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禮斌
【摘要】中國古詩詞以美麗的語言、深邃的意境深受人們的喜愛,而古詩詞中所要表達的情感是其生命和靈魂,教學的目的不僅在于“教書”還在于“育人”,讓初中學生成為一個有豐富情感體驗的人、一個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一個具有良好個性情感的人。而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古詩詞就為學生的情感教育提供了最佳的素材,古詩詞不應該只局限在初中的語文課堂上,而應成為初中學生一生的情感教育方式。
【關鍵詞】初中語文? 古詩詞? 情感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48-0164-02
古典詩詞是古代先輩們留給我們的最絢麗的、最閃耀的精神財富,作者運用經(jīng)典詞匯,通過含蓄的語言,在優(yōu)美的意境中寄托著自己對壯麗山河的熱愛之情、對邊塞孤煙的敬畏之情,對美麗故鄉(xiāng)的思念之情,對田園牧歌的向往之情;古詩詞中蘊含著作者豐富的創(chuàng)作情感,而對初中語文中學生古詩詞的教育就應該以情感為中心,不斷增加學生的情感體驗。
一、了解創(chuàng)作背景,體味作者所思所想
時代背景、自身經(jīng)歷、出身等都賦予了作者創(chuàng)作古詩詞的靈感,故而古詩詞的內容和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與時代背景息息相關;而作為中學生學習古詩詞的入門便是了解這些古詩詞的創(chuàng)作背景,在創(chuàng)作背景中,體味作者在創(chuàng)作某一首古詩詞的深意和作者想要抒發(fā)的情感。比如,《春夜洛城聞笛》是唐玄宗年間李白在洛城時所作,李白二十多歲就離開家鄉(xiāng)四川東游,因常年在外,又在春夜聞笛《折楊柳》曲,觸發(fā)了作者思念故鄉(xiāng)的感情,知道了這些,就不難理解“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這句詩所要表達的情感和內涵了。又如《石壕吏》寫于作者離開洛陽至華州的途中,所經(jīng)之處哀鴻遍野、民不聊生,在作者投訴石壕村的時候,遇到吏卒深夜抓人,引起了詩人情感上的強烈振動,因此作者寫下《石壕吏》,行文篇幅不多,但卻向人們描述了當時社會的黑暗,也抒發(fā)了作者對身在水深火熱之中的貧苦百姓的同情。在初中語文古詩詞課堂上,教師應為中學生交代古詩詞的創(chuàng)作背景,讓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以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二、反復吟誦詩歌,引發(fā)與作者的情感共鳴
吟誦是學習詩歌最高效的方法,對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有了充分了解之后,反復吟誦詩歌,才能更加置身于作者當時的情境中去,才能更加真切的引發(fā)中學生與作者的情感共鳴。在學生吟誦詩歌時,語文教師可根據(jù)詩歌所表達的情感為學生們配以恰當?shù)囊魳罚寣W生在音樂中朗讀,比如在朗讀《泊秦淮》時,可配以比較憂愁的音樂,讓學生體會到作者憂國憂民的哀愁之情。語文教師還要教會學生背會不是學習古詩詞的目的,學習古詩詞不僅是要學生體會到作者的情感,更要充分地把握詩詞所運用的詞句、語氣、修辭等,要在反復的誦讀過程中,將古詩詞形象化、具體化和立體化,從而更加深刻地感知作者的情感。比如在《天凈沙·秋思》的誦讀過程中,起初可能覺得全詞只有寥寥數(shù)句,對作者想要描寫和抒發(fā)的情感都讀不出什么來,但多讀之后的結果我們便可以看到一位站在秋郊夕照下思念故鄉(xiāng)的游子的身影,體會到了他的凄苦愁楚之情。
三、創(chuàng)設情境之感,感悟作者的真切之情
古詩詞的意境之美在于其含蓄的語言、精煉的話語,而因初中學生對于古代言語表達的理解程度有限,就需要語文教師在為學生進行講解的基礎上,為學生創(chuàng)設古詩詞的情境,為學生開展情境教育,教師可根據(jù)古詩詞的具體內容,借助多媒體,比如:播放與詩詞相關的圖片、音樂、錄音等,讓學生能夠在仿真的情境中,進一步領悟作者想要表達的真切情感。比如:在學習《如夢令》一詞時,教師可根據(jù)詞的內容為學生播放比較歡快明朗的音樂,和夏日蓮花的圖片、視頻等,來引導學生與作者一起,回憶過去,出游晚歸的少女詞人,在那個夏日的午后,泛舟溪水之上,觀賞到了夏日蓮花綻放、鷗鷺驚飛的美好景色,讓學生領悟“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的青春愉悅之情。語文教師在教授詞意的過程中,可結合自己學生正處于青春期的美好,教育學生在最美好的年華里,珍惜時間,珍愛自己身邊的每一位親朋好友,用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去記錄青春期的所有美好。又如,在學習《送友人》時,教師可充分運用課件,制作視頻或者下載送別朋友時的場景,營造離別時依依不舍的氛圍,以讓學生在離愁別緒中,更加重視與同學之間的友誼,從而享用一生。
四、鑒賞詩詞之美,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
對古詩詞的鑒賞就是初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形成過程,也是初中學生審美情趣的提升過程。因為古詩詞的美不是短暫的,而是持久的、是令人回味無窮的。作為初中語文教師要教會學生如何鑒賞詩詞。在學習詩詞的過程中,首先可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對詩詞內容進行重點分析,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首先從古詩詞中個別的字、詞等著手分析,比如,在學習杜甫《望岳》的過程中,可讓學生對幾個重點詞語進行分析:“岱宗”是指泰山,而“造化”不是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造化,而是指的大自然,“陰陽”也不是現(xiàn)在白話文中的“陰陽”,而是應該分開解釋,陰是指山的北面,陽則是指山的南面……通過對一些詞語的解釋,進而解釋一句詩歌的意思,“岱宗夫如何”即作者的設問,意為“東岳泰山的美景,究竟怎么樣呢?”雖只有短短五個字,卻道出了作者看到泰山美景時的驚嘆仰慕之情,非常經(jīng)典傳神?!皶斄杞^頂,一覽眾山小”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險峻,道出了泰山的雄姿和氣勢,作者將眾山的小與高大雄偉的泰山相比,表現(xiàn)了不怕困難、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魄。語文教師也可播放紀錄片《唐之韻》,在觀看過程中感悟那個時代、那些詩人的胸懷和情感,繼而學會鑒賞詩詞,提升初中學生的審美情趣。
五、訴諸筆端創(chuàng)作,深切領悟作者之情
要提升初中學生對于古詩詞的理解能力,更加深切的領悟作者在每一篇詩詞中的情感,不僅需要學生反復朗讀、吟誦、鑒賞,還需要在語文教師的指引下,嘗試創(chuàng)作,讓學生模仿古代詩詞作者,學寫新詩,不求嚴格的平仄押韻,只求學生能夠寫出真感受,詩詞的內容不限,可寫平常所見、假日采風等活動,以讓學生在學寫詩詞的過程中,更加感受到中國古詩詞之美,而那些美,只有古詩詞才能表達,比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婉約美、“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陪伴美,“人比黃花瘦”的思念美等,在各種美的的體驗中感悟作者的情感。而作為初中語文教師也應該有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在面對學生的創(chuàng)作的詩詞時,應該發(fā)現(xiàn)他們的閃光點,并讓學生能夠多修改,爭取將學生的詩詞越改越好。此外,教師也可讓學生將古詩詞改寫成為各種白話文形式,比如散文、小說、話劇等,比如《石壕吏》,在聯(lián)系前因后果的基礎上,可以讓學生改寫成為小說,并讓學生想象一下這些貧苦人民后來的命運如何?比如《詩經(jīng)·關雎》,可以讓學生改寫成話劇,以舞臺表演的形式,將所有的人物都能呈現(xiàn)在舞臺上,以進一步深化人物形象,感悟作者情感。也可讓學生將現(xiàn)代白話文的各種文體改寫成古詩詞的形式。通過改寫、創(chuàng)作、表演等學習古詩詞的活動,學生不僅在學習的過程中尋找到了樂趣,而且通過相互的改寫,更加深刻地將古詩詞創(chuàng)作中的任務活靈活現(xiàn),學生的情感世界也得到了一次升華。
古詩詞就是用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對當代初中學生的情感進行著雕琢,而這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比學生更加深刻的學習和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珍寶——古典詩詞,才能靈活運用多種情感教育策略,引領學生走進五彩繽紛的古詩詞世界,以達到素質教育下對學生情感教育的重要目標。
參考文獻:
[1]豐昕璐.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6.
[2]劉素彩.詩短情長——論語文教師如何在詩詞教學中貫穿情感教育[J].鄭州航空工業(yè)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5(04).