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椿樹是鄉(xiāng)村普遍生長的一類樹種,是我國特有的經(jīng)濟樹種之一,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本文闡述椿樹育苗栽培技術(shù),并分析探討其可貴的應用價值,為推廣種植椿樹提供技術(shù)支持。
[關鍵詞] 椿樹;育苗栽培;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 S79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7909(2019)19-91-2
1 椿樹生長特性簡介
椿樹屬落葉喬木類綠色植物,又稱臭椿。其與香椿的最大區(qū)別就是香椿的葉子呈偶數(shù)羽狀復葉,香椿散發(fā)出一種香味,香椿葉可以食用,樹干常呈條塊狀剝落。而臭椿葉子呈奇數(shù)羽狀復葉,自帶一種臭味,葉子不可以食用,樹干較光滑。椿樹的花為淡綠色,花梗長度一般在1.0~2.5 mm,翅果呈長橢圓形,翅果的中間部分是椿樹的種子,一般為扁圓形。椿樹的種子收集工作很重要,優(yōu)質(zhì)種子有利于來年長出更優(yōu)良的椿樹幼苗。椿樹的花期在4—5月,果期在8—10月。
椿樹喜光,適應性很強,最適宜生長在土壤肥沃、土層深厚、潮濕的沙質(zhì)土壤上,土壤pH值偏酸性,中性或弱堿性也可。椿樹具有深根性,主要分布在我國北部、東部和西南部,東南地區(qū)也有分布,直至臺灣地區(qū)。可以說,椿樹在全國各地都有分布,是很普遍的一類樹種,在平均氣溫7~19 ℃、年降水量400.0~2 000.0 mm的地區(qū)都可以茁壯生長。
2 椿樹育苗栽培技術(shù)
2.1 種子收集
為了收集到較優(yōu)良的種子,基于遺傳學的觀點,就要選擇成年且健壯的椿樹母株來采集種子。由于椿樹的種子在翅果的中間,采集時需要把翅果連帶旁邊的小枝一起套入收集袋中,然后用力抖動樹枝,或用竹竿敲打,使翅果落入收集袋中,然后將收集的翅果裝入麻袋中備用。
2.2 育苗地選擇
在椿樹的育苗栽培工作中,選擇合適的育苗地特別重要。首先,土壤的質(zhì)地、肥沃度和濕潤度都是需要優(yōu)先考慮的因素。選擇好合適的土壤后,要注意選擇背風的育苗地,風太大的地方幼苗很難正常生長,易受到風力的影響。其次,要選擇地勢較高且平坦的地方,因為椿樹垂直分布在100~2 000 m內(nèi)。基于椿樹的深根性,所以在選擇育苗地時盡量選擇地勢高一點的平坦地區(qū)。再次,由于椿樹的喜光特性,還要注意椿樹育苗地的向陽性,植物的生長離不開陽光和水,除了選擇向陽的地方以外,還要注意選擇排灌方便的地方,努力為幼苗提供一個優(yōu)良的生長環(huán)境。最后,播種之前,要先灌溉,將育苗地灌入充足的水分,并將土壤深翻一遍,施以足量的基肥,做好苗床的準備工作。較為干旱的地區(qū)可以將苗床做得低一些,便于儲存水分,有利于椿樹苗的正常生長。
2.3 育苗
在育苗前,要先做好椿樹種子的處理工作,收集好椿樹種子后要注意將其置于陽光下晾曬,防止種子霉變。播種前要先在溫水中浸泡種子24 h,然后撈出置于陽光下,最后用草席打底,并保持每天用清水淋濕一兩次,經(jīng)過8~10 d,觀察有近1/3的種子裂開時,即可進行播種。椿樹種子最適宜的發(fā)芽溫度是9~15 ℃,所以播種的季節(jié)最好不要選擇冬季,其他3個季節(jié)都可以播種,但最適宜選擇在春季播種,尤其是3月底和4月初最為適宜。
椿樹育苗通常采用苗床式育苗栽培技術(shù),其中育苗苗床的長度根據(jù)育苗數(shù)量而定,其寬度一般為2 m,667 m2地需要3~5 kg椿樹種子。播種時,行間距一般為30.0~40.0 cm,最佳種植溝深為3.0 cm,株距一般為4.0~6.0 cm,覆蓋的土層厚度為1.0~1.5 cm[1]。土壤覆蓋后輕輕覆壓一下,將土壤壓實,以利于種子生根萌發(fā)。通常,種子播種后10 d左右,長出的椿樹芽會破土而出。
2.4 幼苗栽培
出土后的椿樹芽長至3.0~4.0 cm的幼苗,要及時對其進行間苗處理,株距控制在5.0~7.0 cm。當幼苗長至約10.0 cm高時,要進行定苗,苗間距一般為20.0 cm,667 m2地約留1萬株幼苗。之后進行除草、灌溉,6個月后開始追肥,通常追施2次左右,一般追施尿素10~15 kg/667 m2。需要注意的是,施肥要與灌溉同時進行,這樣更有利于幼苗充分吸收肥料,間隔15 d澆一次水。當幼苗長至20.0 cm左右的時候,要對其截根,截根的深度控制在10.0~15.0 cm,截根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側(cè)根生長。一般到9月初,要停止施肥和灌溉,促使枝條木質(zhì)化,以利于椿樹苗防寒保濕過冬。
椿樹苗一年內(nèi)可以生長至100.0~300.0 cm高,胸徑(地徑)約為3.0 cm,此時椿樹苗可以出圃。為了保證出圃后的苗木成活率,起苗后要立即進行栽培和養(yǎng)護工作,起苗的時間最好選擇春季。如果要在秋季起苗,要著重做好苗木的埋土和冬季防寒保濕工作,最大限度地保證椿樹苗的存活率。當然,在椿樹苗育苗栽培過程中,還要注意除草和病蟲害防治。除草一般在春季進行的次數(shù)較多,除草要做到除小、除早,一般除了中耕外,每年除草次數(shù)在6~8次。除草時要注意保護苗木的幼根,盡量避免松動土壤導致幼根斷裂。為了防治病蟲害,可以噴灑適量的農(nóng)藥,或采取生物防治措施等先進的病蟲害防治方法,以保證椿樹苗茁壯健康生長。
2.5 撫育管理
椿樹苗出圃后一般用于綠化或造林,由于椿樹幼苗的枝莖很脆,易被折斷,因此,栽植后3~5 a要特別注意保護幼樹,防治其遭受自然或人畜的傷害。如果個別椿樹苗出現(xiàn)發(fā)育不良的情況,可以對其進行平茬處理,平茬處理一般選擇在春季萌動前或秋季落葉后,萌發(fā)后留一個健壯的枝條,來年進行摘芽撫育。待樹苗長到一定的高度時停止摘芽,使樹苗向上生長的力量減弱,以促進胸徑(樹干)生長發(fā)育。椿樹在肥沃濕潤的土壤環(huán)境中生長速度很快,10 a內(nèi)高生長量可以達到20 m,胸徑生長量可達20.0 cm。
3 椿樹的應用價值
3.1 生態(tài)造林
椿樹的生長能力和存活率都較高,在弱酸弱堿的環(huán)境中均可茁壯生長,加之其根系發(fā)達,因此在鹽堿地進行椿樹種植可以有效保持水土,并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另外,椿樹適合生長在海拔較高的向陽地方,加之其耐干旱、材質(zhì)優(yōu)良,因此其被稱為植樹造林的先鋒樹種,具有極高的生態(tài)價值。
3.2 綠化環(huán)保
椿樹樹干光滑通直、高大健壯、枝繁葉茂,具有很強的觀賞價值,經(jīng)常作為觀賞樹和行道樹的首選樹種,在礦區(qū)和工廠的綠化美化中嘗嘗會看到椿樹的影子。椿樹屬于常見樹種,經(jīng)濟實惠,綠化成本低,且便于后期的養(yǎng)護管理,所以被廣泛應用于綠化環(huán)保工作中。
3.3 藥用價值
椿樹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其樹皮、果實和根皮均可入藥,具有清熱除濕、收澀止帶之功效,而且可以用于止血、止瀉,但只能煎湯外敷,不可內(nèi)服。可以說,椿樹的保健藥用價值在古書中早有記錄,據(jù)《中華本草》記載,椿樹花性溫、微苦,煎湯內(nèi)服可以祛風散寒、行經(jīng)止痛,可治療久咳、痔瘡等病癥[2]。因此,椿樹花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身體狀況適量食用,一段時間后身體狀況就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
3.4 經(jīng)濟效益
椿樹材質(zhì)優(yōu)良堅韌、易于加工,是很好的造紙原料,也是上好的纖維板原料,因此可用于造紙業(yè)和家具制造業(yè),可以產(chǎn)生較高的經(jīng)濟效益。椿樹生長過程中的葉子還可以用于養(yǎng)蠶。在園林建筑應用中,椿樹可以做成砧木使用??梢哉f,椿樹全身是寶,經(jīng)濟價值極高。
4 結(jié)語
在椿樹的育苗栽培過程中,要特別注意育苗地的選擇、育苗栽培和后期的撫育管理,期間還要注意施肥、灌溉、除草、修剪和病蟲害防治,要重點保護出圃后的幼樹,保證椿樹苗健康生長。椿樹苗的應用價值極高,大家要根據(jù)其優(yōu)良特性做好椿樹的開發(fā)和利用工作,促使椿樹發(fā)揮出其最大的價值。
參考文獻
[1]白艷.椿樹在吐魯番地區(qū)的撫育技術(shù)管理[J].吐魯番科技,2015(1):18-19
[2]楊春蘭.根部埋藥法對椿樹病蟲害防治效果的研究[J].北方園藝,2014(11):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