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朗
作為著名的凱迪拉克ATSL繼任車型,CT5也同樣在上市之后備受關注,后驅、運動、豪華一直是它所主張的個性化標簽。如果說超跑就像是職業(yè)運動員那樣的存在,那么四門運動型轎車,就像是進入體育部工作的運動特長生,他們并沒有像超跑一樣兇猛,但同樣充滿活力,一眼看過去也同樣能夠看出來曾經是一位“練家子”。而凱迪拉克CT5也同樣給我這樣的感受,只不過這位“練家子”。他的功底并沒有退步。
人靠衣裝馬靠鞍,一輛車外形的好看程度直接決定了它的受歡迎程度,CT5之所以能夠如此受歡迎,也是因為它經典的凱迪拉克設計元素,鋒利的棱角、張揚的外形讓凱迪拉克CT5外觀好評如潮。這次試駕的這輛頂配版本的車型,配合上運動套件以及19寸大輪轂、Brembo的大卡鉗,更是有一種原廠“改裝車”的范兒,買回家已經不需要再進行任何美容,就已經能夠靠顏值和性能撐起一片天。
凱迪拉克的Logo在改款之后變得更加簡約,車身上的各種盾型裝飾也與Logo進行呼應,車頭的熏黑中網與新型設計語言的前大燈組很好的融合到了一起。來到車身側面,19寸的熏黑輪轂造型非常炫酷,245/40/R19的米其林PS4S不僅在性能上無可挑剔,顏值方面也因為40的扁平比,讓這個19寸輪轂顯得更加運動。配合上前4后2的Brembo代工的剎車卡鉗,與這臺車的整體運動氛圍非常貼合。值得一提的是,凱迪拉克CT5的門把手非常有意思,它的開關機構設計在了門把手內側,并且也從機械式的開關方式,變成了電子按鈕的開關方式,所以在開門的時候,門把手并不會動。
車尾的造型完全與車頭相呼應,盾型的造型也是非常明顯,尾燈的造型與車頭燈造型相似,見棱見角的鉆石切割工藝也是凱迪拉克一直以來的設計語言。尾部為了提升運動感,還有一個小鴨尾以及底下雙邊單出的運動排氣。溜背的造型也是近年來非常討年輕人歡喜的設計風格,整體來看,這輛凱迪拉克CT5尺寸比長軸的三系還要長一些,但配合上19英寸的大輪轂、前四后二的大卡鉗,再加上溜背的造型設計,完全不會讓人感覺到這輛車臃腫,反而透露著一種靈巧在里面。
來到車內,完全就是通用的經典設計了,不管是中控系統(tǒng)還是HUD的配色,都還是熟悉的配方。車內的紅色縫線以及隨處可見的碳纖維紋理飾板,讓這輛車的內部看起來非常戰(zhàn)斗,對于駕駛氛圍的營造有著不小的幫助。不過即使對于粗狂的美式車來說,這個年頭的新車沒有全液晶儀表也有點說不過去了,8英寸的液晶儀表顯示的內容真的特別豐富,機油溫度、胎壓、渦輪壓力、變速箱油溫應有盡有,也同樣符合美式車的定位。
中控屏就是CT5的前項了,10.2英寸的觸摸屏分辨率還是不錯的,除了CarPlay之外,它還能夠連接互聯(lián)網,使用中控屏內置的APP來聽歌或者導航。最有意思的是中控屏的右下角有一個NFC的標志,它能夠讓手機和車機快速連接,省去了用藍牙連接的麻煩。中控屏上方的流媒體后視鏡已經不需要過多的介紹了,清晰度和流暢度都挑不出什么問題,這已經是凱迪拉克非常成熟的一項技術了。
空調區(qū)域依舊采用了實體按鍵的操作方式,個人非常喜歡,畢竟按下去有真實的物理回饋,還是心里有底的。不過這種材質用久了會有掉漆的風險,使用久了會影響美觀。模式切換區(qū)域在檔把的前方,離駕駛位有一些遠,每次調節(jié)的時候,都需要往前探一下身子。
作為一臺運動型車,必須得開起來才能知道好壞。這臺凱迪拉克CT5搭載了帶有Tripower可變氣門管理技術的通用LSY發(fā)動機,174kW的最大功率以及350Nm的最大扭矩,變速箱采用了10擋手自一體變速箱,動力方面從賬面數據看,和ATSL比還是弱了一些的,畢竟國6標準還是威力很大的。
但除了動力之外,這臺頂配的凱迪拉克CT5還擁有MRC電磁懸架系統(tǒng),為CT5這個前麥弗遜后多連桿的懸架結構,增加了軟硬可調的功能,這套懸架系統(tǒng)明顯非常偏向于運動取向,日常走街駕駛也僅僅是在非常硬的基礎上增加了一些韌性,而在運動模式的時候這套懸架則能夠給予我們非常好的側向支撐以及路面回饋。除此之外,后橋差速器也被裝載到了這臺頂配的CT5上,這可是同級別車型都沒有的。
作為同級別檔位最多的車型,舒適性方面以及燃油經濟性方面,這款車都要比ATSL要強上太多了,盡管在絕對動力上稍弱一些,但對于擁堵的中國路況來說,也更加符合中國國情。CT5搭載的硬件可以說是非常厲害了,真的可以稱得上同級別最為奢華的運動型轎車了。記得CT5剛剛上市時,無后驅不豪華的廣告語,我想,可能是凱迪拉克似乎把宣傳重點刻意放在了后驅上,不然拼配置的話,可能就鮮有敵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