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王楊文
忽然被點名念課文?好煩?。∩现n忽然覺得心慌難安,好煩啊!你是否經(jīng)常毫無緣由或因為一件小事就感到焦慮和緊張,是否總覺得自己生病了,心慌氣悶難以呼吸?
別擔心,我們一起趕走焦慮這個“煩人精”,做更快樂的自己!
當中拼話?No!
在臺下當觀眾大概是我最舒服的狀態(tài)了。演講、朗誦、歌唱等這類公眾表達的活動,我絕不可能主動參加,但總有避無可避的時候。
比如上次,英語老師讓我朗讀一段課文,一起身我便感覺所有的同學都齊刷刷地看著我。這么近的距離,我發(fā)音稍有不準就會被聽出來,我心好慌啊!
果然,剛讀幾個字我就心跳得厲害,嘴唇也開始顫抖起來,整個人都失去了控制,怎么辦?但現(xiàn)在也沒辦法停下來,我只好硬著頭皮、顫著音讀完,坐下的時候感覺糟糕透了!同學肯定覺得我很可笑,讀課文這么簡單的事情,都能緊張成這樣……
丹丹:在這么緊張的狀態(tài)下能堅持讀完,還挺不容易的呢,換別人可能早就放棄了。不過你確實遇到了一個難題:但凡涉及到當眾講話,你就會感到很緊張,這是一種公眾演講焦慮。
假如現(xiàn)在有兩種態(tài)度:一、我認為我是一個容易焦慮的人,這種情況我搞不定;二、我上臺會有一些緊張的表現(xiàn),這是一個問題,我得想辦法戰(zhàn)勝它。你屬于哪一種?
第一種是最常見的,可它不僅不能幫助你緩解這種情緒,反而會讓你對自己產(chǎn)生錯誤的認知,加劇你的緊張。更可取的態(tài)度是第二種,它告訴你:問題是問題,我是我,我是可以跟它對抗的。
有些難以理解?沒關系,我們來試試看:先給這個問題取個名字,且叫它“煩人精”吧?!盁┤司?什么時候會出現(xiàn)?什么時候比較嚴重?有沒有例外的情況,比如和朋友聊天會不會有所緩解?例外的情況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做到不緊張的?
探索以往的成功經(jīng)驗可以給你足夠的信心,如果沒有,想辦法去創(chuàng)造吧,這對你很重要。
我好像生病了
高中生活總是三點一線,大家都行色匆匆,沒人敢停下來。我也不例外。但有時候我感覺自己好像生病了,經(jīng)常會胸悶氣短、心跳過速。我有點擔心自己的身體狀況,我是不是得了什么大???可是去醫(yī)院檢查吧,醫(yī)生竟說我沒事,怎么會呢?我明明覺得自己很不健康啊……
丹丹:覺得胸悶氣短、心跳加速,如果檢查沒什么問題,那應該是天氣炎熱,或者學業(yè)壓力大,再加上內(nèi)心焦灼不定,所導致的正常生理現(xiàn)象。這也是“煩人精”的另外一種存在方式。可以觀察一下,自己通常在什么時候出現(xiàn)上述問題,什么時候比較嚴重,什么時候幾乎感覺不到。這有助于你捕捉引發(fā)這些生理反應的外在原因,我們才能對“癥”下藥,心里也會踏實很多。
此外,可以看看當“煩人精”不出現(xiàn)的時候,和其他情況有什么不一樣。比如情境是否發(fā)生變化、壓力事件是否少了、控制感是否增強等等,解決問題的關鍵也許就在其中。
丟了“幸運筆”,肯定考不好
我有一支“幸運筆”,上課、做練習、考試我都用它,似乎只有這樣,平時做題的那種流暢感才會傳遞給考試時的我。
我相信它會帶給我好運。每次進考場只要帶著這支筆,我都會更有自信;如果我不小心弄丟了這支筆,臨時換上另一支,心里就會比較沒底,總感覺會考差??捎袝r候我又覺得,至于嗎,一支筆而已。假如它能決定我的考試結(jié)果,那我付出的努力豈不是都沒有意義?我不會得了強迫癥吧……
丹丹:知道沒有意義,但又忍不住去想、去做,這的確有些強迫性的意味。但你的表現(xiàn)可以確定不是強迫癥,不過是一些輕微的近似強迫性的想法和行為而已。
首先,這支“幸運筆”表達出了你對考出好成績的期望,它對你來說具有一定意義,就好比其他人也有自己的“幸運色”一樣。
其次,你可能對學習不太自信。對學習失去了掌控力,才會誤以為是外部的某個東西,對你的學習結(jié)果起著決定性作用。這時候你需要采取行動,增強自己對學習的控制感,比如調(diào)整學習方法、更加努力或者換用其他的筆,從而證明學習成功與否的關鍵在于自身。
最后,即使“幸運筆”丟了,換上另一支筆,除了會讓你有些擔心之外,基本是不會影響你正常考試的。
所以,這只是你在學習過程中感到失控的一種焦慮反應,還遠遠達不到強迫癥的標準。這是正常的,當你的心理漸漸成熟、能量充足的時候,你自然而然就不會去在意一支筆了。
TIPS:
1.嘗試用身體改變你的情緒
“煩人精”給人的感覺是比較緊繃、壓抑的,掌握一些有效的放松方法可以更好地對抗它。這里主要介紹兩種放松法:腹式呼吸法和肌肉放松法。不管是在教室還是其他場合,這兩種呼吸方式都比較適用。(具體操作方法可參考2018年11期雜志《人生中的第一次月考》一文,微信掃碼,即可送刊到家。)
2.你得允許自己擁有犯錯的權(quán)利
“煩人精”比較青睞那些追求完美的人,因為只有這類人會把事情做到極致、不允許有一絲瑕疵。如果你注意觀察,會發(fā)現(xiàn)那些常常焦躁不安的人,可能都有完美主義傾向。
學過數(shù)學的我們都知道,凡測量必有誤差。其實生活中也一樣,不管我們做什么事,都不可能完美到不可挑剔。追求完美的人,取得的成績通常都比較可觀,只是偶爾,他們也需要給自己一定的空間,允許自己犯錯,否則就容易陷人消極情緒中去。
3.讓擔憂變得更現(xiàn)實一點
美國著名的醫(yī)學博士大衛(wèi)·伯恩斯,在他的著作《焦慮情緒·調(diào)節(jié)手冊》里提出了這樣的觀點,“我思故我怕”。也就是說,當我們感到緊張、擔憂或者害怕時,很多時候并不是某件事本身直接導致了這些情緒,而是我們腦中的想法在操控我們的情緒。
戰(zhàn)勝“煩人精”的關鍵在于識別不合理的想法,用更貼近事實的想法替代它。怎樣快速識別不合理信念?同學們應該都比較熟悉數(shù)學推理的“三段論”吧?判斷想法中的大、小前提是否有誤,可以檢查我們的推論是否正確。
4.在消極想法下面畫一個箭頭
這里介紹一種箭頭向下技術(shù):當我們產(chǎn)生了一種消極的想法后,把它寫下來,在它下面畫一個向下的箭頭。然后問自己:假如這種消極的想法是真的,為什么會令我不安?它對我來說意味著什么?
寫下這時的新想法,然后再重復上述過程。幾次之后,你會有一連串的消極想法,重新審視它們,你很容易就能找到自己在意的東西,也就是更深層次的需要。深度剖析情緒背后的成因,你以后便不會再那么容易被焦慮的情緒所左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