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玲
受到傳統(tǒng)思想和集體主義思想的影響,中國人的思維方式主體意識色彩濃重,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和意識。表現(xiàn)在語言上,漢語動詞和短句較多,在謂語部分這些成分常按時間順序或因果的邏輯關系排列。此外,漢語傾向于從整體出發(fā)敘述問題,先整體后局部,先次要后主要。從形式上看,漢語中句子成分之間的結構關系不是很明確,各成分之間的邏輯關系從字面上看也并不一定清楚,語篇的完整性主要由語義來實現(xiàn)。
西方人重客觀和邏輯,英語思維模式強調客觀事物的重要性和能動性,英語母語者經(jīng)常將物體看作是能夠活動的、能動的主體,注重客觀事物和現(xiàn)象對人的作用和影響。表現(xiàn)在語言上,英語中句子內部結構清楚明確,非生物主語句以及抽象名詞、介詞使用頻率較高。表達習慣上也不同于漢語,傾向于從個體或主要內容出發(fā),而后闡述整體或次要內容。同時,英語也重視語篇的一致性和連貫性。也就是說,從形式上看,英語結構嚴謹,邏輯關系清楚,句子和語篇的完整性有顯性的連接方式。
在漢民族的文化中,人始終是世界的主宰,反映在語言上便是有生命主語句占絕大多數(shù),而在英語中,有一部分句子總以無生命的物體或事件作為動作的施事者而將有生命的人當作受事者,通常我們把這類句子稱為非生物主語句[1]。從形式上來看,這類句子有被動句式、it作形式主語句、there be句型、動名詞作主語、不定式作主語等;從意義上來看,非生物主語主要有表示時間、地點、自然現(xiàn)象、情感和情景的名詞和名詞短語。受到漢文化思維方式和漢語表達習慣的影響,英語學習者往往習慣于用有生命的人或物來作句子主語,對于英語中的非生物主語句或能達到理解的程度,但是使用頻率遠低于母語使用者。一個較典型的例子就是習慣于用have來代替there be句型。
抽象名詞在現(xiàn)代英語里的使用非常普遍。雖然在漢語中也有抽象名詞,但英語抽象名詞的數(shù)目、種類和使用頻率都遠遠高于漢語,造成這一差異的原因是英語習慣抽象思維,英語句子結構和詞的結構都適合于使用抽象名詞。英語中一個句子結構通常只使用一個謂語動詞,大量原來由謂語動詞來表達的概念,除用非謂語動詞表達外,必須借助其他詞類,主要是名詞和介詞。英語中構成派生抽象名詞的后綴也相當豐富。英語數(shù)目眾多的抽象名詞對于學習者來說是詞匯方面的一個重大難點,因漢語習慣具象思維,對于多數(shù)學習者來說理解抽象名詞較為困難,也無法達到英語母語者對于抽象名詞的靈活和廣泛運用。例如 :Their acquaintance was of long standing(他們相識多年)。母語為漢語的學習者則習慣于這樣來表達 :They have known each other for many years.
英語中一個句子結構通常只使用一個謂語動詞,除了名詞,介詞也可以用來表達謂語動詞要表達的概念。作為連接句子間成分的介詞的使用非常頻繁。而漢語相比較英語是一種意合語言,沒有嚴格的形態(tài)變化,動詞的用法不受形態(tài)變化的約束,因而不需要頻繁使用介詞來表明各成分之間關系。在漢語中,介詞顯得非常貧乏。英語中各類介詞超過200個,漢語中的常用介詞還不到30個。英語中常用的介詞有in、on、at、from、of、with、by、for等等。抽象名詞與介詞一起構成名詞短語,表達了很多漢語里由謂語動詞表達的概念。因漢語中介詞較少,英語數(shù)目眾多的介詞和介詞短語以及習慣用法對于學習者來說是又一難點。比如,多數(shù)學習者感覺很難理解和區(qū)分in、on、at的用法差異。
指代,是指為了行文簡練,使用一些替代詞語來表示上文中已提及的或下文即將提及的人物或事物,以避免重復[2]。在英語中,指代是一種普遍存在的語言現(xiàn)象,英語使用指代詞的頻率也要高于漢語。英語中常見的指代詞有it、he、them、that、this、one、these、those、here、there、so、such、same、do等。而在漢語中,指稱或指定人、事物、情況的叫指示代詞。漢語里常見的指示代詞是表示近指和遠指的指示代詞“這”“那”,以及類似的“這些”“那些”“這個”“那個”“這里”“那里”等等。英語重邏輯,顯性連接方式更多,語篇中的指代關系更多,指代詞更豐富。對于英語學習者來說,英語中的指代詞較為容易理解的是代詞指代,除代詞以外,其他具有指代功能的詞匯或短語較難理解,也往往被忽視。例如do的指代功能 :You may think it strange that anyone would live there. Actually a very small number of people do (=live there)(你可能覺得有人住在那里很奇怪,不過實際上很少有人住在那里)。
英漢思維方式的差異造成了表達習慣上的諸多不同之處。很多英語學習者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往往受到漢語思維方式的影響,對于英語中特有的語言現(xiàn)象和表達習慣難以掌握,如在英語中使用頻率很高的非生物主語句、抽象名詞、介詞和指代關系。英語學習者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也要學習西方文化以及英語的表達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