美熟女|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黄片| 国产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 国产亚洲精品综合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av中文av极速乱 | 日韩欧美在线乱码|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av片| 深夜精品福利| 狂野欧美白嫩少妇大欣赏|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成年女人看的毛片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色惰| 好男人在线观看高清免费视频| 观看免费一级毛片| 国产高清不卡午夜福利| 五月伊人婷婷丁香| 男插女下体视频免费在线播放| 天堂av国产一区二区熟女人妻| 久久精品人妻少妇| 亚洲性夜色夜夜综合| 别揉我奶头~嗯~啊~动态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欧美在线| 男人和女人高潮做爰伦理|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精免费| 国产一级毛片七仙女欲春2| 久久久成人免费电影| 亚洲精品成人久久久久久| 欧美性猛交╳xxx乱大交人| 欧美xxxx性猛交bbbb| 日韩欧美在线乱码| 亚洲七黄色美女视频| 亚洲成a人片在线一区二区| 日本一二三区视频观看| 免费黄网站久久成人精品| 亚洲av成人精品一区久久|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噜噜| 亚洲自偷自拍三级| 欧美成人性av电影在线观看| 又爽又黄a免费视频|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免费完整高清在 |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免费高清观看| 亚洲天堂国产精品一区在线| 亚洲经典国产精华液单| 国产精品,欧美在线| 嫩草影院新地址| 日韩欧美在线二视频| 特级一级黄色大片| 日本与韩国留学比较| 最近中文字幕高清免费大全6 | 亚洲三级黄色毛片| 99久久久亚洲精品蜜臀av| 亚洲av免费在线观看| 两人在一起打扑克的视频|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免费观看 | 亚洲av二区三区四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 久久6这里有精品| 中文字幕人妻熟人妻熟丝袜美| 日本黄大片高清| 国产精品日韩av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中年淑女户外野战色| 亚洲无线观看免费| 99国产极品粉嫩在线观看| a级毛片a级免费在线| 高清毛片免费观看视频网站| 在线免费观看不下载黄p国产 | 露出奶头的视频| 麻豆av噜噜一区二区三区| 婷婷亚洲欧美| 久久久久久久久大av| 亚洲最大成人手机在线| 亚洲一区高清亚洲精品| 在线a可以看的网站| 欧美精品国产亚洲| 国内精品宾馆在线| 99精品在免费线老司机午夜|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秒播| 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久清纯| 国产精品久久电影中文字幕| 欧美区成人在线视频| 日韩欧美三级三区| 欧美丝袜亚洲另类 | 亚洲熟妇中文字幕五十中出| 国产视频内射| 少妇熟女aⅴ在线视频| 亚洲真实伦在线观看| 最近中文字幕高清免费大全6 | 男人舔奶头视频| 噜噜噜噜噜久久久久久91| 亚洲不卡免费看| 韩国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高清激情床上av| 精品人妻熟女av久视频| 日本熟妇午夜| 在线免费观看的www视频| 18禁黄网站禁片午夜丰满| 欧美日本视频| 日韩中字成人| 欧美在线一区亚洲| xxxwww97欧美| 99久久成人亚洲精品观看| 午夜福利高清视频| 国国产精品蜜臀av免费| 51国产日韩欧美| 亚洲经典国产精华液单| 国产一区二区激情短视频| 欧美另类亚洲清纯唯美| 老熟妇仑乱视频hdxx| 国产精品98久久久久久宅男小说| 婷婷精品国产亚洲av在线| 日日干狠狠操夜夜爽| 亚洲在线观看片| 一级a爱片免费观看的视频| 一本一本综合久久| 国产激情偷乱视频一区二区| 村上凉子中文字幕在线| 欧美黑人巨大hd| 赤兔流量卡办理| avwww免费| 亚洲av免费高清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成人|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亚洲av| 人妻久久中文字幕网| 成人特级黄色片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激情偷乱视频一区二区| 又紧又爽又黄一区二区| 综合色av麻豆| 免费看美女性在线毛片视频| 国产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熟女欧美一区二区| 免费电影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国产亚洲欧美98| 啪啪无遮挡十八禁网站| av黄色大香蕉| 两个人的视频大全免费| 俄罗斯特黄特色一大片| 99热这里只有精品一区| 欧美又色又爽又黄视频| 男女视频在线观看网站免费| 在线观看舔阴道视频| 丰满的人妻完整版| a在线观看视频网站| 少妇熟女aⅴ在线视频| 男女边吃奶边做爰视频| 日韩欧美在线二视频| 身体一侧抽搐| 免费观看人在逋| 日本一本二区三区精品| 干丝袜人妻中文字幕| 特级一级黄色大片| 亚洲美女视频黄频| 别揉我奶头~嗯~啊~动态视频| 欧美日韩瑟瑟在线播放| 亚洲av美国av| 亚洲一区高清亚洲精品| 国产女主播在线喷水免费视频网站 | 中文字幕av在线有码专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 videossex国产|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成人| 亚洲18禁久久av| 欧美日韩亚洲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专区国产一区二区| 我要看日韩黄色一级片| 99久国产av精品| 91精品国产九色| 成人国产综合亚洲| 国产一区二区激情短视频| 国产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欧美国产一区二区入口| 欧美zozozo另类| 波多野结衣巨乳人妻| 美女大奶头视频| 久久久久九九精品影院| 欧美日韩国产亚洲二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av| 日韩欧美在线二视频| 国产精品福利在线免费观看| 给我免费播放毛片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不卡视频一区二区| 他把我摸到了高潮在线观看| 成年女人毛片免费观看观看9| 日韩欧美 国产精品| 亚洲精品影视一区二区三区av| 久久精品国产鲁丝片午夜精品 | 1024手机看黄色片| av在线亚洲专区| 久久久久久国产a免费观看| 日本一本二区三区精品| 黄片wwwwww| 美女 人体艺术 gogo| 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线第100页| 日韩强制内射视频| 国产高清三级在线| 久久国产乱子免费精品| 亚洲国产色片| 欧美最新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一个人免费在线观看电影| 中文字幕高清在线视频| 3wmmmm亚洲av在线观看| 三级毛片av免费| 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日本深夜| 欧美性猛交╳xxx乱大交人| 欧美一级a爱片免费观看看| 欧美bdsm另类| 亚洲最大成人手机在线| 黄色配什么色好看| 长腿黑丝高跟| 亚洲图色成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在线 | 搡老岳熟女国产| 麻豆成人午夜福利视频| 国产老妇女一区| 久久6这里有精品| 精品福利观看| 给我免费播放毛片高清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九九精品二区国产| 成人av在线播放网站| 日韩人妻高清精品专区| 免费看av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主播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午夜久久久久精精品| 亚洲自偷自拍三级| 中文字幕高清在线视频| 一个人免费在线观看电影| 婷婷亚洲欧美| 国产亚洲av嫩草精品影院| 12—13女人毛片做爰片一| 精品人妻熟女av久视频|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一个人免费在线观看电影| 欧美激情久久久久久爽电影|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吧| 免费观看在线日韩| 国产成人av教育| 久久人人精品亚洲av| 国产亚洲欧美98|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日韩| 国产大屁股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欧洲综合997久久,| 亚洲成av人片在线播放无| 国产伦人伦偷精品视频| 在线a可以看的网站| 午夜精品在线福利| 亚洲 国产 在线| 欧美3d第一页| 国产免费av片在线观看野外av| 午夜福利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免费看a级黄色片| 最近最新免费中文字幕在线| 一本久久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涩爱 | 欧美高清性xxxxhd video| av天堂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aa在线观看| 免费在线观看影片大全网站| 国模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欧美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大全电影3| 精华霜和精华液先用哪个| 一进一出好大好爽视频| 欧美日韩瑟瑟在线播放| 琪琪午夜伦伦电影理论片6080| 色av中文字幕| 村上凉子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精品一区www在线观看 | 成年女人永久免费观看视频| av黄色大香蕉| 男女下面进入的视频免费午夜| 性欧美人与动物交配| 亚洲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熟女人妻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了| 欧美成人a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在线| 乱人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一区二区视频免费看| 国产精品人妻久久久影院|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视频6| 精品人妻偷拍中文字幕| 久久久色成人| 国产极品精品免费视频能看的| 亚洲精品影视一区二区三区av| 欧美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观看美女被高潮喷水网站| 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АⅤ资源中文在线天堂| 成人美女网站在线观看视频| 99热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欧美| 久久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又黄又爽又免费观看的视频| 免费观看的影片在线观看| 神马国产精品三级电影在线观看| 内地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av国产免费在线观看| 观看免费一级毛片| 国产精品精品国产色婷婷| 日韩,欧美,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亚洲精品综合一区在线观看| 九九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 桃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22中文网久久字幕| 最近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免费完整高清在 | 老司机深夜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乱码在线| 国产午夜精品论理片| 日本免费a在线| 91在线观看av| 黄色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韩国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乱人视频在线观看| 中国美白少妇内射xxxbb|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臀色熟女| 可以在线观看毛片的网站| 免费不卡的大黄色大毛片视频在线观看 | 变态另类丝袜制服| 别揉我奶头 嗯啊视频| 一区福利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丰满 | 一本一本综合久久| 中文字幕av成人在线电影| 免费观看的影片在线观看| 色哟哟哟哟哟哟| 日韩 亚洲 欧美在线| .国产精品久久| 麻豆国产97在线/欧美| 欧美国产日韩亚洲一区| 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噜噜老黄 | 国内少妇人妻偷人精品xxx网站| 真人一进一出gif抽搐免费| 成人鲁丝片一二三区免费| 日本黄色视频三级网站网址| 日韩高清综合在线| 国产老妇女一区| 午夜精品在线福利| 不卡一级毛片| 亚洲四区av| 国内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 日本一二三区视频观看| 亚洲成人免费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影院久久av| 久久香蕉精品热| 在线观看午夜福利视频| 在线观看66精品国产| 最后的刺客免费高清国语| 十八禁国产超污无遮挡网站| 日韩,欧美,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av一区综合| 免费观看精品视频网站| 88av欧美| 国产高清三级在线| 国产精品人妻久久久影院| 可以在线观看毛片的网站| 亚洲国产欧美人成| 麻豆一二三区av精品| 变态另类丝袜制服| 赤兔流量卡办理| 一个人免费在线观看电影| 国产乱人伦免费视频|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免费高清观看| 欧美三级亚洲精品| 日韩 亚洲 欧美在线| 国产在线精品亚洲第一网站| 最新中文字幕久久久久|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色哟哟·www| 搞女人的毛片| av女优亚洲男人天堂| 少妇丰满av| 中文字幕高清在线视频| 最后的刺客免费高清国语| 午夜影院日韩av| 真实男女啪啪啪动态图| 日韩欧美免费精品| 免费观看在线日韩| 99久国产av精品| 精品久久国产蜜桃| 在线观看66精品国产| 麻豆精品久久久久久蜜桃| 国产私拍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熟妇人妻久久中文字幕3abv| 久久午夜亚洲精品久久| 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视频国产福利| videossex国产| 亚洲美女黄片视频| 人妻丰满熟妇av一区二区三区| av视频在线观看入口|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av片| 午夜久久久久精精品| 日本免费a在线| 国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一区| 校园春色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一级一片aⅴ在线观看| 天天一区二区日本电影三级| 日韩 亚洲 欧美在线| 国产91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搞女人的毛片| 亚洲成人久久爱视频| 91麻豆精品激情在线观看国产| 欧美日韩国产亚洲二区| 国产淫片久久久久久久久| 男女做爰动态图高潮gif福利片|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那| 国模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国产精品无大码| av专区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影院久久av| 婷婷色综合大香蕉| 中文字幕av在线有码专区| 久久国内精品自在自线图片| 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精品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高清专用| 久久婷婷人人爽人人干人人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