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曰:知彼知己者,百戰(zhàn)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fù);不知彼,不知己,每戰(zhàn)必殆。
【注釋】
1.殆:危險,失敗。2.彼:他人,對方。這里指敵方,對手。
【譯文】
孫子說:在了解敵人的同時也要了解自己,那么就可以常勝不敗;如果不了解敵人,只是了解自己,則可能勝利也可能失敗;如果不了解敵人也不了解自己,那么每次出戰(zhàn)都會失敗。
【小故事】
三國時期,蜀國攻打魏國,因為諸葛亮錯用了馬謖,使得戰(zhàn)略要地街亭失守。魏將司馬懿在得到街亭之后,乘勝追擊,率領(lǐng)大軍殺向了諸葛亮所在的西城。
此時,諸葛亮身邊只有兩千多士兵,形勢十分危急。怎么辦呢?諸葛亮知道司馬懿這個人生性多疑,于是想到一條妙計。諸葛亮先是下令隱藏旗幟,禁止城中人們出入和大聲喧嘩,并讓幾個士兵裝作老百姓,在城中打掃。然后打開城門,而他自己則在城樓上悠然自得地彈起琴來。
不久,司馬懿來到城門前,看到城中沒有任何防備,感到非常奇怪,便懷疑城內(nèi)有埋伏,猶豫再三也不敢進(jìn)城,只好退兵。諸葛亮就這樣巧用空城計,嚇走了魏軍。
【國學(xué)講堂】
將領(lǐng)在兩軍對峙時,先要了解敵軍與我軍的狀況,再制訂戰(zhàn)斗策略,如果不了解情況就貿(mào)然行動,一定會將軍隊引入失敗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