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說:“教養(yǎng)是一個人生命的層次,更是一個人靈魂的模樣?!彼^教養(yǎng),就是指一個人的文化修養(yǎng)。而越是微不足道的細節(jié),越能體現(xiàn)出一個人的教養(yǎng)。
寬厚溫和 ?胡適曾說:“我母親的氣量大、性子好,又因為做了后母后婆,她更事事留心,格外容忍……我母親待人最仁慈、最溫和,從來沒有一句傷人情感的話。”母親的性格對胡適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使他懂得:盡量不給人展示一張生氣的臉。
魯迅早年與人論戰(zhàn),幾乎把中國文壇罵了個遍。他也在文章里罵過胡適,但是胡適從來沒有正面回應(yīng)過。盡管兩人觀念相悖,依然相處得十分融洽,這可以說與胡適本人的寬厚溫和分不開。
發(fā)脾氣是本能,懂得克制情緒則是最基本的修養(yǎng)。寬厚溫和的情緒,讓別人舒服,也讓自己從容。
自我約束 ?真正的教養(yǎng),不是做給別人看的,而是隨時隨地自我約束的準則。越是不被關(guān)注的時刻,越是無人注意的細微處,越能體現(xiàn)一個人最真實的教養(yǎng)。
傅斯年曾經(jīng)在研究院定下一條規(guī)矩:所有住在研究院寓所中的人,都不許打牌。當(dāng)時胡適正在研究院任職,妻子江冬秀也跟隨他一起搬進了寓所。胡適的妻子嗜好打牌,一天不打就渾身難受,胡適自己也很喜歡打牌。后來因為約束不住,兩人便搬出了寓所,在外面另租房子。
有人對胡適說:“打牌這種小事,關(guān)起門來又沒外人知道,有什么要緊的?”胡適卻說:“正因為關(guān)起門來沒人知道,才更要守規(guī)矩。千萬不要在看不見的地方,丟掉你的教養(yǎng)?!?/p>
為別人著想 ?所謂教養(yǎng),就是心里總是裝著別人。真正有教養(yǎng)的人,懂得設(shè)身處地為別人著想,盡量不給別人添麻煩。
胡適交友遍天下,正是因為他懂得為別人著想。林語堂年輕時無處籌措學(xué)費,胡適特地用北大的名義予以資助,使林語堂保全了面子。胡適去世后,林語堂前去悼念,說自己一生記得胡適先生的恩義。懂得為別人著想,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所謂教養(yǎng),就在細節(jié)之中。內(nèi)心保持寬厚溫和,隨時注意約束自己,凡事為別人著想,就是最好的教養(yǎng)。
(人民網(wǎng)2019.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