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
一、還文言文教學課堂簡約美需學生老老實實地讀
高中學生對文言文的讀都不是怎樣的重視,往往老師都已經(jīng)將一篇課文教完,學生中還有不少學生難以將文言文讀得那樣流利,讀得那樣有感情,所悟也顯得不是怎樣的真實和深刻。這也怨不得我們的學生,因為我們平時的文言文教學是很少讓學生去讀的,一篇文言文只要讓學生掃除生字障礙就引領學生進行感悟起來。雖然,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也多利用聲頻媒體去播放相關文言文的朗讀錄音,學生所入耳的多是聲情并茂,但對學生閱讀感悟文言文的作用不大。著名特級教師錢夢龍先生有句樸實卻又相當至理的名言:教會學生老老實實地讀書。如果我們在平時的文言文教學中,給學生以老老實實讀書的機會,多讓學生去老老實實地讀文言文,即便學生的所讀沒有聲頻播放的那樣抑揚頓挫,沒有聲頻播放的那樣聲情并茂。但學生讀了,學生多讀了,學生讀之產(chǎn)生感受了,那高中學生讀文言文也完全可能去抑揚頓挫、聲情并茂起來。學生能夠聲情并茂地讀文,所增強的是文本的韻味,所增強的是閱讀感悟的能力。平時的文言文教學,如果真正讓學生去讀,所產(chǎn)生的效果著實不一樣。學生讀著語言凝練的詩歌或富有文采的文字,沉浸于意境之中。如杜甫的《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睂W生讀著這樣的詩句,產(chǎn)生這樣的感悟:天高風急,猿嘯聲似乎蘊含著無盡的悲戚。孤洲沙白,只有沙鷗在不停地回旋。無邊的落葉啊,紛紛飄零墜落,奔騰不息的長江,從天際滾滾而來。
二、還文言文教學課堂簡約美需學生真真切切地悟
現(xiàn)在人們都看到的是教學資料滿天飛,雖然相關輔導材料不是怎樣的精細,但對學生所能起的感悟促進作用還應當是基本肯定的。學生一般都在參考教學資料的前提下進行前置性學習,獲取著對教材文本的感悟。這樣的感悟學生是獲取了,但學生感悟得真切嗎?應當說不是!雖然在教學課堂上學生對感悟多能夠表達得具體、流利、迅即,但這不是學生自己的感悟,顯不出任何意義上的真真切切,其價值很小?;A教育課程改革需要學生能夠在語文學習的閱讀感悟中煥發(fā)出自己的生命活力,也因為高考閱讀題的命題趨向已開始朝著創(chuàng)新閱讀感悟的方向發(fā)展;同時也必須看到這樣的發(fā)展現(xiàn)實,隨著全面創(chuàng)造和全民創(chuàng)新的更為普及和深化,作為教育教學應當擔當起排頭兵的責任。所以,高中文言文的閱讀感悟,多不為學生真真切切的感悟。這種不為真真切切的感悟,對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不很理想。因為,學生真切感悟文言文,是一種經(jīng)典傳統(tǒng)的感悟,是對傳統(tǒng)文化的弘揚,可以促使學生真正得以精神意義上的成長。學生得到精神意義上的成長,那人格將會日趨健康起來。如教學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時,給學生以真真切切感悟的機會,讓學生根據(jù)作者的描繪去想象詩詞的畫面,去想象詩詞的意象,由意象去揣摩作者的意境。學生憑借自己的能力和智慧,所產(chǎn)生的感悟多比較全面,也比較具體。學生從“大江東去”感受到詩人的宏偉氣魄;從“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感受到詩人所表現(xiàn)出來的磅礴氣勢,從而將整首詩詞的意境把握得深刻,更為深入地理解著詩人的豪放之情,真正多角度地提高著學生的鑒賞力。學生所進行的真真切切的悟,致使相關的課堂綻放出十分靚麗的奇葩,致使學生的閱讀感悟之課堂就是相當?shù)幕盍λ纳洹崿F(xiàn)著簡約之美的學生課堂的活力勃發(fā),產(chǎn)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還文言文教學課堂簡約美需學生確確實實地探
文言文,距學生生活久遠,從文學時期看,先秦、兩漢、唐、宋、元、明、清,無所不獵;從文學作品的體裁看,小說、詩歌、戲劇等無所不涉。文言文作者也都各具風格,作者創(chuàng)作風格有其自身的因素,也有其受社會形態(tài)的影響而產(chǎn)生的特有風格。像著名女詞人李清照那樣,中晚年所創(chuàng)作的作品大都極有懷傷之感。像屈原等作者自己的際遇不佳,但還極顯其忠誠,所創(chuàng)作的作品都憂國憂民。像諸葛亮,是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文學家,也是忠誠輔佐先帝的表率,特別是《出師表》是一代忠誠的偉大表述,言辭懇切所表達的忠誠之心,大家都為之感動不已。這些作品的文學和文化也還都蘊藏著極為深刻的含義,就像相關礦藏一樣,有的還蘊藏得比較深。這些作品的豐富蘊藏,需要人們去挖掘,需要人們去做創(chuàng)造性的挖掘。高中學生學習文言文,應當說智慧的高度發(fā)揮期,他們極能在現(xiàn)實的課堂教學中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期許得以較多的創(chuàng)造性閱讀感悟。如教學古之戲劇,其故事情節(jié)學生是能夠一目了然的,但對人物形象的理解則顯得比較困難。如果學生不能將真正意義上的人物形象探究出來,對學生的發(fā)展是極為不利的。教學戲劇時,我們需要讓學生緊緊扣住故事情節(jié)的的高潮,緊緊抓住人物的臺詞、唱腔、潛臺詞,讓學生去做比較綜合性的考慮,讓學生去做極為深刻的挖掘。學生通過自己的挖掘,戲劇人物形象會逐步地清晰和豐滿起來。戲劇中人物的臺詞都是比較簡練和含蓄的,大都具有雙關的意義。如果學生不能將一語雙關所關聯(lián)的內涵感悟出來,對戲劇的閱讀感悟也僅是皮毛,一定程度上缺少深度,探究之效果的可想而知。所影響的不僅僅就是對戲劇的感悟,而影響的都就是對學生未來一切的學習活動。如學習文天祥的《過零丁洋》,如果沒有學生真實意義上的探究,作者那悲壯的愛國主義思想以及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jié)學生是多不可正確感悟的。經(jīng)過學生的探究,詩人為了自身堅守的信念和生命的尊嚴,毅然舍生取義的人格魅力便躍然紙上,尤其產(chǎn)生著培養(yǎng)學生樹立高尚的愛國主義精神積極的推動作用。
〔本文為2017年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新課程標準背景下高中文言文有效教學策略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批準號是:GS[2017]MSZX106〕
[作者通聯(lián):江蘇揚州市江都區(qū)育才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