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仁港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闭f話要看對象,作文要看讀者。葉圣陶先生認為“任何文章都預想有讀者,一切所謂文章的法則,目的無非是便利讀者”。所謂“預想有讀者”“便利讀者”即要有讀者意識。由于近年“任務驅動”越來越成為高考作文命題的重要設計理念,“作文要有讀者意識”的觀念逐漸深入人心。讀者意識即作者為了達成寫作目的,努力運用讀者喜聞樂見或有利于讀者接受的方式來表情達意。但是,對考場作文來說,情況要復雜得多。本文試就基于讀者意識的考場議論文的擬題策略進行粗淺探討,以就教于方家。
一、考場作文讀者意識的特定內涵
考場作文的讀者意識其實有兩重含義。一是要完成作文試題所規(guī)定的任務指令。比如2019年全國卷Ⅰ要求“結合材料內容,面向本校(統(tǒng)稱‘復興中學)同學寫一篇演講稿,倡議大家‘熱愛勞動,從我做起,體現(xiàn)你的認識與思考,并提出希望與建議”,就明確考生演講的對象只能是“本校(統(tǒng)稱‘復興中學)同學”,所以考生要充分考慮特定聽眾的特點,設身處地,盡可能站在他們的立場思考、審視自己所寫的文章,以期更好地達成倡議“熱愛勞動,從我做起”的演講目的。二是雖然榮維東先生主張“寫作就是特定語境下的書面表達和交流”,但就考場作文來說,所謂“特定語境”都是虛擬的,因而其“表達和交流”也無法做到真實,不論是2015年全國高考卷Ⅰ的書信還是2019年全國高考卷Ⅰ的演講稿,其實際的受眾無一例外都是閱卷者。這樣,考生任務指令的有效完成就必須經由閱卷者的有效感知和判斷才能得以最終實現(xiàn)??忌呀浲瓿啥喚碚吒兄坏降摹叭蝿铡?,等于考生沒有完成。因此,考場作文的讀者意識理應還包括閱卷者意識。對絕大多數(shù)考場作文而言,其潛在的讀者就是閱卷者而已,除非被當成樣卷或優(yōu)卷公開發(fā)布,但這對文章的賦分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
閱卷者是一群特殊的受眾,它們的閱讀主要不是為了尋找閱讀的樂趣,獲得知識和教益,而是根據一定的標準,對閱讀的內容進行判斷,然后進行量化打分。而且閱卷者所處的閱卷環(huán)境是封閉的,行動是受閱卷紀律約束的。同時,因為閱卷有任務要求,所以閱卷又是追求效率的,閱卷速度快受表彰,慢則遭批評。這時,除了對文章質量的期待外,閱卷者對考場作文必然還會產生有利于提高閱卷效率、有利于完成閱卷任務的心理期待,包括期待考場作文書寫工整、中心明確、結構清晰等,因為這些特征都有利于閱卷者以更快的速度完成對一篇文章的判斷。如果考場作文的特點與閱卷者的心理期待相吻合,自然容易獲得青睞,從而有利于得分。
作為一種特殊的寫作活動,高考作文的得分,最終是由評卷者這個終端得以完成和實現(xiàn)的?!霸u卷者反應”既是得分的直接原因,更是倒逼教師與考生改變的基礎動因。考場作文的量化賦分取決于閱卷者,閱卷者的褒貶揚抑態(tài)度就自然倒逼教師與考生作出選擇或改變,這樣,考生以閱卷者喜聞樂見或方便閱卷者閱卷的方式來擬題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有人或許會對此不以為然,認為這有取悅閱卷者之嫌,但高考作為認可度最高的全國性的人才選拔制度,其本身就是以分數(shù)論英雄的,因而,考場作文的功利性追求不僅合情合理,而且是天經地義的。近年來,由于高考作文題型的變化和交際語境寫作理論的逐漸普及,考場作文讀者意識的第一層內涵已逐漸得到認可,但第二層內涵尚未引起足夠的重視。
二、議論文常見的四種擬題方法
文章題目(標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按《說文》的釋義,“題”系“額”,即頭的前額;“目”系“人眼”,即人的眼睛。前額和眼睛都是人體最為突出的關鍵部位,以“題目”作為文章之名,意為文章的題目猶如人體之前額和眼睛那么重要。因此,寫作之時擬好題目就顯得特別重要,考場作文更是如此。
就一般議論文標題內容的信息含量來看,擬題的方法主要有四種:一是直接以文章的論題為題;二是在論題之前或之后添加“議”“談”“論”之類表明議論文文體特征的詞語組成標題;三是將文章的觀點或結論等重要內容濃縮成表意明確的語言形式作為標題;四是將文章的觀點或結論等重要內容加以形象化的表述后作為標題。以上四種方法亦可稱為議論文擬題的四重境界,入選改革開放后數(shù)十年間流行的人教版初高中教材的經典議論文(不含古代議論文)基本上都是用這四種方法來擬題的,如《敬業(yè)與樂業(yè)》《懷疑與學問》《我為何而生》《談骨氣》《“友邦驚詫”論》《拿來主義》《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應有格物致知精神》《理想的階梯》等等。但相對而言,運用第四種方法來擬題的議論文比較少。當然,還不包括像《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講》等一些在特定的語境下所寫就的演講稿等。這些文章的作者多為名人,標題一般要寫明在什么情景下發(fā)言或演講。
但近年議論文的擬題方式發(fā)生了很大變化。筆者曾對《人民日報》“人民論壇”欄目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發(fā)表的305篇評論(以下簡稱“305篇人民評論”)作過粗略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其中共有244篇是直接壓縮文章的主旨等重要內容作為標題的。如《創(chuàng)新敢為天下先》《最美的科研誓言是報國》《涵養(yǎng)深沉的家國情懷》《把思政課講得有滋有味》《媒體融合是一場不容回避的自我革命》《惟創(chuàng)新者行穩(wěn)致遠》《對歷史保持一顆敬畏之心》《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勿陷“慣性思維”泥潭》《偉大夢想是拼出來干出來的》《煥發(fā)自省的力量》《砥礪篤定自若的心境》《以擔當書寫人生風采》《追求“充盈而有意義的人生”》《保持“不自是”的清醒》《聞過則喜是一種境界》《“安分”才能“安生”》《做難事方能成大業(yè)》《崇尚英雄才會誕生英雄》《以“拙誠”贏“百巧”》 等。這其中又有24篇文章的標題系直接壓縮文章的主旨等重要內容,同時標題由兩個字數(shù)相等的短語構成,不妨稱之為對稱式標題。如《要有人情味,別背人情債》《守之以謙,行之以實》《不患無策,只怕無心》《表達當守正,修辭立其誠》《慎終如始,則無敗事》《大道至簡,實干為要》《為政以公,行勝于言》《減負不減責,潛心干事業(yè)》《一心裝滿國,一手撐起家》《“大人不華,君子務實”》《與樹為伴 以樹為師》《讓守信者得“甜頭” 讓失信者有“痛感”》等。
而將文章的觀點或結論等重要內容加以形象化表述的方法來擬題,雖然是議論文擬題的最高境界,但這“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確是經過錘煉的語言的精華”(茅盾語),在考場上往往可遇而不可求,厚積也未必能薄發(fā)。比如2018年全國高考卷Ⅱ的優(yōu)秀考場議論文《浮塵不拂,真珠難露》,運用對偶和比喻手法,整齊亮麗,生動形象,喻意深刻,暗示文章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的主旨,實在能夠給閱卷老師留下美好的印象,是難得一見的好題。但這樣的好題系鳳毛麟角,對寫作時間緊張的考場作文來說,沒有普遍意義。如果是非限時作文,倒是可以借鑒嘗試。
總之,閱卷閱讀與一般閱讀有很大不同,閱卷者不是通常意義上的讀者,他們閱讀的目的是為了給讀物量化賦分,一切以賦分為最終目的。因此,對考場議論文來說,一切有利于增分的策略就是好策略。而平時的閱讀更關注讀物本身的質量和讀物內容的價值,標題雖然也很重要,但遠沒有考場作文重要,這也是許多名家的議論性作品擬題相對隨意的原因。
但是,文章的擬題畢竟取決于寫作意圖和內容主旨等因素,考場議論文也不例外,因此,雖然在考場議論文的寫作中以第三種擬題方式為佳,但這并不意味著一定要以第三種方式來擬題。因為有的文章很難用一個簡單的判斷等語言形式來概括與文章主旨有關的主要內容,比如有的文章涉及若干個有關聯(lián)的論題,而這種關聯(lián)又是比較復雜的,難以用一個簡短的語言形式加以概括,這時候,用第二種方式來擬題反而是一種明智的選擇。比如“305篇人民評論”中的《“守格”與“破格”》一文,其中心論點就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培養(yǎng)選拔年輕干部,需要守“格”;二是在堅持“守格”的前提下,對于年輕干部中確有真才實學、成熟較早的,也要敢于“破格”。這個論點明確辯證,很難用一個短句來精確概括,如果勉為其難,反倒有可能弄巧成拙,故干脆以文章討論的論題為題。另外,這種擬題方式有時候會產生一種懸念,反而可以有效促使讀者產生一讀為快的沖動,至于那種以問題為標題的擬題方式就更是如此了,比如《中國何以讓“不可能成為了可能”》和《創(chuàng)新的活力從哪里來》等。再者,不難發(fā)現(xiàn),不管是“305篇人民評論”還是“2019高考優(yōu)秀作文”,凡以并列式的論題為題的文章,其標題并列的若干個概念字數(shù)一定是相等的,結構一定是相同的,恰好構成對稱,而他們的內涵則呈現(xiàn)相反相對等多種邏輯關聯(lián),有的字眼還是相同的,有利于營造出某種趣味性,顯得生動活潑,有的甚至給人俏皮之感,如上述《“不懂裝懂”與“懂裝不懂”》等篇即是。
以上簡單比較了基于讀者意識的考場議論文四種擬題方式的優(yōu)劣。一言以蔽之,考場議論文的擬題盡可能運用第三種概括主旨式的擬題法,如果無法做到,則運用第二種擬題法,不強求用第四種擬題法,但要盡量避免運用第一種擬題法。重視考場作文擬題的意義在于:雖然一下子就抓住閱卷者的不一定是優(yōu)秀的考場作文,但一下子就抓住閱卷者的肯定更有機會被評為優(yōu)秀的考場作文。從省市統(tǒng)考和高考閱卷的情況來看,考生對議論文擬題的重要性還缺乏足夠的認識,擬題存在很強的隨意性傾向,更遑論能夠兼顧試題規(guī)定的交際語境和高考閱卷語境來擬寫標題了。所以,高考作文復習時確有必要加強這方面的訓練。其實,考場議論文寫作的其他方面也要強化讀者意識,比如素材的選擇、結構的安排、論點的呈現(xiàn)和遣詞造句等。
[作者通聯(lián):福建古田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